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杀青工序后的密闭回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84564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7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茶叶杀青工序后的密闭回潮装置,涉及到绿茶杀青工序后的回潮装置。杀青后的杀青叶冷却冷透后还须进行回潮处理,目的是调节杀青叶内部水分的分布,提高杀青叶的柔韧性,减少后续揉捻工序中加压时杀青叶的断碎和茶汁溢出,进一步改善绿茶的外形、色泽,对提升绿茶外形色泽品质具有积极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中杀青叶回潮不匀、流量配比不均、机械结构复杂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实现装料持续翻拌,又能实现容器内堆积状态下的密闭回潮,缩短回潮时间,提高杀青叶的回潮效果,回潮均匀,制成的绿茶外形紧细紧实、色绿,品质明显改善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洁,操作简便,回潮时间可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装置,特别涉及到绿茶杀青工序后的回潮装置。
技术介绍
根据绿茶加工原理要求,杀青后的杀青叶冷却冷透后还须进行回潮处理,目的是调节杀青叶内部水分的分布,提高杀青叶的柔韧性,减少后续揉捻工序中加压时杀青叶的断碎和茶汁溢出,进一步改善绿茶的外形、色泽,对提升绿茶外形色泽品质具有积极作用。一芽一叶以上的鲜叶原料经摊放后梗、茎、芽、叶含水量不同,杀青叶各部位含水量也不一致,技术人实验检测结果表明,一般杀青叶含水量约为55%-60%,而梗为65%-70%、茎为64%左右、芽为58%-62%、叶为32%-36%,各部位含水量高低显著不均,在揉捻加压时梗茎芽的茶汁外溢而含水量较低的叶片易出现断碎等,因此绿茶加工工艺要求冷却冷透的杀青叶需再回潮处理,使梗、茎、芽、叶含水量基本平衡,达到杀青叶手捏柔软、不碎不结块。目前,公开日为2012年10月24日的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茶叶立体式连续滚筒冷却回潮机【公开(公告)号102742680A】,包括筒形的冷却室、过渡室与回潮室,所述过渡室、回潮室位于同一水平线,冷却室设置于过渡室、回潮室的上方,且冷却出料端通过导叶斗与过渡进料端相通,该设计将冷却室置于过渡室、回潮室的上方;公开日为2014年03月05日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茶叶回潮机【公开(公告)号103609762A】,包括支架、滚筒、中轴、传动系统、控制箱;以及公开日为2013年01月30日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茶叶回潮装置【公开(公告)号202697617U】、公开日为2013年08月07日的技术专利公开了网带式茶叶回潮机【公开(公告)号203105511U】、公开日为2015年06月24日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茶叶速冷回潮机【公开(公告)号204409467U】、公开日为2015年09月16日的技术专利公开了茶叶连续动态回潮机【公开(公告)号204634954U】、公开日为2015年12月30日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改进的茶叶回潮机【公开(公告)号204907729U】。上述对比文本涉及的多是冷却的杀青叶平摊于网带上、厚度较薄的简单储放,杀青叶之间接触不够紧密,杀青叶回潮不匀,仅有一个涉及到连续冷却回潮的滚筒式装置,但其结构复杂,过渡室与回潮室分离且分开运行时的在制品流量配比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茶叶杀青工序后的密闭回潮装置,克服现有技术中杀青叶回潮不匀、流量配比不均、机械结构复杂等问题。一种茶叶杀青工序后的密闭回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的密闭容器,密闭容器内设置翻拌炒手,翻拌炒手由电机驱动,密闭容器设有进料口及其开关门、出料侧开门。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由控制箱控制。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口处在密闭容器的中部。进一步地,所述密闭容器为透明的容器。进一步地,所述密闭容器为单室的密闭容器。进一步地,所述密闭容器为圆筒式容器。进一步地,出料侧开门上设置有取样观察口。进一步地,密闭容器、控制箱和电机设置在可摆动机架上,可摆动机架设置在固定机架上,所述出料侧开门处在密闭容器摆动后低的这一端,电机处在密闭容器摆动后高的这一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既能实现装料持续翻拌,又能实现容器内堆积状态下的密闭回潮,缩短回潮时间,提高杀青叶的回潮效果,回潮均匀,制成的绿茶外形紧细紧实、色绿,品质明显改善提高。(2)密闭容器结构简洁,操作简便,回潮时间可控(0.5~1.5h)。(3)能有助于提高茶叶的感官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密闭连续回潮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密闭连续回潮装置实施例的出料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本实施例的密闭回潮装置的基本结构,包括透明材质的卧式密闭容器1,密闭容器1内设置翻拌炒手2,翻拌炒手2由被控制箱3控制的电机4驱动,密闭容器1设有进料口5及其开关门6。密闭容器1采用圆筒式容器,圆筒采用食品级透明材质制作,可直接观察在制品状态。所述进料口5处在密闭容器1的中部,以便于进料后均匀堆积,如图所示,所述密闭容器1为单室的密闭容器,其内部不分独立空间,结构简单且便于形成潮湿环境,提高回潮效果和缩短回潮时间。出料侧开门7上设置有取样口8,密闭容器1、控制箱3和电机4设置在可摆动机架9上,可摆动机架9设置在固定机架10上,可摆动机架9由伸缩气缸11和可折弯支撑连杆机构12支撑拉动,摆动后的密闭容器1出料侧开门7下方设置有振动输送槽13。基本流程为:冷却冷透的杀青叶由进料口5上料,此时开关门6处于打开状态,翻拌炒手2由电机4带动不断翻动,使不同杀青程度的杀青叶及其不同含水量的各部位充分融合接触并均匀紧密堆积,实现杀青叶不同含水量各部位的水分传递;装料结束时开关门6关闭,使杀青叶在密闭容器1中静止紧密堆积回潮。回潮结束出料基本流程为:打开取样口8抽取杀青叶观察,至杀青叶手捏柔软、不碎不结块时回潮完成,此时侧开门7打开,由气缸11和支撑杆12拉动密闭容器倾斜,翻拌炒手2翻动出料,经振动输送槽13输送至下一道工序。以下为利用本技术回潮装置的回潮处理实施例:实施例1一芽一叶为主的鲜叶原料,杀青叶含水量为56%,而梗为65%、芽为62%、叶为36%左右,经冷却冷透的杀青叶进入可视化密闭容器1,同时持续翻拌杀青叶均匀堆积于密闭容器中,装料结束时开关门关闭,使杀青叶在密闭容器中静止紧密堆积回潮,至杀青叶各部位含水量基本平衡,杀青叶手捏柔软、不碎不结块,回潮完成,回潮过程需时约0.5h。本实施例回潮后的杀青叶,经后续揉捻、做形、干燥的绿茶品质感官评价得分为外形94分、色泽93分,同批鲜叶原料采用传统的自然堆积或塑料袋包裹回潮,全程时间3.0h左右,其它保持同样工艺加工的绿茶品质感官评价得分为外形87分(条形略松,断碎、片末略多)、色泽88分(色泽稍暗);因传统方法回潮时间长且不均匀,其外形、色泽均受到影响,利用本技术装置的方法,制得的茶叶感官品质具有显著提高。实施例2一芽二、三叶为主的鲜叶原料,杀青叶含水量为60%,而梗为70%、茎为64%、芽为58%、叶为32%左右,经冷却冷透的杀青叶进入可视化密闭容器,同时持续翻拌杀青叶均匀堆积于密闭容器中,装料结束时开关门关闭,使杀青叶在密闭容器中静止紧密堆积回潮,至杀青叶各部位含水量基本平衡,杀青叶手捏柔软、不碎不结块,回潮完成,回潮过程需时约1.5h。经后续揉捻、做形、干燥的绿茶品质感官评价得分为外形88分、色泽90分,同批鲜叶原料采用传统的自然堆积或塑料袋包裹回潮,全程时间4.0h左右,其它保持同样工艺加工的绿茶品质感官评价得分为外形色泽80分(条形粗松,断碎、片末较多)、色泽82分(色泽深暗);因传统方法回潮时间长且不均匀,其外形、色泽均受到影响,利用本技术装置的方法,制得的茶叶感官品质具有显著提高。实施例3一芽二叶为主的鲜叶原料,杀青叶含水量为58%,而梗为68%、茎为62%、芽为60%、叶为33%左右,杀青叶温为68℃,经冷却冷透的杀青叶进入可视化密闭容器,同时持续翻拌杀青叶均匀堆积于密闭容器中,装料结束时开关门关闭,使杀青叶在密闭容器中静止紧密堆积回潮,至杀青叶各部位含水量基本平衡,杀青叶手捏柔软、不碎不结块,回潮完成,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茶叶杀青工序后的密闭回潮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叶杀青工序后的密闭回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的密闭容器,密闭容器内设置翻拌炒手,翻拌炒手由电机驱动,密闭容器设有进料口及其开关门、出料侧开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杀青工序后的密闭回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的密闭容器,密闭容器内设置翻拌炒手,翻拌炒手由电机驱动,密闭容器设有进料口及其开关门、出料侧开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杀青工序后的密闭回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由控制箱控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杀青工序后的密闭回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处在密闭容器的中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杀青工序后的密闭回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容器为透明的容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杀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阳陈琳何华锋桂安辉蒋金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