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电池组以及具有该电池组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7261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4 12:35
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电池组以及具有该电池组的车辆。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包括:极耳连接件,其具有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和第三支臂,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分别电连接电池组的相邻的两个电芯的极耳;绝缘导热块,其包括:导热部件,其具有大致矩形的横截面,并具有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顶表面和底表面;和绝缘部件,其在导热部件的外周处包围导热部件,使得导热部件的至少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和顶表面至少部分地露出;和液冷板,其下表面与导热部件的顶表面直接或间接地形成导热接触,并且冷却液能够流过液冷板,以便冷却导热部件;其中导热部件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分别与极耳连接件的第一支臂的内表面和第二支臂的内表面形成面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具有所述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的电池组以及具有至少一个所述电池组的车辆。
技术介绍
在当今世界中,车辆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而伴随着石油资源的紧缺、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技术的发展,通过全部或部分地使用电能来驱动行进的车辆越来越普遍。目前,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内,动力电池组系统冷却方式主要有自然冷却、风冷和液冷三种散热方式,其中液冷一般是分为每颗电芯单体表面的散热和基于模组底面或其它的一个表面的散热,对于每颗电芯单体表面液冷散热,散热效果最好,但成本高,空间利用率差,并且可靠性差。基于模组底面或其它的一个表面的散热,容易实现并且成本低,而且空间利用率比较高,但散热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存在改进基于模组底面或其它的一个表面进行散热的系统的结构以提高其散热效果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电池组极耳液冷结构。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提供一种具有根据本技术的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的电池组以及具有该电池组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所述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包括:极耳连接件,所述极耳连接件具有大致相互平行地延伸的第一支臂、第二支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并且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延伸的第三支臂,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分别电连接电池组的相邻的两个电芯的极耳;绝缘导热块,所述绝缘导热块包括:导热部件,所述导热部件具有大致矩形的横截面,并且具有大致相互平行地延伸的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并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延伸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和绝缘部件,所述绝缘部件在所述导热部件的外周处包围所述导热部件,使得所述导热部件的至少所述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和顶表面至少部分地露出;和液冷板,所述液冷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导热部件的所述顶表面直接或间接地形成导热接触,并且冷却液能够流过所述液冷板,以便冷却所述导热部件;其中所述导热部件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分别与所述极耳连接件的第一支臂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支臂的内表面形成面接触。根据本技术的电池组极耳冷却接头,通过绝缘导热块的导热部件将极耳和极耳连接件的连接部处所产生热量导出到液冷板,并最终由流过液冷板的冷却液带走。并且,导热部件的至少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与极耳连接件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保持面接触,由此确保了充足的散热面积。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中,所述导热部件的所述底表面也至少部分地露出,并且与所述极耳连接件的所述第三支臂的上表面形成面接触。由此,除了导热部件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以外,导热部件的底表面也与极耳连接件形成导热面接触,从而进一步增大了散热面积。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中,所述导热部件的第一侧表面和所述极耳连接件的第一支臂的内表面之间涂布有导热胶,并且/或者,所述导热部件的第二侧表面与所述极耳连接件的所述第二支臂的内表面涂布有导热胶。类似地,所述导热部件的所述底表面和所述极耳连接件的所述第三支臂的上表面之间涂布有导热胶。由此在各个传热表面处形成良好的导热面接触,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中,所述液冷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导热部件的所述顶表面通过绝缘导热垫片间接地形成导热接触。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中,所述导热部件由铝合金制成。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中,所述导热部件是中空部件。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中,所述绝缘部件由塑料材料制成,并且被直接注塑成型在所述导热部件的外周上。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中,所述极耳连接件的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通过焊接连接到电芯的极耳。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中,所述极耳连接件的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通过超声波焊接、电阻焊或激光焊接连接到电芯的极耳。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中,流过所述液冷板的冷却液的流量是能够变化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电芯和上述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其中,所述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中的至少一个处。在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中,所述电池组还包括位于电池组的两个端部处的端部电芯护板以及位于所述端部电芯护板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电芯护板,其中,每个中间电芯护板均布置在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在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中,所述电池组还包括绝缘导热限位块,所述绝缘导热限位块能够设置在所述端部电芯护板和/或所述中间电芯护板中,用于对所述极耳进行定位。在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中,所述端部电芯护板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绝缘导热限位块的凹槽。在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中,所述端部电芯护板的凹槽的至少一个侧表面具有引导凸部或引导槽,并且所述绝缘导热限位块的端部具有引导槽或引导凸部,在将所述绝缘导热块插入到所述凹槽中时,所述凹槽的至少一个侧表面的引导凸部与所述绝缘导热限位块的端部的引导槽相配合,或者所述凹槽的至少一个侧表面的引导槽与所述绝缘导热限位块的端部的引导凸部相配合。在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中,所述端部电芯护板的凹槽的底表面具有开口,用于接收所述绝缘导热限位块的定位臂。在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中,所述中间电芯护板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电池组的绝缘导热限位块或所述绝缘导热块的凹槽,其中所述绝缘导热限位块用于对所述极耳进行定位。在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中,所述中间电芯护板的凹槽的至少一个侧表面具有引导凸部或引导槽,并且所述绝缘导热块的端部具有引导槽或引导凸部,在将所述绝缘导热块插入到所述中间电芯护板的凹槽中时,所述凹槽的至少一个侧表面的引导凸部与所述绝缘导热块的端部的引导槽相配合,或者所述凹槽的至少一个侧表面的引导槽与所述绝缘导热块的端部的引导凸部相配合。在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中,所述中间电芯护板的凹槽的至少一个侧表面具有引导凸部,所述引导凸部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卡止臂,用于在所述绝缘导热块就位后将所述绝缘导热块卡止在所述中间电芯护板的凹槽内。在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中,所述极耳连接件在其第三支臂的至少一个端部处具有向下延伸的定位部,并且所述中间电芯护板的凹槽的底表面具有容纳所述定位部的接收部。在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中,所述中间电芯护板的凹槽的底表面具有开口,用于接收所述绝缘导热限位块的定位臂。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中间电芯护板的凹槽既能够接收绝缘导热块,也能够接收绝缘导热限位块。因此,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根据电芯的数量等,通过灵活地组合中间电芯护板、绝缘导热块和绝缘导热限位块,获得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电池组。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电池组。附图说明现在将参考附图在下面具体描述中描述本技术,其中贯穿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要理解的是,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附图只用于说明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应该认为是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组的立体图;图3示出了图2中的电池组的立体分解图;图3A示出了图3中的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B示出了图3中的B部的局部放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9/201621057743.html" title="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电池组以及具有该电池组的车辆原文来自X技术">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电池组以及具有该电池组的车辆</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包括:极耳连接件,所述极耳连接件具有大致相互平行地延伸的第一支臂、第二支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并且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延伸的第三支臂,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分别电连接电池组的相邻的两个电芯的极耳;绝缘导热块,所述绝缘导热块包括:导热部件,所述导热部件具有大致矩形的横截面,并且具有大致相互平行地延伸的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并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延伸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和绝缘部件,所述绝缘部件在所述导热部件的外周处包围所述导热部件,使得所述导热部件的至少所述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和顶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和液冷板,所述液冷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导热部件的所述顶表面直接或间接地形成导热接触,并且冷却液能够流过所述液冷板,以便冷却所述导热部件;其中所述导热部件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分别与所述极耳连接件的第一支臂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支臂的内表面形成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包括:极耳连接件,所述极耳连接件具有大致相互平行地延伸的第一支臂、第二支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并且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延伸的第三支臂,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分别电连接电池组的相邻的两个电芯的极耳;绝缘导热块,所述绝缘导热块包括:导热部件,所述导热部件具有大致矩形的横截面,并且具有大致相互平行地延伸的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并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延伸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和绝缘部件,所述绝缘部件在所述导热部件的外周处包围所述导热部件,使得所述导热部件的至少所述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和顶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和液冷板,所述液冷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导热部件的所述顶表面直接或间接地形成导热接触,并且冷却液能够流过所述液冷板,以便冷却所述导热部件;其中所述导热部件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分别与所述极耳连接件的第一支臂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支臂的内表面形成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件的所述底表面也至少部分地露出,并且与所述极耳连接件的所述第三支臂的上表面形成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件的所述底表面和所述极耳连接件的所述第三支臂的上表面之间涂有导热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件的第一侧表面和所述极耳连接件的第一支臂的内表面之间涂有导热胶,并且/或者,所述导热部件的第二侧表面与所述极耳连接件的所述第二支臂的内表面涂有导热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导热部件的所述顶表面通过绝缘导热垫片间接地形成导热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件由铝合金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件是中空部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件由塑料材料制成,并且被直接注塑成型在所述导热部件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连接件的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通过焊接连接到电芯的极耳。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连接件的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通过超声波焊接、电阻焊或激光焊接连接到电芯的极耳。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流过所述液冷板的冷却液的流量是能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晶师绍纯王英刘文鹏杜兢
申请(专利权)人:乐视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