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16254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9 1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石墨烯背光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以及第一透明基板与第二透明基板间叠层设置的石墨烯发光层、保护层以及黑色矩阵层;石墨烯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结构;两个相邻的发光结构间的间隙被保护层覆盖;每个发光结构包括源/漏极层、发光层以及栅极层;发光层覆盖源/漏极层包含的源极、漏极以及源极与漏极之间的沟道,栅极层覆盖发光层;黑色矩阵层包括多个遮光单元,遮光单元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所述发光结构间的间隙对应的保护层上。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实现背光模组轻薄化,减小色偏、提高图像显示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领域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石墨烯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器特别是彩色液晶显示器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背光模组作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背光模组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图像。现有的背光模组通常包括光源、导光板、光学用膜片、塑胶框等,整体较厚不利于背光模组轻薄化。此外,液晶显示器容易受背光模组的发光角度的影响,其显示的图像存在色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石墨烯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有效实现背光模组轻薄化,减小色偏、提高图像显示品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石墨烯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以及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间叠层设置的石墨烯发光层、保护层以及黑色矩阵层;其中,所述石墨烯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结构;两个相邻的所述发光结构间的间隙被所述保护层覆盖;每个所述发光结构包括源/漏极层、发光层以及栅极层;所述发光层覆盖所述源/漏极层包含的源极、漏极以及所述源极与所述漏极之间的沟道,所述栅极层覆盖所述发光层;所述黑色矩阵层包括多个遮光单元,所述遮光单元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所述发光结构间的间隙对应的所述保护层上。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金属反射层,所述金属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背离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由隔水隔氧透明有机材料、玻璃或镍构成;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由隔水隔氧透明有机材料或玻璃构成。其中,所述源/漏极层由还原氧化石墨烯构成。其中,所述发光层由半导体还原氧化石墨烯构成。其中,所述栅极层由半导体氧化石墨烯构成。其中,三个所述发光结构组成一个发光单元。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屏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石墨烯背光模组,所述石墨烯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液晶屏下方,用于为所述液晶显示器提供光源。其中,所述液晶显示屏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夹持在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所述第一基板邻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包括TFT像素电极;所述第二基板邻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包括透明彩色滤光膜;所述液晶层包括多个隔离柱,所述隔离柱用于将所述液晶层分成多个液晶单元,所述液晶单元与石墨烯背光模组中的发光结构相对应。其中,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有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二基板背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有第二偏光片。相对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所述的石墨烯背光模组不包含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也能够提供高亮度且均匀的背光源,能够有效缩小背光模组的厚度,实现背光模组轻薄化。由于石墨烯背光模组的发光层由石墨烯材料构成,各发光结构发出的光线的光谱板波峰(FWHM)较小,以及其发光角度较小,较小的FWHM能够提供图像的色彩饱和度,较小的发光角度能够有效降低包含该石墨烯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色偏,提高液晶显示器大视角的色彩鲜艳度,改善图像显示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石墨烯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简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石墨烯背光模组另一实施例的简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屏一实施例的简易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石墨烯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简易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石墨烯显示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11、第二透明基板12以及第一透明基板11与第二透明基板12间叠层设置的石墨烯发光层13、保护层14以及黑色矩阵层15。其中,石墨烯发光层13由石墨烯形成,包括多个发光结构,并且两个相邻的发光结构之间存在间隙135。两个相邻的发光结构间的间隙135被保护层14覆盖;每个发光结构包括源/漏极层(源/漏极层包括源极131、漏极132,源极131与漏极132之间还设有沟道)、发光层133以及栅极层134。发光层133覆盖源/漏极层包含的源极131、漏极132以及源极131与漏极132之间的沟道,栅极层134覆盖发光层133。其中,发光结构发出的光的颜色可通过发光结构中栅极层134的电压来调节。调节漏极132与源极131间的电压可调节光线的强弱。例如,栅极与源极间的电压Vgs为0到10v之间时,源漏电压Vds>Vth(开启电压),该发光结构对应发出红光;Vgs为20到30v之间时,源漏电压Vds>Vth(开启电压),该发光结构对应发出绿光;Vgs为40到50v之间时,源漏电压Vds>Vth(开启电压),该发光结构对应发出蓝光。可以理解的是,各发光结构发出的光的颜色及强度可根据需要实时调节,是动态变化的。进一步地,三个连续的发光结构组成一个发光单元,对应RGB三原色模型。通过调节发光单元中每个发光结构的漏极与源极间的电压Vds可调节RGB三原色光的强弱,从而能够调节灰阶。保护层14用于保护石墨烯发光层13。黑色矩阵层15用于遮光。黑色矩阵层15包括多个遮光单元151,遮光单元151设置于两个相邻的发光结构间的间隙135对应的保护层14上。其中,遮光单元151至少覆盖保护层14上间隙135所对应的区域,以防止发光结构发出的光从间隙漏射。进一步地,第一透明基板11和/或第二透明基板12可以为柔性透明基板。进一步地,第一透明基板11由隔水隔氧透明有机材料(PET)、玻璃或镍构成。进一步地,第二透明基板12由隔水隔氧透明有机材料(PET)或玻璃构成。进一步地,源/漏极层(源极131、漏极132)由还原氧化石墨烯构成。进一步地,发光层133由半导体还原氧化石墨烯构成。进一步地,栅极层134由半导体氧化石墨烯构成。相对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所述的石墨烯背光模组不包含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也能够提供高亮度且均匀的背光源,能够有效缩小背光模组的厚度,实现背光模组轻薄化。由于石墨烯背光模组的发光层由石墨烯材料构成,各发光结构发出的光线的光谱板波峰(FWHM)较小,以及其发光角度较小,较小的FWHM能够提供图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墨烯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以及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间叠层设置的石墨烯发光层、保护层以及黑色矩阵层;其中,所述石墨烯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结构;两个相邻的所述发光结构间的间隙被所述保护层覆盖;每个所述发光结构包括源/漏极层、发光层以及栅极层;所述发光层覆盖所述源/漏极层包含的源极、漏极以及所述源极与所述漏极之间的沟道,所述栅极层覆盖所述发光层;所述黑色矩阵层包括多个遮光单元,所述遮光单元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所述发光结构间的间隙对应的所述保护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相对
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以及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与所述第二
透明基板间叠层设置的石墨烯发光层、保护层以及黑色矩阵层;其中,
所述石墨烯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结构;两个相邻的所述发光结构间
的间隙被所述保护层覆盖;每个所述发光结构包括源/漏极层、发光层以
及栅极层;所述发光层覆盖所述源/漏极层包含的源极、漏极以及所述源
极与所述漏极之间的沟道,所述栅极层覆盖所述发光层;
所述黑色矩阵层包括多个遮光单元,所述遮光单元设置于两个相邻
的所述发光结构间的间隙对应的所述保护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
还包括金属反射层,所述金属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背离所述
第二透明基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透明基板由隔水隔氧透明有机材料、玻璃或镍构成;所述第二透明基板
由隔水隔氧透明有机材料或玻璃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漏极层
由还原氧化石墨烯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