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催化剂-分散剂的复合催化体系合成C*石油树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57669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采用催化剂-分散剂的复合催化体系合成C↓[5]石油树脂的方法,是将C↓[5]馏分热聚得到的热聚物在复合催化体系的作用下,于60~180℃聚合4~16小时而得;所述复合催化体系是由阳离子型催化剂与分散剂分别以98~80%和2~20%的百分比在常温下混合均匀,形成的均相或悬浮体系;所述复合催化体系的加入量为热聚物质量的0.5~2.0%。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AlCl↓[3]的分散问题,催化剂加入简便,反应过程平稳,易于控制。所得石油树脂的软化点在90~140℃之间,平均分子量在400~600,分子量分布在1.5~2.5,色度7~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化工
,涉及一种以乙烯裂解副产的碳五馏分为原 料制备碳五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催化剂-分散剂的复合体 系作为催化剂合成Cs石油树脂的方法。
技术介绍
碳五石油树脂是一种低分子量热塑性树脂,由乙烯装置副产的碳五馏分在 阳离子型催化剂(如三氟化硼等)作用下聚合而成,在阳离子型催化剂作用下 聚合而成。由于其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聚合工艺简单,并且具有良好的 耐碱性,耐水性,耐候性以及优良的相容性,所以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 在胶粘剂、道路标志漆、涂料造纸等方面有大量的应用。C5馏分的组成十分复杂, 一般可粗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可以聚合的活性 组分,主要从轻柴油和石脑油裂解所得到的副产物中分离出来,包括异戊二烯 (15% 20% ),双环戊二烯(14% 19%),间戊二烯(10% 19%)和戊烯 -1、戊烯-2 (14% 20%),其活性顺序为环戊二烯、异戊二烯、1,3-间戊二 烯>戊烯-2>2-甲基-1-丁烯> 戊烯-l;另一类是非活性组分,主要有正戊烷和异 戊烷。其中化学性活泼的双烯烃(如环戊二烯、异戊二烯、1,3-间戊二烯等) 总含量为60% 70%,是当前C5分离后综合利用的重点组分。在石油树脂聚合技术方面,国外文献普遍报道Q石油树脂是由乙烯裂解 的C5馏分直接通过阳离子聚合制得的。阳离子聚合通常采用金属和非金属卣 化物等Lewis酸作为催化剂。美国专利US3577398、 US3880953、 US4038346、 US4098983、 US4153771提出以A1C13、 EtAlCl2、 Et2AlCl、 BF3、 Affir3、 FeCl3、 SbF5、 SnCU和TiCU等单组分作为C5加氢石油树脂阳离子聚合的催化剂,聚 合过程采用脂肪烃、芳烃、卤代烃等作溶剂,其缺点是聚合反应的控制存在一 定的局限性,催化剂必须洗涤除去,从而产生大量废水。美国专利US5128426利用三氯化铝与苯、甲苯、氯苯复配催化剂,得到 一种高软化点的石油树脂,软化点范围为20 110°C。美国专利US4952639 利用三氯化铝与脂肪族酯类复配催化剂,其摩尔比为l/1.5 l/6。在以脂肪烃,芳香烃为溶剂,加氢后得到的树脂,数均分子量为700 1500,软化点70 120°C,溴值不超过100。其原料组成为25 75%的戊二烯,10 45%的戊烯, 10 50%的芳香族单烯烃。催化剂含量为0.5 2%,反应温度为70 12(TC。日本专利JP78145786利用三氯化铝、乙酸乙酯和二甲苯复配催化剂,得 到软化点为84.2。C的石油树脂。德国专利Ger.Offen.2837235报道了以三氯化 铝和异丙醇配合成的液体催化体系。捷克专利CS230113则利用含芳烃及HC1 的液体三氯化铝催化剂合成石油树脂。中国专利CN97107458.5报道了一种适用于碳五石油树脂(Cs石油树脂) 合成的复合催化体系。该复合催化体系为A1C13与芳香族醚类化合物(如苯甲 醚、苯乙醚、4-甲基苯甲醚、4-乙基苯乙醚、4-乙基苯甲醚或4-甲基苯乙醚等) 的复配催化剂。与单一组分催化剂相比,用此复合催化体系合成的C5树脂具 有更高的软化点和更好的相容性。中国专利CN1197808A报道了 一种C5石油树脂阳离子聚合复合催化体系, 是先除去环戊二烯,催化剂为AlCl3和芳香族醚类化合物的复配体,聚合溶剂 为甲苯,反应平稳且易于控制。中国专利CN95111389.5涉及一种Q馏分阳离子聚合催化剂,该催化剂由 三种组分构成(l)烷基卤化物10~30%, (2)A1C1330~50%, (3)芳烃30 50%。采用这种三元复合催化剂聚合C5馏分可获得高催化效率,而且所生成的CJ旨肪烃树脂具有色度低、软化点高的特点。中国专利CN138343A与此相似,采 用催化剂为AlCyH20/三甲基苯络合物。中国专利CN1219544A提出一种C5 馏分聚合的方法,采用氯代烷基铝为催化剂,以乙醇为终止剂,得到树脂软化 点93"C,产品收率为76.5%。阳离子型催化剂(如三氟化硼和三氯化铝)固体粉末在空气中很容易吸水, 导致加料困难;此外催化剂本身形态复杂,颗粒尺寸不均匀,在单体原料中容 易凝聚成团,常规搅拌难以保证每次的分散状态相同,导致相同的配方,不同 的聚合现象和结果。因此,催化剂的均匀分散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 问题。目前,催化剂加料系统虽然经过改造,但是催化剂的分散依靠矿物油。 由于二者不溶,会造成催化剂的分散不均匀以及在管道中的沉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C5石油树脂合成中阳离子型固体催化剂的分散问题,提供一种采用催化剂-分散剂的复合体系作为催化剂合成Cs石油树脂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合成C5石油树脂的方法,是将C5馏分热聚得到的热聚物在复合催 化体系的作用下聚合而成。所述复合催化体系是由阳离子型催化剂与分散剂分 别以98~80%和2~20 %的百分比在常温下混合均匀,形成的均相或悬浮体系; 所述复合催化体系的加入量为热聚物质量的0.5-2.0 %。本专利技术聚合反应的温度为60 18(TC,反应时间为4 16小时。其中,第一 段聚合时间及温度为2~8 h, 60~145 。C;第二段聚合时间及温度2~8h, 145~180 。C。所述阳离子型催化剂为A1C13、 LiCl3、 BF3中的任何一种。 所述分散剂为甲苯,二苯醚,三甲基氯硅烷/甲苯,乙酸乙(甲)酯/甲苯,甲苯,二氯乙垸,氯苯,三氯甲烷,异丙苯中的至少一种。经测定,本专利技术所得石油树脂的软化点在90 140'C之间,平均分子量在400~600,分子量分布在1.5~2.5,色度7~1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 本专利技术采用较好地解决固体催化剂的分散问题,同时催化剂加入简便, 反应过程平稳,易于控制。本专利技术的关键在于所采用的分散剂选择了适宜的活性组分,催化体系为均 相或悬浮体系,便于加料和连续工艺实现。2、 分散剂能与固体催化剂进行复合,适当降低催化剂活性,反应过程较为平稳,易于控制。3、 所用分散剂沸点较低,便于除去,便于现行工艺的调整,并不会对石 油树脂性能产生影响。4、 本专利技术方法应用于异戊二烯、芳烃含量较高原料的碳五石油树脂生产 中,较好的解决了实际生产中长期存在的溴价低而色相高的问题,产品不饱和 键含量明显降低。从而得到溴价低、色相浅、性能好的石油树脂产品,并具有 比较好的效益。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复合催化体系的制备在常温下,将2.2gBF3与llg三甲基氯硅烷和llg甲苯混合,搅拌l 10min 后形成均相或悬浮体系即得复合催化体系。石油树脂的聚合先通10分钟氮气,再将上述制备得复合催化体系加入到9(TC的250g单体原料(即C5馏分热聚得到的热聚物,下同)中,升温至 100 145°C,反应6小时,然后将反应温度升至150~180°C,反应6小时结束 反应;将反应物用250g矿物油稀释,用10。/。的NaOH水溶液洗涤至碱性,再 用蒸馏水洗至中性。经测定,所制备石油树脂的软化点为113'C,色度为8,数均分子量为 415, 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为1.9。实施例二复合催化体系的制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催化剂-分散剂的复合催化体系合成C↓[5]石油树脂的方法,是将C5馏分热聚得到的热聚物在复合催化体系的作用下,于60~180℃聚合4~16小时而得;所述复合催化体系是由阳离子型催化剂与分散剂分别以98~80%和2~20%的百分比在常温下混合均匀,形成的均相或悬浮体系;所述复合催化体系的加入量为热聚物质量的0.5~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广勤夏和生李亮张耀亨李惠林毛兵焦宏宇徐惠俭张霖刘秀兰柳彩霞邓廷昌刘志琴马斌杜新胜张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兰州石油化工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