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山体隧道开挖的竖向预加固处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43929 阅读:4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3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山体隧道开挖的竖向预加固处理结构,在隧道的开挖轮廓线以上岩土体竖向设置有用于加固岩土体的钻孔灌注桩;这种加固处理结构,通过向山体打桩的方法对隧道轮廓线结构以外的山体进行整体一次性加固补强,桩孔中的水泥混凝土渗透到岩岩土体中的缝隙中,与柱桩结构高强结合形成山体岩土层的结构骨架,改变山体岩土层的受力状态,提高山体岩土层的稳定性、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进而提高隧道开挖后围岩的稳定性,有效防止岩土层垮塌,又能避免出现地表下沉现象,保证隧道掘进时,拱顶岩土体不产生塌落从而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和施工安全,能达到长期稳固的效果,软弱岩层和大断面跨度的隧道施工皆适应,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设计、施工方法简单,一步到位,大大提高工程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特别涉及用于山体隧道开挖的竖向预加固处理结构
技术介绍
隧道开挖后,围岩发生较大变形,稳定性变差,严重时会造成地表的沉降,进而会带来严重的地面构筑物破坏现象,隧道开挖中,前方岩土稳定性至关重要,关系到工程施工的安全,为了保证隧道开挖的稳定性,采取一定的预加固措施是非常必要的。现有技术中,隧道开挖中运用较多的预加固措施是注浆、小导管、正面锚杆加固措施等。小导管是一种棚式支护预加固措施,一般通过加固掌子面的围岩而对掌子面起到稳定效果,但是小导管的管体直径和布置方式对导管内的应力有较大影响,且隧道岩体结构对小导管结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在软弱岩层和大断面跨度的隧道中,小导管的设计直接影响其使用效果。在控制砂质围岩中起不了多大作用,同时小导管的长度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大,小导管只有与隧道围岩的初期支护组合起来才能形成一定的支护体系,进而发挥其加固效果,必须保证小导管的搭接长度与掌子面搭接的长度一致。注浆预加固措施在掌子面的预加固中有独特优势,能有效提高掌子面的围岩参数,改变其受力情况,从而达到一定的围岩稳定性目的。但是,注浆效果好坏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山体隧道开挖的竖向预加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隧道的开挖轮廓线以上岩土体竖向设置有用于加固岩土体的钻孔灌注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山体隧道开挖的竖向预加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隧道的开挖轮廓线以上岩土体竖向设置有用于加固岩土体的钻孔灌注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山体隧道开挖的竖向预加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桩沿隧道开挖轮廓线上方岩土体呈发散状分布于岩土层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山体隧道开挖的竖向预加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桩沿隧道开挖轮廓线上方岩土体呈扇形状分布于岩土层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山体隧道开挖的竖向预加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桩为树根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山体隧道开挖的竖向预加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桩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雍培杨庆国陈燕谷建义赵朝华陈世民韩勇王家林何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