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旋反应釜合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56497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旋反应釜合成装置,包括具有容纳腔的筒体,筒体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设有盘管;一端与支撑座连接、另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的转轴;一端固定于转轴上多个搅拌桨;均同轴设于容纳腔内的多个隔离筛;其中,支撑座包括支撑板和多个支撑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轴上设置的多个排列成螺旋状的搅拌桨的转动搅拌,一方面通过搅拌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完成反应,另一方面在筒体内形成提升涡旋,使得筒体内上下层的反应物产生对流,提高了筒体内反应物反应的充分性;而设置多个隔离筛则形成分层反应,进一步增加反应的充分性,同时设置盘管进行加热或降温,有利于提高反应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反应釜合成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涡旋反应釜合成装置
技术介绍
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多个领域,其主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操作过程的压力容器,其中反应釜合成装置主要是应用于气态、液态、固态物质之间的反应以合成新的生产物。现有的反应釜合成装置主要通过搅拌桨搅拌实现合成反应的快速进行,但是其搅拌效果差,易在底部形成沉淀物,不利于反应物的充分反应。公开号为CN102989408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涡旋反应釜合成装置,其通过蝶形叶片实现液体的提升涡旋,进而促使反应充分,但是蝶形叶片虽然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是其提升效果较差,而且其通过喷嘴的高速喷水实现反应釜内液体转动产生涡旋,喷嘴喷水的流速有限,即反应釜内液体转动速度有限,进一步的限制了提升涡旋的提升效果,从而导致反应釜内反应物反应的充分性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旋反应釜合成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反应釜合成装置内反应物反应充分性差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涡旋反应釜合成装置,包括,一具有容纳腔的筒体,所述筒体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形成有一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呈螺旋状环绕于所述内筒体上的盘管;同轴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转轴,所述转轴一端与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支撑座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筒体外并与一驱动电机连接;均一端固定于所述转轴上的多个搅拌桨,多个所述搅拌桨由下至上依次排列成螺旋状;及均同轴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多个隔离筛,多个所述隔离筛沿所述容纳腔轴向均匀布置,且每个所述隔离筛均设于相邻两个搅拌桨之间;其中,所述支撑座包括一与所述转轴连接的支撑板,及均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筒体连接的多个支撑脚。优选的,所述支撑脚至少为三个。优选的,所述盘管与外筒体之间还设有一隔热层。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涡旋反应釜合成装置,其通过转轴上设置的多个排列成螺旋状的搅拌桨的转动搅拌,一方面通过搅拌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完成反应,另一方面在筒体内形成提升涡旋,使得筒体内上下层的反应物产生对流,提高了筒体内反应物反应的充分性;而设置多个隔离筛则形成分层反应,进一步增加反应的充分性,同时设置盘管进行加热或降温,有利于提高反应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涡旋反应釜合成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涡旋反应釜合成装置的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请参阅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涡旋反应釜合成装置,包括,一具有容纳腔10的筒体1,所述筒体1包括外筒体11和内筒体12,所述外筒体11和内筒体12之间形成有一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呈螺旋状环绕于所述内筒体12上的盘管2;同轴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0内的转轴3,所述转轴3一端与设于所述容纳腔10内的支撑座4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筒体1外并与一驱动电机5连接;均一端固定于所述转轴3上的多个搅拌桨6,多个所述搅拌桨6由下至上依次排列成螺旋状;及均同轴设于所述容纳腔10内的多个隔离筛7,多个所述隔离筛7沿所述容纳腔10轴向均匀布置,且每个所述隔离筛7均设于相邻两个搅拌桨6之间;其中,所述支撑座4包括一与所述转轴3连接的支撑板41,及均一端与所述支撑板4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筒体12连接的多个支撑脚42。具体的,盘管2设置时需要紧贴缠绕于内筒体12上,以增加盘管2与内筒体12之间的热传递速率,同时在盘管2与外筒体11之间还设有一隔热层8,以减少盘管2与外筒体11之间的热传递,提高盘管2内介质的热利用率,至于向盘管2内加入介质实现热传递是本领域常规技术,在此不作赘述。本实施例的涡旋反应釜合成装置操作时,驱动电机5带动转轴3旋转,转轴带3动多个搅拌桨6呈螺旋状旋转,在不断搅拌的同时产生向上提升的涡旋,使得筒体1内上下层反应物发生对流,提高了反应的充分性。筒体1设置时一般将进料口设置于上端,而为了便于反应生成物的排放,一般将出料口设置于筒体1底部,且将筒体1下端设置为锥形,使得生成物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排放,但是由于出料口的设置则不利于转轴3其中一端的固定,故本实施例在容纳腔10内设置一支撑座4,通过支撑座4一方面便于固定转轴3,另一方面有利于生成物的排放。具体设置时,将筒体1下端设置为锥形,对应的将支撑座4设置于锥形部分上端,支撑座4可设置为一个与转轴3连接的圆形支撑板41,并通过多个支撑脚42与内筒体12的内壁连接,支撑脚42的数量不宜过少,过少支撑效果差,影响其使用寿命,也不宜过多,过多则不利于反应物由锥形部分进入柱状部分的对流,故本实施例优选将支撑脚42设置为四个,且四个支撑脚42呈十字形设置。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转轴3上设置的多个排列成螺旋状的搅拌桨6的转动搅拌,一方面通过搅拌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完成反应,另一方面在筒体1内形成提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涡旋反应釜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具有容纳腔的筒体,所述筒体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形成有一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呈螺旋状环绕于所述内筒体上的盘管;同轴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转轴,所述转轴一端与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支撑座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筒体外并与一驱动电机连接;均一端固定于所述转轴上的多个搅拌桨,多个所述搅拌桨由下至上依次排列成螺旋状;及均同轴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多个隔离筛,多个所述隔离筛沿所述容纳腔轴向均匀布置,且每个所述隔离筛均设于相邻两个搅拌桨之间;其中,所述支撑座包括一与所述转轴连接的支撑板,及均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筒体连接的多个支撑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旋反应釜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具有容纳腔的筒体,所述筒体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形成有一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呈螺旋状环绕于所述内筒体上的盘管;
同轴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转轴,所述转轴一端与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支撑座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筒体外并与一驱动电机连接;
均一端固定于所述转轴上的多个搅拌桨,多个所述搅拌桨由下至上依次排列成螺旋状;及
均同轴设于所述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存芳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