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隧道仰拱外侧的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63974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9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隧道仰拱外侧的排水结构,包括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以及L型管,纵向排水管沿隧道纵向方向布置,横向排水管沿隧道横向方向布置;横向排水管一端与纵向排水管通过三通管和或四通管连通、另一端通过L型管与中心排水沟连通;排水管外壁上均包裹有无纺土工布,L型管与隧道结构接触部位包裹有遇水膨胀止水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排水管均采用单边打孔管,隧底积水通过排水管的孔洞流入管内,当管内积水产生水压时,L型管将积水排至中心排水沟内,如此,隧道仰拱底部与中心排水沟之间就形成了排水通道,有效防止了隧道底部渗水现象的发生,提高了隧道整体排水性能,经济合理、施工简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隧道仰拱外侧的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隧道工程防排水施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隧道仰拱外侧的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隧道在交通运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对隧道防排水性能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在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隙、地下水等相对复杂的情况。公路隧道发生渗漏现象,不仅对隧道工程外观、结构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加快其内部设施的锈蚀,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缩短线路设备的使用寿命。尤其是隧道底部出现渗水,引起路面积水更是会造成行车环境恶化,大大降低行车安全。传统的做法是在隧道衬砌后安置排水管道,这种做法当隧道底部排水能力较差、地下水系丰富、水压较大时很难避免水从隧道底部溢出。综上所述,改善隧底排水结构是目前急需突破的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精简以及能有效解决了隧道底部的渗水问题的用于隧道仰拱外侧的排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隧道底部渗水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隧道仰拱外侧的排水结构,包括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以及L型管;所述纵向排水管紧贴于隧道仰拱外侧沿隧道纵向方向布置,所述纵向排水管总长度与隧道长度一致;所述横向排水管紧贴于隧道仰拱外侧沿隧道横向方向布置;所述横向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纵向排水管通过三通管和或四通管连通,其另一端通过所述L型管与隧道中心排水沟连通;所述纵向排水管和所述横向排水管均为打孔管,两者的外壁上均包裹有无纺土工布,所述L型管与隧道结构相接触部位包裹有遇水膨胀止水条。优选的,所述三通管和所述四通管的材质均为塑料或金属。优选的,所述三通管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同中心轴线设置,第三端口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端口的中心轴线成15°-90°的夹角;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连通相邻的两根所述纵向排水管,第三端口连通所述横向排水管;所述四通管包括端口a、端口b、端口c和端口d,端口a和端口b同中心轴线设置,端口c和端口d同中心轴线设置,且端口a的中心轴线与端口c的中心轴线成15°-90°的夹角;端口a和端口b分别连通相邻的两根所述纵向排水管,端口c和端口d分别连通相邻的两根所述横向排水管。优选的,所述纵向排水管为Ф100mm的单边打孔波纹管,所述纵向排水管的数量为2-4根。优选的,所述纵向排水管的数量为2根。优选的,所述横向排水管为Ф100mm的单边打孔硬质塑料排水管,两根相邻所述横向排水管的纵向间距为5-8m。优选的,两根相邻所述横向排水管的纵向间距为6m。优选的,所述纵向排水管上的打孔部位以及所述横向排水管上的打孔部位均朝上设置。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排水管道布置于隧道仰拱外侧,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以及L型管共同组成了一个排水通道,将隧道中心排水沟与仰拱外侧积水层连通,当积水汇集到管内并产生水压时,可将积水排放至隧道中心排水沟内,从而有效解决了隧道底部的渗水问题;当排水结构采用两根纵向排水管和多根横向排水管的组合时,采用三通管连接,当排水结构采用两根以上纵向排水管和多根横向排水管的组合时,采用四通管连接,满足不同的需求,实用性强。(2)本技术中横向与纵向排水管道均采用单边打孔管,两者的外壁上均包裹有无纺土工布,可以在便于隧道底部水的收集的同时,防止泥砂、喷混凝土料或杂物进入而堵塞管道。(3)本技术中L型管与隧道结构相接触部位包裹有遇水膨胀止水条,可有效防止中心排水沟中的水倒流。(4)本技术中横向与纵向排水管道均采用单边打孔管且打孔部位朝上布置,利于隧底水的收集及储存。(5)本技术施工简单,效果显著,与传统排水管道相结合,极大的提高隧道排水性能。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中隧道排水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排水结构中三通管连接关系图;图3为图1中排水结构中四通管连接关系图;图4为图1中排水结构中包裹无纺土工布的纵向排水管剖面图;图5为图1中排水结构中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和L型管连接关系图;图6为图1中排水结构中L型管与中心排水沟连接关系图;图中标号:1、纵向排水管;2、横向排水管;3、L型管;4、无纺土工布;5、三通管;6、遇水膨胀止水条;7、四通管;8、隧道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图6所示,一种用于隧道仰拱外侧的排水结构,包括纵向排水管1、横向排水管2以及L型管3。所述纵向排水管1紧贴于隧道仰拱外侧沿隧道纵向方向布置,所述纵向排水管1总长度与隧道长度一致;所述横向排水管2紧贴于隧道仰拱外侧沿隧道横向方向布置。在富水地段,纵向排水管布置3-4根,隧道两侧各有一根,中部根据情况布置1-2根,从隧道两侧到隧道中部,所述横向排水管2分别与两侧边纵向排水管通过塑料材质的三通管5连通、中部纵向排水管通过塑料材质的四通管7连通、L型管3连通,L型管3与隧道中心排水沟连通(具体是L型管贯穿隧道结构8与隧道中心排水沟连通);在一般地段,纵向排水管布置2根,隧道两侧各有一根,从隧道两侧到隧道中部,所述横向排水管2分别与两侧边纵向排水管通过塑料材质的三通管5连通、L型管3连通,L型管3与隧道中心排水沟连通。所述三通管5的结构具体是:三通管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同中心轴线设置,第三端口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端口的中心轴线成90°夹角(此夹角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以是30°、45°、60°等其他数值);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连通相邻的两根所述纵向排水管,第三端口连通所述横向排水管。所述四通管的结构具体是:四通管包括端口a、端口b、端口c和端口d,端口a和端口b同中心轴线设置,端口c和端口d同中心轴线设置,且端口a的中心轴线与端口c的中心轴线成90°夹角(此夹角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以是30°、45°、60°等其他数值);端口a和端口b分别连通相邻的两根所述纵向排水管,端口c和端口d分别连通相邻的两根所述横向排水管。所述纵向排水管1采用Ф100mm的单边打孔波纹管,所述横向排水管2采用Ф100mm的单边打孔硬质塑料排水管,且相邻两根所述横向排水管2的纵向间距为5-8m。所述纵向排水管1和所述横向排水管2两者的打孔部位均朝上布置,隧道仰拱底部积水可以通过纵向排水管1和横向排水管2的孔洞流入管内,当管内积水产生水压时,通过L型管3可将积压水分排放至隧道中心排水沟内,再由中心排水沟排至隧道外,如此,隧道仰拱底部与隧道中心排水沟之间就形成了排水通道,有效防止了隧道底部渗水现象的发生。所述纵向排水管1的外壁上和所述横向排水管2的外壁上均包裹有无纺土工布4,可以在便于隧道仰拱底部水的收集的同时,防止泥砂、喷混凝土料或杂物通过打孔位置进入而堵塞管道。所述L型管3与隧道结构相接触部位包裹有遇水膨胀止水条6,当中心排水沟中有水流下时,遇水膨胀止水条6由于吸水而膨胀,从而把L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隧道仰拱外侧的排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隧道仰拱外侧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以及L型管;所述纵向排水管紧贴于隧道仰拱外侧沿隧道纵向方向布置,所述纵向排水管总长度与隧道长度一致;所述横向排水管紧贴于隧道仰拱外侧沿隧道横向方向布置;所述横向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纵向排水管通过三通管和或四通管连通,其另一端通过所述L型管与隧道中心排水沟连通;所述纵向排水管和所述横向排水管均为打孔管,两者的外壁上均包裹有无纺土工布,所述L型管与隧道结构相接触部位包裹有遇水膨胀止水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隧道仰拱外侧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以及L型管;所述纵向排水管紧贴于隧道仰拱外侧沿隧道纵向方向布置,所述纵向排水管总长度与隧道长度一致;所述横向排水管紧贴于隧道仰拱外侧沿隧道横向方向布置;所述横向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纵向排水管通过三通管和或四通管连通,其另一端通过所述L型管与隧道中心排水沟连通;所述纵向排水管和所述横向排水管均为打孔管,两者的外壁上均包裹有无纺土工布,所述L型管与隧道结构相接触部位包裹有遇水膨胀止水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仰拱外侧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和所述四通管的材质均为塑料或金属。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仰拱外侧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同中心轴线设置,第三端口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端口的中心轴线成15°-90°的夹角;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连通相邻的两根所述纵向排水管,第三端口连通所述横向排水管;所述四通管包括端口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犹荣燕王凯詹超宇冯涵刘敏任君雷乃金杨宏张学民阳军生林俊赵孝学王树辉颜甬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