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的燃料配管及其夹持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2874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4 16:16
在由多个夹持件(2)固定而回绕设置于车身的车辆用的燃料配管(P1)中,车辆用的燃料配管(P1)的内部具有圆形的中空截面,且管的厚度在周向上具有各向异性。详细而言,车辆用的燃料配管(P1)在周向上至少具有一个厚度大的厚壁部(34a),且以所述厚壁部(34a)位于铅垂方向的上方或下方的方式设置于车身,或者车辆用的燃料配管(P1)在周向上具有一个厚度大的厚壁部(34a),且以所述厚壁部(34a)位于铅垂方向的上侧的方式设置于车身。另外,将车辆用的燃料配管(P1)固定于车辆的夹持件(2)具备保持部(2a),该保持部(2a)将所述车辆用的燃料配管(P1)保持成,所述车辆用的燃料配管(P1)的厚壁部(34a)设置在铅垂方向上,并且所述燃料配管(P1)在截面的周向上不旋转。

Fuel pipe for vehicle and clamp thereof

In a clamping piece (2) fuel piping and fixed around the set in the body of the vehicle (P1), a fuel pipe for vehicle (P1) with internal circular hollow section,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tube is anisotropic in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Specifically, the fuel piping vehicle (P1) a large thickness of the thick wall portion at least in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34a), and to the thick wall portion (34a) is arranged on the body above or below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the way, or a vehicle fuel pipe (P1) with a a large thick wall thickness in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34a), and to the thick wall portion (34a) is arranged on the body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n the side of the way. In addition, the fuel pipe for vehicle (P1) is fixed on the vehicle and the holding member (2) with the holding part (2a), the holding part (2a) of the vehicle fuel piping (P1) holds that fuel piping of the vehicle (P1) of the thick wall portion (34a) set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nd the fuel piping (P1) in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rotating s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的燃料配管及其夹持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置在发动机与燃料箱之间来输送燃料的燃料配管及其夹持件。
技术介绍
在小型车辆中,使用树脂配管从配置于车辆的后部的燃料箱向配置于车辆的前部的原动机(发动机)进行燃料输送。尤其是细径的树脂配管与大径的树脂配管相比挠曲性高,因此存在如下情况:不将树脂配管预先成型为弯曲形状而成型为直管形状,在向车身进行组装时,使其挠曲变形为弯曲形状并通过固定夹持件而组装固定于车身。在组装上述那样的形成为直管状的细径树脂配管时,树脂配管可能因固定夹持件的夹持而在夹持部位产生损伤,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树脂配管,树脂配管主体形成为外径6mm以下的细径管,在其外周面上可能进行挠曲变形的有效管长全长上,以覆盖该树脂配管主体的状态层叠形成有被固定夹持件夹持的具有规定壁厚的弹性的被夹持层。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70384号公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树脂配管中,树脂配管自身的挠曲性高,因此难以将配管无松弛地组装。另外,在使树脂配管变形而安装树脂配管时,由于配管的截面形状为圆筒形,因此即使通过固定夹持件夹持树脂配管,配管也沿着配管的周向转动,存在配管位置错动的问题。根据情况而在固定夹持件之间,树脂配管可能产生必要以上的松弛。另外,还存在因树脂配管的自重和燃料的重量而在夹持件间的树脂配管上产生重力引起的挠曲的问题。若树脂配管产生松弛,则树脂配管因行驶中的路面的凹凸引起的行驶振动、发动机振动而被励振,或者因燃料泵的喷出压力而被励振,从而可能在树脂配管上施加有与励振相伴的过大的应力。根据情况,也有可能因该励振而在树脂配管上产生龟裂,进而产生燃料的漏液。因此,还考虑增加夹持件的个数来防止树脂配管的松弛的方法,但这会使树脂配管的组装固定的作业量增加,因此关系到部件成本的增加及组装成本的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产生大的松弛且作业效率不会降低的车辆用的燃料配管及其夹持件。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由多个夹持件固定而回绕设置于车身的车辆用的燃料配管中,车辆用的燃料配管的内部具有圆形的中空截面,且管的厚度在周向上具有各向异性。详细而言,车辆用的燃料配管在周向上至少具有一个厚度大的厚壁部,且以所述厚壁部位于铅垂方向的上方或下方的方式设置于车身,或者车辆用的燃料配管在周向上具有一个厚度大的厚壁部,且以所述厚壁部位于铅垂方向的上侧的方式设置于车身。另外,将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的燃料配管固定于车辆的夹持件具备保持部,该保持部将所述车辆用的燃料配管保持成,所述车辆用的燃料配管的厚壁部设置在铅垂方向上,所述燃料配管在截面的周向上不旋转。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降低燃料配管的回绕时的挠曲量,因此燃料配管的振动被抑制,能够防止由燃料配管的龟裂等引起的燃料泄漏,使安全性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燃料配管的车辆的侧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燃料配管的车辆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液体燃料配管P1的截面结构的图。图4是表示固定液体燃料配管P1的现有例的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液体燃料配管P1的截面结构的图。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液体燃料配管P1的固定例的图。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液体燃料配管P1的截面结构的图。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液体燃料配管P1的固定例的图。图9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液体燃料配管P1的截面结构的图。图10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液体燃料配管P1的固定例的图。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液体燃料配管P1的厚壁部的位置的图。图12是表示图11中的XII-XII线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燃料配管的车辆的侧视图,图2是其俯视图。如图1所示,车辆A为乘用车,其具备:座位S,其在客室R内前后设有两列以上;原动机E,其设置于客室R的前方;燃料箱T,其设置于座位S中的后座位S2的地板下;吸附罐C,其配置于该燃料箱T的后方;液体燃料配管P1,其用于从燃料箱T向原动机E输送液体燃料;蒸发燃料配管P2,其用于从吸附罐C向原动机E输送蒸发燃料;以及夹持构件2,其用于将液体燃料配管P1及蒸发燃料配管P2固定于车身1。如图2所示,车身1是固定有原动机E、燃料箱T、吸附罐C等的车辆A的固定构件,例如由底板11(参照图1)、侧框架12、横梁13等框架构件及板构件构成。图1所示的底板11是用于形成车辆A的地板面的构件,由钢板等金属制平板构件构成。图2所示的侧框架12是沿车身1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的骨架构件,配置于燃料箱T的左右外侧。横梁13是以与左右的侧框架12正交的方式架设于左右的侧框架12的多个骨架构件,其至少配置在燃料箱T的前后,通过将多个箱带14螺栓紧固于该横梁13来保持燃料箱T。箱带14是用于将燃料箱T固定于车身1的金属制的带状的构件,以从下侧抱持燃料箱T的方式通过螺栓、螺母固定于横梁13、13。原动机E只要是被供给燃料箱T内的燃料来进行驱动的原动机即可,例如是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乙醇发动机、混合动力发动机等。在原动机E上设有喷射器6和进气歧管7。如图1所示,燃料箱T是用于贮存汽油、轻油、醇等液体的机动车用燃料的合成树脂制或金属制的中空状的容器,配置于后座位S2下的底板11的下表面。在燃料箱T的上表面Tb设有泵模块M。另外,在燃料箱T的上部设有液体燃料配管(燃料管)P1、通风管P3、蒸气回归管P4。在燃料箱T的上表面Tb,液体燃料配管P1和蒸发燃料配管P2通过燃料箱T的车宽方向中央附近而配置,并设有将该液体燃料配管P1和蒸发燃料配管P2捆扎而保持的夹持构件2。在该燃料箱T的后端部侧连接有加油管P6,该加油管P6的前端经由加油颈管P5而与供油口连接。在燃料箱T的后方附近配置有吸附罐C。泵模块M具备分别未图示的燃料内的异物除去用的吸滤器、用于将燃料从液体燃料配管P1向喷射器6及原动机E输送的燃料泵、检测燃料箱T内的燃料液面的燃料液面计、旁通溢流阀及切换阀。泵模块M将这些设备收纳于单元壳体,且该泵模块M设置于燃料箱T内的上部。如图2所示,液体燃料配管P1是用于输送液体燃料的配管,由一端与泵模块M连接且另一端经由喷射器6而与原动机E连接的燃料管构成。液体燃料配管P1从在燃料箱T的上表面中央部位设置的泵模块M朝向车辆前方延伸设置。蒸发燃料配管P2及通风管P3是用于输送液体燃料气化得到的蒸发燃料的配管。蒸发燃料配管P2由一端与吸附罐C连接且另一端经由清除调整电磁阀(未图示)、进气歧管7而与原动机E连接的清除管构成。蒸发燃料配管P2由多个夹持构件2捆扎而保持于燃料箱T的上表面Tb及车身1。通风管P3由一端与供油浮子(未图示)连接且另一端与吸附罐C连接的配管构成。蒸气回归管P4是用于在供油时使燃料箱T内的上部空间的空气的一部分向加油管P6的供油口的附近排出并再次向燃料箱T回流的回流管。该蒸气回归管P4的一端与燃料箱T连接且另一端与供油口的附近的加油管P6连接。加油管P6及加油颈管P5是用于从供油口向燃料箱T供给液体燃料的配管。排泄管P7是配设于吸附罐C的配管,是用于向大气中排出将燃料蒸气吸附于吸附罐C而除去该燃料蒸气后的空气、或者取入大气中的空气的配管。如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车辆用的燃料配管及其夹持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的燃料配管,其由多个夹持件固定而回绕设置于车身,其特征在于,车辆用的燃料配管的内部具有圆形的中空截面,且管的厚度在周向上具有各向异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8.18 JP 2014-1660301.一种车辆用的燃料配管,其由多个夹持件固定而回绕设置于车身,其特征在于,车辆用的燃料配管的内部具有圆形的中空截面,且管的厚度在周向上具有各向异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的燃料配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的燃料配管在周向上至少具有一个厚度大的厚壁部,且以所述厚壁部位于铅垂方向的上方或下方的方式设置于车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的燃料配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的燃料配管在周向上具有一个厚度大的厚壁部,且以所述厚壁部位于铅垂方向的上侧的方式设置于车身。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的燃料配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的燃料配管具有多个树脂层,最外侧的树脂层的截面的厚度在周向上具有各向异性,其他树脂层具有中空圆筒截面形状。5.一种车辆用的燃料配管的夹持件,其将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的燃料配管固定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具备保持部,该保持部将所述车辆用的燃料配管保持成,所述车辆用的燃料配管的厚壁部设置在铅垂方向上,所述燃料配管在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友松大辅星野竜也冈田宏幸大门聪松原贤史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三樱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