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零净距双洞法隧道中墙保护及减振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零净距双洞法隧道中墙保护及减振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5172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零净距双洞法隧道中墙保护及减振施工方法,包括:施工先行洞并向后行洞方向扩挖,将后行洞开挖岩体与先行洞结构分离形成隔振空气层;施工中墙;在后行洞开挖岩体与中墙之间布置防爆破飞石冲击装置;后行洞上台阶两部爆破开挖;上台阶两部开挖分为远离先行洞开挖断面及靠近先行洞开挖断面;后行洞下台阶两部爆破开挖,分为远离中墙开挖断面及靠近中墙开挖断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耗费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较低,后行洞爆破开挖效率较高,经现场实际测试减振效果良好,有效保护了先行洞二次衬砌安全,同时可以充分保护中间加强层免受爆破飞石冲击,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零净距双洞法隧道中墙保护及减振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在隧道工程设计领域,连拱隧道是为满足特殊建设需求而提出的隧道衬砌结构相连的一种新型大跨度隧道结构形式,其线形流畅、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与洞外线路连接方便,较好地克服了传统隧道的一些缺点,因而在西部山区隧道建设中被广泛采用。连拱隧道结构形式按有无中导洞分为两类,常规中导洞法施工工序繁多、施工难度大、效率低,隧道结构受力状态转换复杂,中导洞中隔墙处的防排水问题突出,尤其是整体式中隔墙处极易导致运营期、乃至施工后很快就出现裂缝、渗漏水等问题。

2、目前无中导连拱隧道减振施工方法主要包括:在先行洞靠近中隔墙一侧的初支层和二衬之间设置减震层;在后行洞靠近先行洞侧布置隔爆岩柱,并在岩柱内布置隔振孔。例如公告号为cn20593663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无中隔墙连拱隧道减震装置,通过在先行洞防水层与初期支护之间设置泡沫减震板来达到减震效果。此类方案无法避免后行洞爆破对先行洞初期支护造成扰动,且泡沫减震板厚度较厚,先行洞初期支护在后行洞爆破扰动下变形后,极易导致泡沫减震板侵入二衬界限,拆除后无法对先行洞二次衬砌进行保护。例如公告号为cn211084969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无中导洞连拱隧道的先行洞二衬保护爆破系统,该方案的要点在于在后行洞靠近先行洞侧布置隔爆岩柱,并在岩柱内布置隔振孔,并采用控制爆破技术。此方案在降低振速的同时,由于隔振岩墙较宽,需二次机械开挖,势必对施工效率有较大影响,现场推广具有阻碍。


>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时间和经济成本较低、后行洞爆破开挖效率较高、减振效果好、有效保护先行洞二次衬砌安全、同时可以充分保护中间加强层免受爆破飞石冲击的方案。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零净距双洞法隧道中墙保护及减振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s1,施工先行洞并向后行洞方向扩挖,将后行洞开挖岩体与先行洞结构分离形成隔振空气层;

4、s2,施工中墙;

5、s3,在后行洞开挖岩体与中墙之间布置防爆破飞石冲击装置;

6、s4,后行洞上台阶两部爆破开挖;上台阶两部开挖分为远离先行洞开挖断面及靠近先行洞开挖断面;后行洞下台阶两部爆破开挖,分为远离中墙开挖断面及靠近中墙开挖断面。

7、进一步地,s1中先行洞开挖时扩挖30~50cm形成隔振空气层。

8、进一步地,s3中所述防爆破飞石冲击装置为竹筏板,所述竹筏板倾斜放置,所述竹筏板的顶部靠接在所述中墙顶部,所述竹筏板的底部抵接在所述后行洞的开挖岩体上,所述竹筏板的顶部及底部均采用螺栓和钢管固定。

9、进一步地,s4中所述后行洞的上台阶的炮孔一次性打设。

10、进一步地,s4中远离先行洞开挖断面占上台阶开挖总面积2/3~3/4,在远离先行洞开挖断面中间布置掏槽孔,在远离先行洞开挖断面的掏槽孔右侧增加扩槽孔数量来降低单段爆破药量;靠近先行洞开挖断面的炮孔加密并交错布置。

11、进一步地,s4中施工远离先行洞开挖断面时将靠近先行洞开挖断面的炮孔作为隔振孔,不装药并进行堵塞处理。

12、进一步地,远离先行洞开挖断面爆破完成后,将靠近先行洞开挖断面附近爆渣清理到远离先行洞开挖断面位置,方便靠近先行洞开挖断面的二次装药,待靠近先行洞开挖断面爆破开挖完成后,统一进行出渣处理。

13、进一步地,施工靠近先行洞开挖断面时,从最远离中墙的排孔开始逐步降低装药孔个数及单孔药量,预留最靠近中墙的侧孔作为隔振孔,并采用多段分别爆破进行减振。

14、进一步地,s4中上台阶开挖完成后,下台阶与中墙之间扩挖孔隙直接由上台阶碎石填充,上台阶开挖一段距离后施工远离中墙开挖断面,采用横向逐排起爆。

15、进一步地,施工靠近中墙开挖断面时,采用数码雷管多段爆破,靠近中墙开挖断面左侧存在临空面,采用竖向逐排起爆,以在每一次起爆完成后为下一段起爆创造更多的临空面。

1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零净距双洞法隧道中墙保护及减振施工方法,通过先行洞开挖时适当扩挖,为后行洞爆破开挖提供隔振空气层及中墙防爆破飞石冲击装置布置空间,同时后行洞爆破采用传统两台阶开挖,上台阶采用分部开挖,下台阶采用跳槽爆破开挖,该方案没有改变常规隧道掘进钻孔方式,上台阶开挖时钻孔一次性打设完毕,且不需要对隧道开挖台车进行改造,时间和经济成本较低,后行洞爆破开挖效率较高,经现场实际测试减振效果良好,有效保护了先行洞二次衬砌安全,同时可以充分保护中间加强层免受爆破飞石冲击,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18、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有益效果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零净距双洞法隧道中墙保护及减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零净距双洞法隧道中墙保护及减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先行洞开挖时扩挖30~50cm形成隔振空气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零净距双洞法隧道中墙保护及减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防爆破飞石冲击装置为竹筏板,所述竹筏板倾斜放置,所述竹筏板的顶部靠接在所述中墙顶部,所述竹筏板的底部抵接在所述后行洞的开挖岩体上,所述竹筏板的顶部及底部均采用螺栓和钢管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零净距双洞法隧道中墙保护及减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所述后行洞的上台阶的炮孔一次性打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零净距双洞法隧道中墙保护及减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远离先行洞开挖断面占上台阶开挖总面积2/3~3/4,在远离先行洞开挖断面中间布置掏槽孔,在远离先行洞开挖断面的掏槽孔右侧增加扩槽孔数量来降低单段爆破药量;靠近先行洞开挖断面的炮孔加密并交错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零净距双洞法隧道中墙保护及减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施工远离先行洞开挖断面时将靠近先行洞开挖断面的炮孔作为隔振孔,不装药并进行堵塞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零净距双洞法隧道中墙保护及减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远离先行洞开挖断面爆破完成后,将靠近先行洞开挖断面附近爆渣清理到远离先行洞开挖断面位置,方便靠近先行洞开挖断面的二次装药,待靠近先行洞开挖断面爆破开挖完成后,统一进行出渣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零净距双洞法隧道中墙保护及减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靠近先行洞开挖断面时,从最远离中墙的排孔开始逐步降低装药孔个数及单孔药量,预留最靠近中墙的侧孔作为隔振孔,并采用多段分别爆破进行减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零净距双洞法隧道中墙保护及减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上台阶开挖完成后,下台阶与中墙之间扩挖孔隙直接由上台阶碎石填充,上台阶开挖一段距离后施工远离中墙开挖断面,采用横向逐排起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零净距双洞法隧道中墙保护及减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靠近中墙开挖断面时,采用数码雷管多段爆破,靠近中墙开挖断面左侧存在临空面,采用竖向逐排起爆,以在每一次起爆完成后为下一段起爆创造更多的临空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零净距双洞法隧道中墙保护及减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零净距双洞法隧道中墙保护及减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先行洞开挖时扩挖30~50cm形成隔振空气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零净距双洞法隧道中墙保护及减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防爆破飞石冲击装置为竹筏板,所述竹筏板倾斜放置,所述竹筏板的顶部靠接在所述中墙顶部,所述竹筏板的底部抵接在所述后行洞的开挖岩体上,所述竹筏板的顶部及底部均采用螺栓和钢管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零净距双洞法隧道中墙保护及减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所述后行洞的上台阶的炮孔一次性打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零净距双洞法隧道中墙保护及减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远离先行洞开挖断面占上台阶开挖总面积2/3~3/4,在远离先行洞开挖断面中间布置掏槽孔,在远离先行洞开挖断面的掏槽孔右侧增加扩槽孔数量来降低单段爆破药量;靠近先行洞开挖断面的炮孔加密并交错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零净距双洞法隧道中墙保护及减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施工远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国万正胡加斌张学民龙立敦刘盛涛胡涛朱凯廖万辉范喜超阳军生杜进林文凯吴扬王荣有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