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桁梁整孔压缩加力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322595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0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桁梁整孔压缩加力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该系统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桁梁两端的第一张拉锚箱以及第二张拉锚箱,所述第一张拉锚箱以及所述第二张拉锚箱之间设置有平行钢丝索;所述第一张拉锚箱以及所述第二张拉锚箱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锚具以及第二锚具,所述平行钢丝索一端与所述第一锚具固定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锚具与位于所述第二锚箱外侧的千斤顶的小活塞杆顶端相连。本申请提供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运用简单的设备完成了复杂的受力压缩过程。该系统操作方便、适用性强、制造简单、制造成本低。工作效率高,可以保证生产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桁梁整孔压缩加力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桁梁整孔压缩加力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桁架梁桥是用桁架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梁式桥,简称桁梁桥。桁梁桥一般是由两片主桁架、横纵梁和纵向联结系及横向联结系组成空间结构。钢桁梁桥的杆件由型钢和钢板组成,截面一般有槽形、工字形和箱形,常用栓接或焊接成型。小跨度桁架梁中有的部分采用型钢(扁钢、角钢)做杆件。桁架杆件的交会点称为节点。把交会的杆件以节点板连接而成桁架。目前多为整体节点形式的桁梁桥。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横纵梁桥面系在载荷作用下,使得纵梁与主桁弦杆变形不同步,导致纵梁产生轴力,横梁产生面外弯矩,这些不利因素对于横纵梁桥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桁梁整孔压缩加力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桁梁整孔压缩加力系统,该系统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桁梁两端的第一张拉锚箱以及第二张拉锚箱,所述第一张拉锚箱以及所述第二张拉锚箱之间设置有平行钢丝索;所述第一张拉锚箱以及所述第二张拉锚箱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锚具以及第二锚具,所述平行钢丝索一端与所述第一锚具固定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锚具与位于所述第二锚箱外侧的千斤顶的小活塞杆顶端相连。优选的:所述平行钢丝索上部设置有钢尺。优选的:所述平行钢丝索的直径为7毫米。优选的:所述第一锚具以及第二锚具均为型号为PESM7-85的冷铸锚。一种所述的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待压缩桁梁设置于支撑钢墩上,位于所述待压缩桁梁两端设置第一张拉锚箱以及第二张拉锚箱;取所述平行钢丝索按照权利要求1中的设置方式设置后,启动所述千斤顶对所述待压缩桁梁进行预张拉然后进行分级张拉;张拉过程中观察伸长量以及压缩变形情况;通过测量确定压缩量满足设计要求后,通过所述第二锚具进行锚固,然后对剩余杆件进行施工后释放应力,最后拆除平行钢丝索、千斤顶及张拉锚箱。优选的:张拉过程中通过所述钢尺观察伸长量以及压缩变形情况。优选的:还包括张拉过程中观察所述第一张拉锚箱、第二张拉锚箱、所述桁梁杆件以及所述桁梁节段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一种桁梁整孔压缩加力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一种实现方式下,该系统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桁梁两端的第一张拉锚箱以及第二张拉锚箱,所述第一张拉锚箱以及所述第二张拉锚箱之间设置有平行钢丝索;所述第一张拉锚箱以及所述第二张拉锚箱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锚具以及第二锚具,所述平行钢丝索一端与所述第一锚具固定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锚具与位于所述第二锚箱外侧的千斤顶的小活塞杆顶端相连。本申请提供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运用简单的设备完成了复杂的受力压缩过程。该系统操作方便、适用性强、制造简单、制造成本低。工作效率高,可以保证生产进度。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桁梁整孔压缩加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桁梁整孔压缩加力系统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桁梁1、第一张拉锚箱2、第二张拉锚箱3、平行钢丝索4、千斤顶5、钢尺6、支撑钢墩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参见图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桁梁整孔压缩加力系统,如图1、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桁梁1两端的第一张拉锚箱2以及第二张拉锚箱3,所述第一张拉锚箱2以及所述第二张拉锚箱3之间设置有平行钢丝索4;所述第一张拉锚箱2以及所述第二张拉锚箱3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锚具(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二锚具,所述平行钢丝索4一端与所述第一锚具固定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锚具与位于所述第二锚箱外侧的千斤顶5的小活塞杆顶端相连。为了方便观察拉伸量,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所述平行钢丝索上部设置有钢尺6。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平行钢丝索的直径可以为7毫米。所述第一锚具以及第二锚具可以均为型号为PESM7-85的冷铸锚。使用该系统对桥梁进行整孔压缩时的方法为,将待压缩桁梁1设置于支撑钢墩7上,位于所述待压缩桁梁1两端设置第一张拉锚箱2以及第二张拉锚箱3;取所述平行钢丝索,所述平行钢丝索一端与所述第一锚具固定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锚具与位于所述第二锚箱外侧的千斤顶的小活塞杆顶端相连。启动所述千斤顶对所述待压缩桁梁进行预张拉然后进行分级张拉;张拉过程中观察伸长量以及压缩变形情况;该千斤顶可以对平行钢丝索施加拉伸力,该拉伸力传输给第一锚箱后,会对第一锚箱施加一个向第二锚箱一端的拉申力;此时千斤顶的主体会对第二锚箱施加向所述第一锚箱一端的压缩力,第一锚箱以及第二锚箱在拉伸力以及压缩力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从而使桁梁整体得到压缩。通过测量确定压缩量满足设计要求后,通过所述第二锚具进行锚固,然后对剩余杆件进行施工后释放应力,最后拆除平行钢丝索、千斤顶及张拉锚箱。具体的,张拉过程中可以通过所述钢尺观察伸长量以及压缩变形情况。还包括张拉过程中观察所述第一张拉锚箱、第二张拉锚箱、所述桁梁杆件以及所述桁梁节段状态。通过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对待压缩桁梁进行整孔压缩,使以及固定连接的部件产生一定的形变,然后再将剩余的杆件进行焊接等施工连接,后焊接的杆件可以使该形变在拆除该加力系统后依然保持。当全部杆件施工完成的桁梁固定使用时,其上部铺设的钢筋混凝土板的重力会将产生的形变恢复,使桥梁整体保持良好的平整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铺设钢筋混凝土板使平直的桁梁发生形变的问题。总之,本申请提供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运用简单的设备完成了复杂的受力压缩过程。该系统操作方便、适用性强、制造简单、制造成本低。工作效率高,可以保证生产进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桁梁整孔压缩加力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桁梁整孔压缩加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桁梁两端的第一张拉锚箱以及第二张拉锚箱,所述第一张拉锚箱以及所述第二张拉锚箱之间设置有平行钢丝索;所述第一张拉锚箱以及所述第二张拉锚箱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锚具以及第二锚具,所述平行钢丝索一端与所述第一锚具固定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锚具与位于所述第二锚箱外侧的千斤顶的小活塞杆顶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桁梁整孔压缩加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桁梁两端的第一张拉锚箱以及第二张拉锚箱,所述第一张拉锚箱以及所述第二张拉锚箱之间设置有平行钢丝索;所述第一张拉锚箱以及所述第二张拉锚箱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锚具以及第二锚具,所述平行钢丝索一端与所述第一锚具固定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锚具与位于所述第二锚箱外侧的千斤顶的小活塞杆顶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钢丝索上部设置有钢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钢丝索的直径为7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具以及第二锚具均为型号为PESM7-85的冷铸锚。5.一种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红杰胡广瑞付常谊乔新旺王作臣李小松王恒王晨光龙东利高俊娟何宏程龙黄伟定赵悦谢道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