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驮背车及其装载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8276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7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驮背车及其装载限位装置,其中,该驮背车的装载限位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件和限位件,所述固定件的底部设有限位凸块;使用时,所述限位凸块卡接在预设于驮背车承载面的安装槽中,所述限位件抵靠于待输送的车辆的车轮的滚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驮背车的装载限位装置,其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件和限位件,结构简单,在使用时,只需将设于固定件底部的限位凸块卡接于驮背车承载面的安装槽中,进而使得限位件可抵靠于待输送的车辆的车轮的滚动面即可使用,操作简便;且卡接于安装槽中的固定件不易发生移动,可保证限位件稳定地抵靠于待输送车辆的车轮的滚动面,以对该车辆形成良好的限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驮背运输
,尤其涉及一种驮背车及其装载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驮背运输是指公路货车或半挂车装载货物后在始发地火车站自行开上驮背车,并通过铁路完成长距离运输,在到达目的地火车站后,公路货车可自行开下驮背车并驶往最终目的地的一种便捷运输方式。但是,当公路货车或半挂车开到驮背车上之后,在驮背车的运输过程中,公路货车或半挂车容易在驮背车的表面产生纵向移动,导致驮背运输的安全性能较差。请参考图1-3,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驮背车的加载限位装置处于避让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加载固定装置处于阻挡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加载固定装置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驮背车的加载固定装置,包括基座1和止挡部2,上述止挡部2可转动地设于基座1,以在避让位置和阻挡位置之间切换。具体而言,请参考图2,上述基座1上设有凹坑,该凹坑的底部设有向上延伸并突出于该凹坑两侧壁上部的导向轴11,该导向轴11向上延伸的一端连接于基座1的顶部,且上述凹坑的两侧壁的上端均设有突出的限位轴12,两限位轴12的高度小于导向轴11顶端的高度;上述止挡部2包括连接板21和限位凸块22,上述连接板21的一端设有条形通孔,以与导向轴11相连接,上述连接板21的另一端设有限位凸块22。上述基座1滑动连接于导轨4上,且上述基座1上还设置有手柄3,以便于调节基座1相对于导轨4的位置。以图1为视角,若不需要上述加载固定装置进行限位时,可将上述连接板21沿导向轴11上升至导向轴11的顶部,进而旋转该连接板21以使其端部的条形通孔可以卡入限位轴12,此时,由于导向轴11和限位轴12的作用,可以限制止挡部2的转动,从而使得止挡部2处于避让位置;再以如图2和图3所示,当需要上述加载固定装置对车辆的车轮5进行限位时,首先根据车轮5的位置使用手柄3调整基座1在导轨4上的相对位置,进而可将上述连接板21沿导向轴11下降至凹坑底部,该凹坑的两侧壁可以通过限制上述连接板21的转动来限位止挡部2的位移,该止挡部2通过限位凸块22来限制车轮5的纵向移动,如此,可以使公路货车或半挂车等车辆稳定地摆放在驮背车上,避免了上述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移动并与驮背车上的其他设备发生碰撞,大幅提高了驮背车运输的安全性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若上述连接板21设置的宽度较窄,凹口的两侧壁则不能对止挡部2进行很好的限位,往往导致使用过程中限位凸块22卡不住车轮5的情形;若上述连接板21设置的较宽,则会导致止挡部2的质量过重,在实际操作中,施工人员较难对止挡部2进行操作;此外,上述装载限位装置在使用时,难以将基座1固定于导轨4的特定位置,导致出现该装载限位装置随车轮5在导轨4上一起运动的情形,难以稳定地限制车轮5的移动。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且可对驮背车上的车辆进行良好限位的装载限位装置,仍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且可对驮背车上的车辆进行良好限位的装载限位装置及具有该装载限位装置的驮背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驮背车的装载限位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件和限位件,所述固定件的底部设有限位凸块;使用时,所述限位凸块卡接在预设于驮背车承载面的安装槽中,所述限位件抵靠于待输送的车辆的车轮的滚动面。本技术所提供的装载限位装置,其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件和限位件,结构简单,在使用时,只需将设于固定件底部的限位凸块卡接于驮背车承载面的安装槽中,进而使得限位件可抵靠于待输送的车辆的车轮的滚动面即可使用,操作简便。且在驮背车的运输过程中,卡接于驮背车承载面的安装槽中的固定件不易发生移动,从而保证与固定件相连接的限位件可稳定地抵靠于待输送车辆的车轮的滚动面,以对该车辆形成良好的限位。可选地,所述本体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限位件相互连接,形成截面呈三角的结构。可选地,所述固定件、所述支撑件以及所述限位件的相交线处均设有沿相应的相交线延伸的钢管,且各所述钢管相互平行设置。可选地,所述装载限位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驮背车的侧壁的底架;所述装载限位装置不使用时,所述本体置于所述底架中。可选地,所述底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相应位置设有与所述限位凸块相匹配的限位孔,以使所述本体通过所述限位凸块挂接于所述支撑板。可选地,所述固定件和所述限位件之间还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定位轴,所述支撑板的相应位置设有突出的定位槽;所述本体挂接于所述支撑板时,所述定位轴卡入所述定位槽中。可选地,所述支撑板的端部设有加强板,以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驮背车的侧壁。可选地,所述装载限位装置还包括固定链,所述固定链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本体,所述固定链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驮背车或所述底架。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驮背车,包括装载限位装置,所述装载限位装置为上述的驮背车的装载限位装置。由于上述装载限位装置已具备如上技术效果,那么设有该装载限位装置的驮背车亦当具备类似的技术效果,故在此不做赘述。可选地,所述驮背车的侧壁还设有操作孔,以通过所述操作孔移动所述本体的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驮背车的加载限位装置处于避让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加载固定装置处于阻挡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加载固定装置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装载限位装置的本体和固定链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装载限位装置在驮背车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装载限位装置在驮背车的另一个方向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图9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12为待运输的车辆在本技术所提供的驮背车上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1-3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基座、11导向轴、12限位轴、2止挡部、21弯折板、22限位凸块、3手柄、4导轨、5车轮。图4-13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本体、11限位凸块、12连接板、121定位轴、13钢管、131侧护板、2驮背车、21操作孔、3底架、31支撑板、311限位孔、32加强板、33定位槽、331第一槽板、332第二槽板、4固定链、5车辆、51车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4-6、图9和图12-13,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装载限位装置的本体和固定链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装载限位装置在驮背车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装载限位装置在驮背车的另一个方向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2为待运输的车辆在本技术所提供的驮背车上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如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驮背车的装载限位装置,包括本体1,本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件和限位件,固定件的底部设有限位凸块11。使用时,限位凸块11卡接在预设于驮背车2承载面的安装槽中,限位件抵靠于待输送的车辆5的车轮51的滚动面。驮背车2的承载面,即承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驮背车的装载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件和限位件,所述固定件的底部设有限位凸块(11);使用时,所述限位凸块(11)卡接在预设于驮背车(2)承载面的安装槽中,所述限位件抵靠于待输送的车辆(5)的车轮(51)的滚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驮背车的装载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件和限位件,所述固定件的底部设有限位凸块(11);使用时,所述限位凸块(11)卡接在预设于驮背车(2)承载面的安装槽中,所述限位件抵靠于待输送的车辆(5)的车轮(51)的滚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驮背车的装载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限位件相互连接,形成截面呈三角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驮背车的装载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所述支撑件以及所述限位件的相交线处均设有沿相应的相交线延伸的钢管(13),且各所述钢管(13)相互平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驮背车的装载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驮背车(2)的侧壁的底架(3);所述装载限位装置不使用时,所述本体(1)置于所述底架(3)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驮背车的装载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3)包括支撑板(31),所述支撑板(31)的相应位置设有与所述限位凸块(11)相匹配的限位孔(311),以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和平董超邹怀森张易李华吴荣坤付勇沈彩瑜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北京驮丰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