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耀北专利>正文

从蟑螂中提取的蟑螂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46311 阅读:4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乙酸作为溶剂提取的蟑螂多肽。这种蟑螂多肽具有显著的抑制和“杀死”肝癌细胞的作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蟑螂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乙酸作为溶剂。蟑螂以脱壳方式生存,但每次脱壳后特别容易受到感染,所以不得不发展良好的抗菌能力。以昆虫的标准来看,蟑螂特别长寿,可以生存几年,远远超过用星期来计算寿命的苍蝇、蝴蝶、蛾。科学家们发现,蟑螂有强大的免疫系统使它得以长寿,同时该系统有记忆能力,能避开重复感染。蟑螂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蟑螂有50-60种不同的蛋白质参与了复杂的免疫反应,国外的一些学着者正利用这种复杂的免疫反应和参加免疫的蛋白质研究蟑螂抗肝癌和人体对特殊蛋白排异的二方面工作。用溶剂可以从蟑螂中提取各种活性组分,目前一般多采用乙醇作为溶剂从蟑螂中提取具有药用价值的活性组分,这些活性组分可用于治疗外创伤面、妇女生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和乙型肝炎等。中国专利CN87100537公开了“一种治疗外创伤面药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蟑螂虫体干燥后粗粉碎;用乙醇溶液浸泡,提取其中的药用有效成分,然后分离滤渣和滤液,并对滤渣进行反复提取;浓缩所得滤液,回收乙醇,得到粘稠状物;经处理制成一种治疗外创伤面药物。中国专利94118839披露了从蟑螂中提取对心血管病有疗效的活性组分粘氨酸,采用乙醇提取后,除去油脂,制得水溶性浸膏,与复合核苷配伍,制成的药物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有效。中国专利94108943揭示用乙醇提取、脱脂、活性炭吸附、分溶,获得蟑螂中的粘多糖缩氨基酸类化合物的混合物,主要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蟑螂多肽是蟑螂蛋白质的降解物,多肽进一步降解为氨基酸。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用乙酸作为溶剂从蟑螂中提取的蟑螂多肽,是采用乙酸作为溶剂于室温密封浸泡蟑螂粉末24-72小时,浸泡后的提取液于80-100℃水浴中加热成混悬液,冻干处理该混悬液后得到的活性组分。这种蟑螂多肽具有显著的抑制和“杀死”肝癌细胞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从蟑螂中提取蟑螂多肽的方法,该包括下列步骤(1)在一密闭容器中,将蟑螂粉末浸泡在0.05-0.2M乙酸溶液中,密封浸泡24-48小时;(2)过滤除去滤渣,将获得的滤液置于80-100℃水浴中,加热制得一悬混液;(3)混悬液经冻干处理,制成蟑螂多肽粉末。首先在80-100℃烘箱中加热烘干蟑螂后,用8000-10000转/分钟的高速捣碎机粉碎烘干后的蟑螂,研碎成80-100目的粉末。传统的生化提取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不同的溶剂可提取不同的活性组分。目前,一般采用乙醇作为溶剂从蟑螂中提取活性组分。乙醇提取的蟑螂中活性组分一般为蟑螂粘氨酸。本专利技术人对PBS、乙酸、丙酮、乙醇和DMSO五种溶剂提取蟑螂多肽的效果进行考查,方法是将1克蟑螂粉末分别用40毫升上述五种溶剂于4℃浸泡过夜,第二天用离心机,在4000rpm下离心分离15分钟,弃沉渣,然后用分光光度计在260nm和280nm测定上清液的光密度,计算蟑螂粉末溶液的蛋白浓度,结果发现乙酸对蟑螂多肽的溶解度最佳,蟑螂多肽浓度可达到3mg/ml。在一密闭容器中,按照蟑螂粉末与溶剂比例为1∶5-10,将蟑螂粉末浸泡在0.05-0.2M乙酸溶液中,密封该容器,浸泡24-72小时,较好的浸泡24-48小时;过滤除去滤渣,将获得的滤液置于80-100℃水浴中0.5-1.0小时,制得一悬混液;混悬液经冻干处理,制成蟑螂多肽粉末。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对蟑螂多肽进行体外癌细胞增殖抑制试验,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提取的蟑螂多肽配于营养液中,培养肝癌细胞7404和7721,蟑螂多肽在100μg/ml或更大剂量条件下,对这两种细胞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和“杀死”效果。按照LD50试验方法,用本专利技术提取的蟑螂多肽给小鼠一次灌胃给药,进行急性毒性试验,7天后测得LD50>9.6g/kg。因此临床上应用几乎无毒副作用。用狗进行慢性毒性试验,连续服用本专利技术提取的蟑螂多肽一年(24g/kg,3次/日,饭前),无一死亡。对其血象、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测,未见影响。一年后解剖,未造成实质性器官的病理损伤。动物肿瘤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蟑螂多肽对S-180实体型肿瘤有疗效,肿瘤抑制率大于40%。巨噬细胞试验该试验证明,肿瘤多肽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本专利技术提取的蟑螂多肽对抑制和“杀死”肝癌细胞有显著效果。将300mg蟑螂多肽装入胶囊,制成胶囊剂药物。给患肝癌病人试服(300mg/粒,5粒/次,3次/日),最少连续服用一年,最长连续服用三年,患者肝癌症状、指标均见好转,尤其是甲胎蛋白指标由400μg/L以上,降低到40μg/L以下。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7721细胞在仅含相当于溶解蟑螂多肽同等浓度的HAC常规培养液中培养3天的生长情况。图2所示是经100μg/ml处理3天的7721细胞生长情况。图3所示是7404细胞在软琼脂层形成集落。图4所示是经100μg/ml处理的7404细胞在软琼脂层不再形成集落的情况。由下面的实施方案能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制备实施例1将蟑螂置于90℃烘箱中,加热烘干2小时。使用高速捣碎机,在10000转/分钟速度下粉碎烘干的蟑螂,每次5分钟,进行3次。制成粒度为80-100目的粉末。在1升磨口瓶中,按照1∶8的固液比,放入100克烘干粉碎的蟑螂粉末和800克0.1M乙酸溶液,密封后于室温浸泡30小时。过滤分离,弃滤渣。将滤液置于90℃水浴中,加热1.0小时,得到一混悬液。该混悬液经冻干处理得固体粉末30克。制备实施例2将蟑螂置于80℃烘箱中,加热烘干10小时。使用高速捣碎机,在10000转/分钟速度下粉碎烘干的蟑螂,每次5分钟,进行3次。制成粒度为80-100目的粉末。在1升磨口瓶中,按照1∶10的固液比,放入100克烘干粉碎的蟑螂粉末和1000克0.05M乙酸溶液,密封后于室温浸泡48小时。过滤分离,弃滤渣。将滤液置于100℃水浴中,加热0.5小时,得到一混悬液。该混悬液经冻干处理得固体粉末25克。制备实施例3将蟑螂置于100℃烘箱中,加热烘干2小时。使用高速捣碎机,在8000转/分钟速度下粉碎烘干的蟑螂,每次5分钟,进行3次。制成粒度为80-100目的粉末。在1升磨口瓶中,按照1∶5的固液比,放入100克烘干粉碎的蟑螂粉末和500克0.15M乙酸溶液,密封后于室温浸泡24小时。过滤分离,弃滤渣。将滤液置于80℃水浴中,搅拌下加热1.0小时,得到一混悬液。该混悬液经冻干处理得固体粉末30克。制备实施例4在1升磨口瓶中,按照1∶5的固液比,放入100克粒度为80-100目的蟑螂粉末和500克0.10M乙酸溶液,密封后于室温浸泡72小时。过滤分离,弃滤渣。将滤液置于80℃水浴中,搅拌下加热1.0小时,得到一混悬液。该混悬液经冻干处理得固体粉末30克。用上述制备实施例制取的蟑螂多肽进行下列实验。1.体外癌细胞增殖抑制试验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进行。将上述制备实施例中提取的蟑螂多肽分别以25μg/ml、50μg/ml、100μg/ml和200μg/ml的剂量配于营养液中,培养肝癌细胞7404和7721,逐日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两种肝细胞系的细胞生长情况。细胞接种数为1×104/ml。培养一星期,该试验重复三次,发现蟑螂多肽在大剂量条件下对两种细胞生长都有不同的抑制和“杀死”效果。7721细胞的生长情况见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从蟑螂中提取的蟑螂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蟑螂多肽是采用乙酸作为溶剂于室温密封浸泡蟑螂粉末24-72小时,浸泡后的提取液于80-100℃水浴中加热成混悬液,冻干处理该混悬液后得到的活性组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耀北
申请(专利权)人:刘耀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