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有机金属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该有机金属化合物具如式(I)所示的结构,其中R1、R2、R3、R4、及R5独立地为氢、卤素、C1-8烷基、或C1-8烷氧基;L为乙酰丙酮配位基、吡啶-α-羧酸配位基、N,N’-二异丙基苯甲脒配位基、或N,N’-二异丙基-二异丙基胍配位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有机金属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有机金属磷光化合物及包含其的磷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organicelectroluminescentdevice)相较于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平板显示器(PDP)及无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具有较佳的特点,例如:低驱动电压(如10V或更少)、宽视角、快速反应时间及高对比度。基于这些优点,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可用作图像显示器的像素、电视影像显示器及表面发光源。此外,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可被制造于透明柔软基板上,可减少厚度及重量,且具有好的颜色呈现。因此,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近年来已渐渐使用于平板显示器(flatpaneldisplay)上。一代表性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于1969年由Gurnee发表,然而,此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因为其效能差使得其应用受限。自从EastmanKodak公司在1987年发表多层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可以克服先前装置的缺点以来,有机电致发光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此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含作为一空穴注入电极(阳极)的一第一电极,作为一电子注入电极(阴极)的一第二电极,以及位于该阴极及该阳极之间的一有机发光层,其中空穴从该阳极注入该有机发光层,而电子从该阴极注入该有机发光层,它们一起结合于该有机发光层而形成电子-空穴对(激子),接着这些激子从激发态降为基态,而衰变发光。此时,这些激子可从激发态降为基态,通过单重激发态来发光(如荧光),或这些激子可从激发态降为基态,通过三重激发态来发光(如磷光)。在荧光的例子中,只有单重激发态的机率为25%,因而装置的发光效率是受限的。相对地,磷光可同时利用该三重激发态的机率(75%)及该单重激发态的机率(25%),因而理论的内部量子效率可达到100%。因此,发展高效率的磷光材料以增进有机电致发光组件的发光效率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有机电致发光组件的发光单元材料以小分子材料为主,这是因为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组件不管在效率、亮度还是寿命等方面均比高分子有机电致发光组件(PLED)高出许多。现今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组件制程(制造工艺)不像PLED以旋转涂布或是喷墨印刷(inkjetprinting)为主,而是以蒸镀方式为主。然而,用于蒸镀方式所使用的真空制程的设备成本较高,此外只有5%的有机发光材料会镀在基板上,95%的有机发光材料浪费在腔体壁上,使得有机电致发光组件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湿式制程(包含旋转涂布(spincoating)或刮刀涂布(bladecoating))被提出用于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组件的制程,来降低设备成本及大大提升有机发光材料的使用率。因此,对于有机电致发光技术而言,开发适用于湿式制程的可溶性有机磷光发光材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实施例,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有机金属化合物,其具有如式(I)所示的化学结构:其中,R1、R2、R3、R4、及R5独立地为氢、卤素、C1-8烷基、或C1-8烷氧基;L为乙酰丙酮配位基(acetylacetoneligand)、吡啶-α-羧酸配位基(picolinicligand)、N,N’-二异丙基苯甲脒配位基(N,N’-diisopropylbenzamidinateligand)或N,N’-二异丙基-二异丙基胍配位基(N,N’-diisopropyl-diisopropyl-guanidinateligand)。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实施例,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该装置包含:一电极对;以及一有机发光单元,配置于该电极对之间,其中该有机发光单元包含上述的有机金属化合物。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实施例,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该装置包含:一电极对;以及一有机发光单元,配置于该电极对之间,其中该有机发光单元包含一发光层,该发光层包含一主体材料及一掺杂材料,其中该掺杂材料包含上述的有机金属化合物。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晰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公开内容的一实施例,为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剖面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实施例,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有机金属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在式(I)中,R1、R2、R3、R4、及R5可以独立地为氢、卤素、C1-8烷基、或C1-8烷氧基;L可为乙酰丙酮配位基、吡啶-α-羧酸配位基、N,N’-二异丙基苯甲脒配位基或N,N’-二异丙基-二异丙基胍配位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实施例,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有机金属化合物,具有如式(II)所示的结构:在式(II)中,R1及R5可以独立地为氢、卤素、C1-8烷基、或C1-8烷氧基,R3可以为卤素、C1-8烷基(例如叔丁基)、或C1-8烷氧基;L可以为乙酰丙酮配位基、吡啶-α-羧酸配位基、N,N’-二异丙基苯甲脒配位基或N,N’-二异丙基-二异丙基胍配位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实施例,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有机金属化合物,具有如式(III)所示的结构:在式(III)中,R1可以为氢、卤素、C1-8烷基、或C1-8烷氧基,R3可以为卤素、C1-8烷基(例如叔丁基)、或C1-8烷氧基;L可以为乙酰丙酮配位基、吡啶-α-羧酸配位基、N,N’-二异丙基苯甲脒配位基或N,N’-二异丙基-二异丙基胍配位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实施例,本公开内容的式(I)、(II)及(III)的卤素可以为氟,C1-8烷基可以为异丁基或叔丁基。下表1列举出本公开内容的一系列实施例所得的具有式(I)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其各自的化学结构均详列于表中。表1请参照图1,其显示一符合本公开内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包括一基底12、一下电极14、一有机发光单元16及一上电极18。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可为上发光、下发光或双面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基底12可例如为玻璃、塑料基板或半导体基板。下电极14及上电极18的材质可例如为锂、镁、钙、铝、银、铟、金、钨、镍、铂、铜、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锌铝氧化物(AZO)、氧化锌(ZnO)或其组合,而其形成方式可为热蒸镀、溅射或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式。此外,下电极14及上电极18中的至少一个需具有透光的性质。有机发光单元16至少包含一发光层,可进一步包含一空穴注入层、一空穴传输层、一电子传输层、一电子注入层或其它膜层。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有机发光单元16包含本公开内容所述具有式(I)、(II)或(III)的有机金属化合物。换言之,在有机发光单元16中,至少有一个膜层包含上述有机金属化合物。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可为一磷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而其磷光发光单元包含一主体(host)材料及一磷光掺杂材料,而该磷光掺杂材料包含本公开内容所述具有式(I)、(II)或(III)所示结构的有机金属化合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视所使用的有机发光材料及所需的组件特性,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有机金属化合物与所需的磷光掺杂材料掺杂,并改变所搭配的掺杂物的掺杂量。因此,掺杂物的掺杂量的多少不关系到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不是限制本专利技术范围的依据。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金属化合物,其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其中,R1、R2、R3、R4、及R5独立地为氢、卤素、C1‑8烷基、或C1‑8烷氧基;L为乙酰丙酮配位基、吡啶‑α‑羧酸配位基、N,N’‑二异丙基苯甲脒配位基或N,N’‑二异丙基‑二异丙基胍配位基。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2.03 TW 103141946;2015.03.04 TW 1041067861.一种有机金属化合物,其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其中,R1、R2、R3、R4、及R5独立地为氢、卤素、C1-8烷基、或C1-8烷氧基;L为乙酰丙酮配位基、吡啶-α-羧酸配位基、N,N’-二异丙基苯甲脒配位基或N,N’-二异丙基-二异丙基胍配位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其中该卤素为氟。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其中该C1-8烷基为叔丁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其中该有机金属化合物具有如式(II)所示的结构:其中,R1及R5独立地为氢、卤素、C1-8烷基、或C1-8烷氧基,R3为卤素、C1-8烷基、或C1-8烷氧基;L为乙酰丙酮配位基、吡啶-α-羧酸配位基、N,N’-二异丙基苯甲脒配位基或N,N’-二异丙基-二异丙基胍配位基。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其中该卤素为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登志,周菁慧,叶翰政,张孟浩,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