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多孔聚烯烃树脂薄片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339057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23:09
一种微多孔聚烯烃树脂薄片的制造方法,其中,一边利用吸引腔室吸引薄片与冷却固化装置之间的空气,一边将从口模排出的混合聚烯烃树脂和稀释剂而成的溶液在冷却固化装置中排出为薄片状,并对薄片进行冷却,从而防止附着在配置于减压腔室内的整流板上的聚合物低分子量成分、稀释剂、添加剂的液化物的滴落,防止薄片缺陷的产生。使用如下所述的微多孔聚烯烃树脂薄片的制造装置,该微多孔聚烯烃树脂薄片的制造装置具备:口模,该口模用于将混合聚烯烃树脂和稀释剂而成的溶液排出为薄片状;冷却固化装置,该冷却固化装置用于对从口模排出的薄片进行冷却;减压腔室,该减压腔室用于吸引薄片与冷却固化装置之间的空气,其中,在减压腔室内部配置整流板,分别吸引减压腔室的内部和整流板的内部,通过将整流板内的压力保持为低于减压腔室的压力,从而将附着在整流板上的聚合物低分子量成分、稀释剂、添加剂的液化物强制吸引至整流板内并除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微多孔聚烯烃树脂薄片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多孔聚烯烃树脂薄片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下面对通常的树脂薄片制造装置的概要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利用挤出机1施加的热量和剪切力而熔融后的树脂通过齿轮泵2以一定量排出,然后通过过滤器3过滤掉异物等,从具有任意唇间隙的口模4排出成型为薄片状。排出后的薄片状熔融树脂通过冷却固化装置5冷却、固化。接着利用拉伸装置7将冷却、固化后的薄片6在任意方向上以任意倍率进行拉伸,并利用络纱机8对其进行卷绕。另外,此时利用厚度计9对薄片的宽度方向的厚度进行测定,基于该厚度测定数据,利用厚度控制装置调整口模4的唇间隙,由此能够制造宽度方向的厚度均匀的薄片。但是,为了应对近年来树脂薄膜需求增加的情况,需要实现制膜速度的高速化。但是,随着制膜速度的高速化,流入至薄片与冷却固化装置之间的空气量增加,冷却固化装置中薄片着地点处的空气的混入压力增高。其结果导致,密合性下降,达到一定的制膜速度以上时,在薄片与冷却固化装置之间混入空气,将产生厚度不均、物性不均。此时,在以往含有挥发成分的溶液制膜中,示出了下述技术:利用减压腔室吸音薄片与冷却固化装置之间的空气,由此抑制空气混入薄片与冷却固化装置之间,使薄片与冷却固化装置稳定地密合。但是,从口模排出熔融树脂,使其在周围的气体环境中或利用冷却固化装置进行冷却时,聚合物中的低分子量成分、稀释剂、添加剂的气体释放至减压腔室周围的气体环境中,被吸引至减压腔室内。被吸引至减压腔室内的聚合物中的低分子量成分、稀释剂、添加剂的气体在减压腔室内进一步进行冷却,并在减压腔室内发生液化。存积一定程度的量的液体时,会滴落在冷却固化装置上,对薄片密合的冷却固化装置造成污染,导致薄片产生缺陷。因此,作为防止液滴从配置在减压腔室内的整流板上落下的方法,例如可列举下述方法:通过将减压腔室内的整流板加热至凝结点以上,从而防止聚合物中的低分子量成分、稀释剂、添加剂的液化(专利文献1)。另外,还可列举有在气体产生点附近设置具有开口部的导管,从而强制吸引除去从薄片产生的气体的方法(专利文献2),由此可以稳定地制造树脂薄片。[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24670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1-778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制膜速度的高速化,排出的树脂量增加,释放至减压腔室周围的气体环境中的聚合物中的低分子量成分、稀释剂、添加剂的气体增加。另外,如上所述,随着制膜速度的高速化,在冷却固化装置中薄片着地点处的空气的混入压力也相应增高,因此需要相对于大气压使基于减压腔室的吸引压力降低。与此相伴,用减压腔室吸引的空气量增加,薄片背面侧、即薄片与冷却固化装置接触的面侧附近的挥发成分的气体浓度下降,因此为了保持气体浓度的平衡,来自薄片的聚合物低分子量成分、稀释剂、添加剂的气体的产生量进一步增加。该结果为,在制膜速度的高速化过程中,流入减压腔室内的聚合物低分子量成分、稀释剂、添加剂的挥发成分的气体量显著增加,因此附着在减压腔室内的整流板上的液化物的量也增加。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加热整流板的方法中,无法完全除去液化物。另外,根据稀释剂、添加剂的种类,存在超过引火点的危险性。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利用具有开口部的导管强制吸引除去气体的方法中,虽然能够吸引由薄片释放的气体,但仅能够吸引除去在密合装置周边扩散至大气中的气体的一部分。配置在减压腔室内的情况下,由薄片释放的气体大量被吸引至减压腔室内,因此无法完全吸引除去。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烯烃树脂薄片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该制造装置于在薄片、减压腔室周边发生气化的聚合物低分子量成分、稀释剂、添加剂的气体被吸引至减压腔室内,并在减压腔室内发生液化的情况下,通过强制除去聚合物低分子量成分、稀释剂、添加剂的液化物从而防止其滴落至冷却固化装置,能够稳定地进行高速制膜。[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微多孔聚烯烃树脂薄片的制造装置具备:口模,该口模用于将混合聚烯烃树脂和稀释剂而成的树脂排出为薄片状;冷却固化装置,该冷却固化装置一边输送从口模排出的薄片,一边对其进行冷却;以及减压腔室,该减压腔室设置于比口模靠近薄片输送方向上游侧,用于吸引从口模排出的薄片与冷却固化装置之间的空气。所述减压腔室具有与所述口模和所述冷却固化装置之间的空间相对的开口部。另外,在所述减压腔室内部,于其开口部附近沿着薄片宽度方向设置有整流板。该整流板内部中空,其表面形成有与内部相连的多个开口。另外,对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微多孔聚烯烃树脂薄片的制造方法,其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微多孔聚烯烃树脂薄片的制造装置,分别吸引减压腔室的内部和整流板的内部,一边保持整流板内部的压力低于减压腔室的内部压力,一边将从口模排出为薄片状的聚烯烃树脂在冷却固化装置中进行冷却并输送。“宽度方向”是指与薄片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整流板的下方”是指朝向从整流板起最靠近该整流板的冷却固化装置表面的方向。“整流板的侧方的面”是指与整流板下方的面以端部相连且在薄片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个面。“上游侧”是指与冷却固化装置输送薄片的方向相反侧的方向。“下游侧”是指冷却固化装置输送薄片的方向。“唇”是指用于将从口模排出的熔融树脂成型为薄片状的狭缝开口部。[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减压腔室内的整流板中,能够强制吸引除去薄片中所含的聚合物低分子量成分、稀释剂、添加剂的液化物,抑制其滴落至冷却固化装置上。由此,能够稳定地制造防止薄片缺陷的聚烯烃树脂薄片。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微多孔聚烯烃树脂薄片的制造装置的概略图。图2为图1的微多孔聚烯烃树脂薄片的制造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微多孔聚烯烃树脂薄片的制造装置的侧视图。图4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减压腔室的概略图。图5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整流板的概略图。图6为通常的树脂薄片制造装置的概略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处所列举的实施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是聚烯烃树脂薄片制造装置的概略图。如图1所示,利用挤出机将聚烯烃聚合物和稀释剂混合,然后将熔融后的树脂从口模4排出为薄片状,并将从该口模4排出的薄片6于一边输送一边冷却的冷却固化装置5中流延。冷却固化装置5可以为辊状,也可以为带状。在比口模4的背面侧、即薄片6的流延面的着地点更靠近薄片输送方向上游侧设置有减压腔室10,该减压腔室10与口模4邻接,具有沿着冷却固化装置5的外周面的形状。该减压腔室10出于吸引从口模4排出的薄片与冷却固化装置5之间的空气的目的而设置。减压腔室10具备开口部和减压室,开口部与口模4和冷却固化装置5之间的空间相对,沿着薄片整个宽度形成。减压腔室10的减压室与外部的吸引装置相连接,用吸引装置吸引减压室内的空气,从而通过减压腔室10的开口部,吸引冷却固化装置5与薄片6之间的空气。由此,使薄片在冷却固化装置5的表面的密合部附近减压,排除卷绕至薄片6与冷却固化装置5之间的空气,从而能够使薄片6与冷却固化装置5稳定地密合。此时,减压腔室10内的减压度优选根据熔融聚合物的粘度、薄片的厚度、冷却固化装置的输送速度等制膜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微多孔聚烯烃树脂薄片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多孔聚烯烃树脂薄片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口模,该口模用于将混合聚烯烃树脂和稀释剂而成的树脂排出为薄片状;冷却固化装置,该冷却固化装置用于一边输送从所述口模排出的薄片,一边对其进行冷却;以及减压腔室,该减压腔室设置于比所述口模靠近薄片输送方向上游侧,用于吸引从所述口模排出的所述薄片与所述冷却固化装置之间的空气;所述减压腔室具有与所述口模和所述冷却固化装置之间的空间相对的开口部;所述减压腔室内部在所述开口部附近沿着薄片宽度方向设置有整流板;所述整流板的内部中空,且所述整流板的表面形成有与内部相连的多个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2.04 JP 2015-0198661.一种微多孔聚烯烃树脂薄片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口模,该口模用于将混合聚烯烃树脂和稀释剂而成的树脂排出为薄片状;冷却固化装置,该冷却固化装置用于一边输送从所述口模排出的薄片,一边对其进行冷却;以及减压腔室,该减压腔室设置于比所述口模靠近薄片输送方向上游侧,用于吸引从所述口模排出的所述薄片与所述冷却固化装置之间的空气;所述减压腔室具有与所述口模和所述冷却固化装置之间的空间相对的开口部;所述减压腔室内部在所述开口部附近沿着薄片宽度方向设置有整流板;所述整流板的内部中空,且所述整流板的表面形成有与内部相连的多个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多孔聚烯烃树脂薄片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板的开口仅形成于所述整流板的下方的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多孔聚烯烃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牧晃久北村理野村文保君岛康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电池隔膜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