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活性肠肽类似物及其放射性标记物,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39474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VIP类似物,其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即将VIP氨基酸序列中第8位的天冬氨酸残基和第15、21位赖氨酸残基替换成精氨酸残基,第17位的甲硫氨酸残基替换成亮氨酸残基。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VIP类似物的放射性标记物,特别是两种[18]↑F标记的(R↑[8,15,21],L↑[17])VIP类似物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R↑[8,15,21],L↑[17])VIP类似物具有更佳的代谢稳定性和受体结合性,其放射性标记物更适合于制备用于检测体内VIP受体的放射性显像试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VIP类似物及其放射性标记物,特别是两种18F的标记物,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和该VIP类似物的放射性标记物在制备用于检测体内VIP受体的放射性显像试剂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血管活性肠肽(VIP)是一种由28个氨基酸(His-Ser-Asp-Ala-Val-Phe-Thr-Asp-Asn-Tyr-Thr-Arg-Leu-Arg-Lys-Gln-Met-Ala-Val-Lys-Lys-Tyr-Leu-Asn-Ser-Ile-Leu-Asn)组成的多肽,25年前第一次从猪十二指肠中提取出来,它属于胰高血糖素一胰泌素族多肽,具有广泛的生物功能。VIP的两种受体VIPRl和VIPR2被发现大量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上,包括结肠癌细胞,胰腺癌细胞,前列腺癌细胞等,在这些肿瘤细胞上VIP受体密度要高于生长抑素受体,VIP与它的两种受体有着相当的高亲和力。1994年以来,123I-VIP,99mTc-TP3654,99mTc-P1666和18F-VIP这些VIP的衍生物已被作为肿瘤显像试剂进行了相关生物学、医学评价。体外细胞结合实验证明123I-VIP跟它的受体有着高的生物活性和亲和性,然而临床实验结果却不理想,肿瘤检测率远低于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结果。相关实验结果表明123I-VIP在体内很快被多种蛋白酶降解,这可能是123I-VIP作为体内显像试剂不成功的关键原因。因此VIP的结构必须进行修饰,才能满足体内显像的需要。实验证明,两种99mTc标记的VIP类似物显像剂已取得了好的体内显像结果。目前,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的正电子断层扫描仪(PET)在全球已得到广泛应用。而适合于PET显像的具有靶向特异性和快速血液清除性优势的多肽类显像药物需要进行研究,18F作为一种正电子核素,具有合适的物理半衰期(110min),较低的正电子能量(0.635MeV),较小的体积以及多种18F标记多肽的方法,适合进行多肽标记。18F-VIP作为多肽类正电子药物是一个好的选择,然而18F-VIP体内诊断乳腺癌的结果却不令人满意,它的靶/非靶比相对于2-氟(18F)2-脱氧葡萄糖(18F-FDG)要低两到三倍;而且,由于其氨基酸序列第17位的甲硫氨酸易氧化,影响其体内稳定性。因此,尚需寻找一种体内代谢更稳定、与受体更能结合的适合PET显像的18F-VIP类似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即是上述课题。首先,是提供一种代谢稳定性和受体结合性均佳、且便于放射性标记的VIP类似物。本专利技术的VIP类似物,其氨基酸序列与VIP不同的是将上述VIP第8位的天冬氨酸残基(-Asp-)替换成精氨酸残基(-Arg-),第15、21位的赖氨酸残基(-Lys-)替换成精氨酸残基(-Arg-),第17位的甲硫氨酸残基(-Met-)替换成亮氨酸残基(-Leu-),即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故本专利技术的VIP类似物又可简称为(R8,15,21,L17)VIP。本专利技术所说的“VIP类似物”是指具有与内源性VIP不同的氨基酸序列,但立体结构类似而具有类似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上述VIP类似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采用常规的固相合成法合成,并经HPLC纯化。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上述VIP类似物的放射性标记物,诸如125I、131I、123I、99mTc或18F等。本专利技术优选简单易合成的125I标记物,以及适合PET显像的18F标记物。其中,更优选的所述VIP类似物的两种18F标记物如下列结构式I所示 其中,R为18F(化合物1)或CH218F(化合物2)。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上述两种18F标记的(R8,15,21,L17)VIP类似物的制备方法。其中化合物1的制备方法较佳地是采用N-琥珀酰亚胺-4-氟苯甲酸酯(合成路线如下所示)与本专利技术VIP类似物进行连接反应而成。 其包括下列步骤1)含K2CO3,K222、18F-F-的混合物与式II化合物乙基-4-三甲胺苯甲酸酯-三氟磺酸盐的无水乙腈溶液进行18F-亲核取代得到式III化合物4-氟苯甲酸乙酯;2)式III化合物水解得到式IV化合物4-氟苯甲酸; 3)式IV化合物与O-(N-琥珀酰亚胺)N,N,N,N,-四甲基脲四氟硼酸盐(TSTU)反应得到式V化合物N-琥珀酰亚胺-4-氟苯甲酸酯;4)式V化合物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VIP类似物反应得到化合物1。其中,上述各中间产物通过放射性薄层色谱仪进行表征,对照非放射性标准品,即4-氟苯甲酸乙酯、4-氟苯甲酸及N-琥珀酰亚胺-4-氟苯甲酸酯按文献报导方法合成并进行了1H-NMR表征。上述步骤1)优选在100℃±10℃油浴中进行反应10分钟左右;步骤2)水解反应选用1mol/LNaOH溶液在90℃±10℃反应8min左右,然后用1mol/L HCl溶液中和;步骤2)和3)的产物较佳地是经过Sep-Pak Plus C18柱分离;而步骤4)包括将式V化合物N-琥珀酰亚胺-4-氟苯甲酸酯溶解在已腈中,与本专利技术VIP类似物的硼砂-硼酸缓冲液进行反应,再将制得的化合物1最好经过分析型HPLC梯度淋洗纯化。至于本专利技术化合物2的制备方法,优选采用N-琥珀酰亚胺-4-氟甲基苯甲酸酯(合成路线如下所示)与本专利技术VIP类似物进行连接反应而成。 其包括下列步骤1)含K2CO3,K222、18F-F-的混合物与式VI化合物N-琥珀酰亚胺4-苯甲酸酯的无水乙腈溶液进行18F-亲核取代得到式VII化合物N-琥珀酰亚胺-4-氟甲基苯甲酸酯;2)式VII化合物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VIP类似物反应得到化合物2。其中,上述中间产物通过放射性薄层色谱仪进行表征,对照非放射性标准品,即N-琥珀酰亚胺-4-氟甲基苯甲酸酯按文献报导方法合成并进行了IH-NMR表征。较佳地,上述步骤1)是在80℃±10℃油浴中进行反应10分钟左右;得到的式VII化合物还经过Sep-Pak硅胶柱进行分离,先用体积比为1∶1的二氯甲烷/正己烷淋洗,然后用二氯甲烷洗脱。步骤2)制得的化合物2最好也经过分析型HPLC梯度淋洗纯化。本专利技术进行18F标记的18F-的活化采用现有常规技术,通常为含K2CO3,K222、18F-F-的无水混合物。(1.Coenen H.H,Colosimo M.,Schüller M.et al.J.Label.Compd.Radiopharm.1986;23587-595;2.Block D.,Klatte B.,KnchelA.J.Label.Compd.Radiopharm.1986;23467-477;3.Block D.,Coenen H.H.,Stocklin G J.Label.Compd.Radiopharm.1987;241029-1042)。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常规的标记方法对(R8,15,21,L17)VIP进行125I标记(PallelaV.R,Thakur M.L,Chakder S,and Rattan S J Nucl Med.1999;40352-360)。本专利技术(R8,15,21,L17)VIP相较于VIP,进行了上述位点氨基酸的替换后,较VIP有更高的受体结合力和体内稳定性;而且由于VIP氨基酸序列中存在3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VIP类似物,其具有SEQID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第8位的精氨酸残基替代了VIP氨基酸序列中相应位点的天冬氨酸残基,第15、21位的精氨酸残基替代了VIP氨基酸序列中相应位点的赖氨酸残基,第17位的亮氨酸残基替代了VIP氨基酸序列中相应位点的甲硫氨酸残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端沚程登峰汪勇先张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