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模场反谐振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光谱展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538999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5 0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大模场反谐振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光谱展宽装置,所述光谱展宽装置包括:光纤啁啾Yb放大器、望远镜、平凸透镜、第一真空腔窗片、第一真空腔、反谐振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第二真空腔、第二真空腔窗片、第一真空气压表、第二真空气压表、第一气路阀门、真空泵、第二气路阀门、第三气路阀门、第四气路阀门、真空气管、检压阀门、高压气体瓶、惰性气体和光谱仪。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光谱展宽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展宽光谱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和高效率透射等优点,在超连续光谱的产生、脉冲整形技术、阿秒脉冲的产生以及光纤通信领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大模场反谐振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光谱展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谱展宽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模场反谐振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光谱展宽装置,以及所述光谱展宽装置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强场物理以及阿秒产生的发展需要,脉冲的展宽和压缩成为脉冲整形的一种关键性的技术方式,目的是获得超短超强的激光脉冲用于轰击气体靶子产生高次谐波,进而产生阿秒脉冲。毛细石英管被选择作为一种实验光波导,在脉冲的展宽过程中得到了广发应用。通过对毛细石英管进行密封和充高非线性惰性气体(He,Ne,Ar,Kr,Xe),实现了有效的光谱展宽。自相位调制在光谱整个展宽过程中起主要的作用。毛细石英管因为其结构简单、制作工艺成熟、可操作性强被广泛的应用在强场系统中,但是其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如损耗大、易产生高阶模场、色散难控制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验的高效率能量输。大模场反谐振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出现,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这种光纤有包层结构和纤芯两部分组成,包层结构对此种光纤的光学特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光纤包层是一些正六角排列的不同规则形状的空气管组成。与毛细石英管相比,这种光纤有宽带低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大模场反谐振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光谱展宽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大模场反谐振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光谱展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谱展宽装置包括:光纤啁啾Yb放大器、望远镜、平凸透镜、第一真空腔窗片、第一真空腔、反谐振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第二真空腔、第二真空腔窗片、第一真空气压表、第二真空气压表、第一气路阀门、真空泵、第二气路阀门、第三气路阀门、第四气路阀门、真空气管、检压阀门、高压气体瓶、惰性气体和光谱仪;所述光纤啁啾Yb放大器,输出波长在1030nm附近的飞秒锁模激光脉冲,用于泵浦充有所述惰性气体的反谐振空芯光子晶体光纤,所述望远镜,是用于扩大所述光纤啁啾Yb放大器的光斑的直径,所述平凸透镜,将扩束后的所述光斑聚焦到光纤纤芯大小数量级,使得光能量最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大模场反谐振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光谱展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谱展宽装置包括:光纤啁啾Yb放大器、望远镜、平凸透镜、第一真空腔窗片、第一真空腔、反谐振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第二真空腔、第二真空腔窗片、第一真空气压表、第二真空气压表、第一气路阀门、真空泵、第二气路阀门、第三气路阀门、第四气路阀门、真空气管、检压阀门、高压气体瓶、惰性气体和光谱仪;所述光纤啁啾Yb放大器,输出波长在1030nm附近的飞秒锁模激光脉冲,用于泵浦充有所述惰性气体的反谐振空芯光子晶体光纤,所述望远镜,是用于扩大所述光纤啁啾Yb放大器的光斑的直径,所述平凸透镜,将扩束后的所述光斑聚焦到光纤纤芯大小数量级,使得光能量最大化地从空间进入到所述光纤,反谐振空芯光子晶体光纤,连接所述第一真空腔和所述第二真空腔,所述光纤的入口和出口分别密封到所述第一真空腔和所述第二真空腔中,所述第一真空腔,用于密封所述光纤的入口,使得其腔体内的所述惰性气体被压入到光纤中,所述光纤水平固定在所述第一真空腔的腔体内水平中心轴线,所述光纤的入口端面正对所述第一真空腔上面的布儒斯特窗口,所述第一真空腔窗片,被密封到所述第一真空腔的布儒斯特窗口上,将扩束聚焦后的光透过布儒斯特角放置的玻璃窗口进入充有所述惰性气体的所述第一真空腔中,使得聚焦后的所述光斑和所述光纤的纤芯位置相重合,所述第二真空腔,用于密封所述光纤的出口,所述光纤在所述第二真空腔内保持与其水平轴线重合,所述光纤的出口端面正对所述第二真空腔上面的布儒斯特窗口,所述第二真空腔窗片,被密封到所述第二真空腔的布儒斯特窗口上,所述光纤的出口的光经所述第二真空腔窗片透射到腔体外变成发散的空间光,所述第一真空气压表和所述第二真空气压表分布在所述第一真空腔的充气口和所述第二真空腔的出气口,检测进入所述第一真空腔的压强和所述第二真空腔内的压强,所述真空泵和所述真空腔的气口通过所述真空气管连接,所述第一气路阀门,位于所述真空泵和所述真空腔之间用于隔绝所述真空泵和所述真空腔,所述第一真空腔的气口和所述第二真空腔的气口通过所述真空气管连接,所述第二气路阀门,位于两个所述真空腔之间的所述真空气管的中间位置,所述高压气体瓶和所述真空腔的气口通过所述真空气管连接,所述第三气路阀门位于所述高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志义范振凯李曙光滕浩方少波贺新奎赵昆杨佩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燕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