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空气净化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及其制备与活化方法。所述制备及活化方法为:将磁性氧化物纳米颗粒加入到溶剂当中,超声震荡分散均匀,再加入强极性聚合物溶解均匀,得到含磁性氧化物纳米颗粒的聚合物纺丝液,将所得聚合物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于基底上,得到所述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待纳米纤维滤材表面电势衰减到0~0.1KV时,将滤材作为阻挡介质放入高压电场中,通入5~35KV高压处理5~300s,得到活化后的纳米纤维滤材。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具有表面电场和磁场,在用作空气过滤材料时能很好的达到高效低阻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及其制备与活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净化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及其制备与活化方法。
技术介绍
高性能过滤材料必须具有高效低阻的特点,但常规的过滤材料单纯依靠机械捕获机制实现对颗粒的过滤,通常在具有高效率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压阻。驻极体纤维滤料在原有机械过滤的基础上引入静电吸附作用,可以在相同压阻下大大提高颗粒的捕获效率。传统的驻极体纤维滤料在实用化过程中存在电荷储存稳定性差,表面电荷衰减过快,长期使用过滤性能急剧下降,驻极工艺复杂等问题,大大影响了该种滤料的推广使用。目前,对于如何增强驻极体滤料表面电势稳定性的研究已经较为广泛。国内2015年1月21日公开的CN104289042A专利技术型专利介绍了一种静电纺纳米纤维驻极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在聚合物纺丝液中加入一种或几种无机驻极体,并在静电纺丝过程中通过控制聚合物溶液组分与温度、纳米纤维成型“快速冷却”过程,一步成型制备纤维间无粘连、蓬松的三维网状互通结构的高效、低阻纳米纤维驻极过滤材料。该方法虽然可以增强驻极体表面电势,但是增强效果不明显,且不易活化,滤材使用寿命短。国内2016年3月16日公开的CN105407998A专利技术型专利介绍了一种包含电荷加强添加剂的驻极体料片,它通过在热塑性树脂中添加电荷加强添加剂来增强驻极体的表面电势,电荷加强添加剂为含二价金属的取代琉基苯并咪唑盐。该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这种电荷加强添加剂的合成工艺尚不成熟,且它采用电晕驻极的方法对滤料进行驻极,装置比较复杂,成本偏高。国内2015年7月8日公开的CN104759162A专利技术型专利介绍了一种电介质过滤材料的荷电再生的装置及方法,它将驻极体或其他电介质滤材成品作为阻挡介质放入交变高压电场中,形成介质阻挡放电或放入直流高压下的电晕场中形成电晕介质阻挡放电,通过放电过程,实现静电驻极。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使纳米纤维膜重新带上电荷,但并没有说明这种方法适用于哪类驻极体,且没有提及对驻极体的活化时间和活化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的活化方法。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由强极性聚合物纳米纤维与分散在纳米纤维中的磁性氧化物纳米颗粒组成的纳米纤维膜和基底组成。所述的强极性聚合物包括聚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氯化聚氯乙烯、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砜、聚芳砜、聚醚砜、均苯聚酰亚胺、聚偏氟乙烯和聚醚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磁性氧化物纳米颗粒包括纳米氧化铁颗粒、纳米氧化钴颗粒、纳米氧化镍颗粒和纳米氧化锌颗粒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纳米纤维膜的纤维直径在100~900nm之间,纳米纤维膜的克重为0.01~5g/m2,孔隙率≥80%。上述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1)配制纺丝液:将磁性氧化物纳米颗粒加入到溶剂当中,超声震荡分散均匀,再加入强极性聚合物溶解均匀,得到含磁性氧化物纳米颗粒的聚合物纺丝液;(2)静电纺丝:将步骤(1)所得聚合物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于基底上,得到所述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的溶剂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丁酮、四氢呋喃、异丙醇、水、甲酸、三氟乙酸、二氯甲烷、二甲基乙酰胺、丙酮、浓硫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更优选地,所述强极性聚合物和溶剂分别对应如下:聚氯乙烯: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质量比为1:1的混合溶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异丙醇和水体积比为7:3的混合溶剂;氯化聚氯乙烯: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质量比为1:1的混合溶剂;聚酰胺:甲酸溶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三氟乙酸和二氯甲烷体积比为3:2的混合溶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三氟乙酸和二氯甲烷体积比为4:1的混合溶剂;聚砜:二甲基乙酰胺溶剂;聚芳砜:二甲基乙酰胺溶剂;聚醚砜:二甲基甲酰胺和丙酮质量比为8.5:1.5的混合溶剂;均苯聚酰亚胺:利用均苯四甲酸二酐和4,4'-二胺基二苯醚合成聚酰亚胺酸溶剂;聚偏氟乙烯: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聚醚酮:浓硫酸溶剂。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聚合物纺丝液中磁性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含量为0.001~5wt.%,所述强极性聚合物的含量为5~25wt.%。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静电纺丝的工艺条件为:电压10~30KV,接收距离5~25cm,注射速度1~5mL/h,温度0~35℃,相对湿度0~70%。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基底为常规微米纤维滤材。上述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的活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待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表面电势衰减到0~0.1KV时,将滤材作为阻挡介质放入高压电场中,通入5~35KV高压,处理5~300s,即可以使滤材重新带上电荷,得到活化后的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优选地,所述高压电场的电极类型为板状,面积与滤材的面积相当,正负电极之间的间距为10~50mm。本专利技术创新性的在驻极体纳米纤维表面引入磁性氧化物纳米颗粒,这种磁性颗粒有利于增强纤维表面的界面极化效应,使纤维膜的初始电势有所提高。同时有助于延长电荷在纤维中的运动路径,减少了电荷径直流失的可能,而且这种磁性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磁场,在纤维内部形成了一个个微型电磁场,因此减缓了表面电势的衰减,增强了滤材长期储存电荷的能力。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及所得到的产物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首次在驻极体过滤材料中引入磁场,得到了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2)本专利技术的制作方法简单,不需要特殊装置和设备,可适用于一系列广泛的驻极体纳米纤维膜过滤材料的制备;(3)本专利技术所得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在用作空气过滤材料时能很好的达到高效低阻的效果,其具有的表面电场和表面磁场,增强了滤材对颗粒,尤其是带电颗粒和磁性颗粒的捕获能力,而且磁场的存在还能使纳米纤维膜在潮湿空气中长久保持表面电势,且磁场衰减极慢;(4)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了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的活化方法,提高了纳米纤维滤材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静电纺丝设备结构示意图;图中编号说明如下:1-平板接收器,2-静电纺丝装置的推注系统,3-静电高压提供系统。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活化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编号说明如下:4-静电高压提供系统,5-负电极板,6-纤维膜滤材,7-正电极板。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得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的结构及功能示意图;图中编号说明如下:8-基底层,9-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层,10-纳米纤维,11-空间电荷,12-偶极矩,13-微型磁场。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得电磁一体化PVC纳米纤维膜的表面电势衰减趋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一种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的制备和快速活化方法,具体步骤为:(1)将聚氯乙烯(PVC)粉末置于6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2h。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10.9875gN-N二甲基甲酰胺和10.9875g四氢呋喃置于50mL烧杯中,然后称取0.0250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纤维滤材由强极性聚合物纳米纤维与分散在纳米纤维中的磁性氧化物纳米颗粒组成的纳米纤维膜和基底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纤维滤材由强极性聚合物纳米纤维与分散在纳米纤维中的磁性氧化物纳米颗粒组成的纳米纤维膜和基底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极性聚合物包括聚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氯化聚氯乙烯、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砜、聚芳砜、聚醚砜、均苯聚酰亚胺、聚偏氟乙烯和聚醚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磁性氧化物纳米颗粒包括纳米氧化铁颗粒、纳米氧化钴颗粒、纳米氧化镍颗粒和纳米氧化锌颗粒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纤维膜的纤维直径在100~900nm之间,纳米纤维膜的克重为0.01~5g/m2,孔隙率≥80%。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制备步骤:(1)配制纺丝液:将磁性氧化物纳米颗粒加入到溶剂当中,超声震荡分散均匀,再加入强极性聚合物溶解均匀,得到含磁性氧化物纳米颗粒的聚合物纺丝液;(2)静电纺丝:将步骤(1)所得聚合物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于基底上,得到所述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溶剂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丁酮、四氢呋喃、异丙醇、水、甲酸、三氟乙酸、二氯甲烷、二甲基乙酰胺、丙酮、浓硫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磁一体化纳米纤维滤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极性聚合物和溶剂分别对应如下:聚氯乙烯:N-N二甲基甲酰胺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志,高雪,蔡容容,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