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机械结构用轧制棒钢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作为实施热锻造等而制造的机械构件或结构部件等(以下称为机械结构部件)的原材料的机械结构用轧制棒钢及其制造方法。本申请基于2014年07月03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4-137878号并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技术介绍
汽车、产业机械等中使用的机械结构部件除了高强度之外,有时还需要优异的延展性和韧性。此时,机械结构部件优选将其金属组织形成为回火马氏体,因此,大多在通过热锻造将原材料的棒钢成形后,实施淬火-回火等调质热处理,进而实施机械加工而制造。另一方面,不那么要求韧性和延展性的机械结构部件通常从制造成本的方面出发,在热锻造后不实施调质热处理,实施机械加工来制造。不实施调质热处理而制造的钢(非调质钢)的情况下,其金属组织为由铁素体和珠光体构成的复合组织时,可得到良好的可削性及高的屈服比。金属组织包含贝氏体的情况下,可削性变差,并且屈服比降低。因此,在非调质钢的情况下,大多将金属组织形成为由铁素体和珠光体构成的复合组织。此外,机械结构部件有时要求耐疲劳特性。这样的情况下,金属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的复合组织的机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结构用轧制棒钢,其特征在于,其化学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0.45~0.65%、Si:大于1.00%且为1.50%以下、Mn:大于0.40%且为1.00%以下、P:0.005~0.050%、S:0.020~0.100%、V:0.08~0.20%、Ti:0~0.050%、Ca:0~0.0030%、Zr:0~0.0030%、Te:0~0.0030%,余量为Fe及杂质;作为所述杂质,限制为Cr:0.10%以下、Al:低于0.01%、N:0.0060%以下;由下述式1求出的K1为0.95~1.05;由下述式2求出的K2大于35;Mn及S的含量满足下述式3;表层总脱碳深度为50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7.03 JP 2014-1378781.一种机械结构用轧制棒钢,其特征在于,其化学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0.45~0.65%、Si:大于1.00%且为1.50%以下、Mn:大于0.40%且为1.00%以下、P:0.005~0.050%、S:0.020~0.100%、V:0.08~0.20%、Ti:0~0.050%、Ca:0~0.0030%、Zr:0~0.0030%、Te:0~0.0030%,余量为Fe及杂质;作为所述杂质,限制为Cr:0.10%以下、Al:低于0.01%、N:0.0060%以下;由下述式1求出的K1为0.95~1.05;由下述式2求出的K2大于35;Mn及S的含量满足下述式3;表层总脱碳深度为500μm以下,K1=C+Si/7+Mn/5+1.54×V式1K2=139-28.6×Si+105×Mn-833×S-1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田启督,寺本真也,大山修,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