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斑鸠菊的组培快繁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008223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扁桃斑鸠菊的组培快繁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外植体采集:采集幼嫩的茎段,去除叶片,清水冲洗后作为外植体备用;2)外植体消毒:对步骤1)得到的外植体进行浸泡消毒,并用无菌水冲洗;3)初代培养:将步骤2)得到的消毒处理好的外植体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进行培养;4)继代培养:将步骤3)诱导培养基中形成的不定芽分离切割,转接入继代培养基中进行培养;5)生根培养:选取步骤4)得到的生长健壮的增殖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培养;6)移栽:待根系发育完成,洗去基部培养基,炼苗10天后移栽入轻基质中。该方法具有种苗繁殖速度快、生产不受季节影响、移栽成活率高、种苗一致性好等优点,为扁桃斑鸠菊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工艺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组织培养
,特别是涉及扁桃斑鸠菊的组培快繁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扁桃斑鸠菊(VernoniaamygdalinaDel.)又名桃叶斑鸠菊、杏叶斑鸠菊、神奇树、苦树、南非树、南非叶,为菊科斑鸠菊属植物,原产于非洲。扁桃斑鸠菊叶子可以安全食用,在尼日利亚等地被当作一种蔬菜。其叶片具有独特的气味和苦涩感,因而常被称为苦叶,可入药,在治疗肿瘤尤其是防治乳腺癌、降血压方面极具潜力。扁桃斑鸠菊在东南亚及台湾等地民间应用较多,而中国大陆则相对比较陌生,近年来两广地区陆续有引进,但母本数量和相关应用研究较少。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建立其无性快繁技术体系,可以提高其繁殖系数、实现周年生产、保障种苗的品质,并且有利于种质资源保存,加快推进其产业化和标准化生产,也为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扁桃斑鸠菊的组培快繁育苗方法,该方法具有种苗繁殖速度快、生产不受季节影响、移栽成活率高、种苗一致性好等优点,为扁桃斑鸠菊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工艺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扁桃斑鸠菊的组培快繁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采集:采集幼嫩的茎段,去除叶片,清水冲洗后作为外植体备用;2)外植体消毒:对步骤1)得到的外植体进行浸泡消毒,并用无菌水冲洗;3)初代培养:将步骤2)得到的消毒处理好的外植体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进行培养;4)继代培养:将步骤3)诱导培养基中形成的不定芽分离切割,转接入继代培养基中进行培养;5)生根培养:选取步骤4)得到的生长健壮的增殖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培养;6)移栽:待根系发育完成并炼苗后,洗去基部培养基,移栽入轻基质中。本专利技术步骤1)所述的采集幼嫩的茎段,是指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植株,剪取木质化程度较轻的当年生嫩枝为外植体。步骤2)所述的外植体消毒,优选将步骤1)得到的外植体截成长1.2-1.5cm的带节小段,剪去叶片,只保留叶柄基部(长约0.5cm),流水冲洗20min备用;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v/v)酒精浸泡10s,0.1%升汞溶液振荡消毒8min,再用无菌水冲洗5次洗去残留药液,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后,切去茎段两端和叶柄上部少许(保留长度约0.2cm),备用。步骤3)所述的初代培养,即诱导无菌芽,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步骤2)得到的外植体茎段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诱导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附加6-苄氨基腺嘌呤(6-BA)0.5mg/L和萘乙酸(NAA)0.05mg/L,即MS+6-BA0.5mg/L+NAA0.05mg/L,蔗糖和琼脂粉添加量分别为每L培养基30g、6g,灭菌前培养基pH调整为6.0,培养室温度为(23±2)℃,光照强度1500-2500lx,光照时间为12h/d。在诱导培养基中,侧芽易于诱导且生长迅速,诱导率可达70%,以春夏季消毒效果更佳;初代培养3周时,侧芽可高达3-4cm,具3张以上叶片,可转入继代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步骤4)所述的继代培养,待无菌芽生长至3-4cm时,将其分段切割,逐段转入继代培养基进行培养,每3周左右继代转接一次;培养室光照时间为16h/d,其他培养条件同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基为MS-z+6-BA0.2mg/L+IBA0.05mg/L+PP333(多效唑)0.05mg/L,所述的MS-z培养基每升中所含的组分及浓度(mg/L)如下:大量元素:硝酸钾1900、硝酸铵412.5、二水氯化钙880、七水硫酸镁370、磷酸二氢钾170、七水硫酸亚铁27.8、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7.3;微量元素:四水硫酸锰22.3、七水硫酸锌8.6、硼酸3.1、二水钼酸钠0.25、碘化钾0.83、五水硫酸铜0.025、六水氯化钴0.025;有机物:肌醇100.0、甘氨酸2.0、盐酸吡哆醇(VB6)0.5、烟酸0.5、盐酸硫胺素(VB1)0.1;其它:琼脂8000、蔗糖40000、pH6.0;扁桃斑鸠菊每个继代周期增殖系数可达4.0,且试管苗生长较快,培养时间超过4周即易出现黄叶和小芽死亡的情况,影响增殖效率。试管苗对激素较为敏感,6-BA浓度超过0.3mg/L时容易出现玻璃化现象,当浓度达到0.5mg/L时,玻璃化现象尤为严重,因此培养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激素浓度。光照强度为1500-2500lx时,光照时间优选16h。步骤5)所述的生根培养,优选选取叶片数4片以上、高度2cm以上的增殖苗转入生根培养基进行培养,生根培养基选用1/2MS作为基本培养基(仅大量元素减半),附加吲哚丁酸IBA0.1mg/L,即1/2MS+IBA0.1mg/L,光照时间为每天16h,以促使植株健壮;生根培养2周时,生根率可达100%,株高5cm左右,植株生长健壮,根系发达;培养基中附加激素浓度IBA超过0.15mg/L,会造成植株徒长,节间过长;NAA浓度超过0.05mg/L极易出现愈伤组织,影响生根质量和移栽成活率。步骤6)所述的移栽,优选生根培养2周并在炼苗棚炼苗10天后,移栽入轻基质容器中,轻基质为泥炭土和珍珠岩的混合基质(泥炭土:珍珠岩=3:1),移栽前一天先用0.5%(w/w)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备用,移栽后加强管理,待苗高30cm时即可供大田栽培或山坡造林,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首次采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扁桃斑鸠菊的种苗繁殖,建立了一套高效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该方法能快速大量繁殖试管种苗,不受季节限制,也有利于种质资源的保存。2、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工艺体系完全适合扁桃斑鸠菊的试管苗繁殖。扁桃斑鸠菊试管苗对激素较为敏感,对6-BA和NAA浓度非常敏感,在继代培养中易发生玻璃化,6-BA浓度超过0.3mg/L时容易出现玻璃化现象,当浓度达到0.5mg/L时,玻璃化现象尤为严重,因此培养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激素浓度。生根培养基中附加激素浓度IBA超过0.15mg/L,会造成植株徒长,节间过长,NAA浓度超过0.05mg/L极易出现愈伤,影响生根质量和移栽成活率。本专利技术在大量试验摸索的基础上,对继代培养基配方、生根培养基配方和各环节培养条件均做了大量的试验,得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3、通过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流程,得到的扁桃斑鸠菊组培瓶苗和移栽袋苗植株健壮、成活率高、一致性好,便于进行标准化生产,便于实现产业化。生根培养2周时,生根率可达100%,株高5cm左右,植株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扁桃斑鸠菊的组培快繁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外植体采集:采集幼嫩的茎段,去除叶片,清水冲洗后作为外植体备用;2)外植体消毒:对步骤1)得到的外植体进行浸泡消毒,并用无菌水冲洗;3)初代培养:将步骤2)得到的消毒处理好的外植体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进行培养;4)继代培养:将步骤3)诱导培养基中形成的不定芽分离切割,转接入继代培养基中进行培养;5)生根培养:选取步骤4)得到的生长健壮的增殖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培养;6)移栽:待根系发育完成并炼苗后,洗去基部培养基,移栽入轻基质中;步骤3)所述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05mg/L;步骤4)所述的继代培养基为MS‑z+6‑BA0.2mg/L+IBA0.05mg/L+PP3330.05mg/L,所述的MS‑z培养基每升中所含的组分及浓度(mg/L)如下:大量元素:硝酸钾1900、硝酸铵412.5、二水氯化钙880、七水硫酸镁370、磷酸二氢钾170、七水硫酸亚铁27.8、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7.3;微量元素:四水硫酸锰22.3、七水硫酸锌8.6、硼酸3.1、二水钼酸钠0.25、碘化钾0.83、五水硫酸铜0.025、六水氯化钴0.025;有机物:肌醇100.0、甘氨酸2.0、盐酸吡哆醇(VB6)0.5、烟酸0.5、盐酸硫胺素(VB1)0.1;其它:琼脂8000、蔗糖40000、pH 6.0;步骤5)所述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1mg/L。...

【技术特征摘要】
1.扁桃斑鸠菊的组培快繁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外植体采集:采集幼嫩的茎段,去除叶片,清水冲洗后作为外植
体备用;
2)外植体消毒:对步骤1)得到的外植体进行浸泡消毒,并用无菌水
冲洗;
3)初代培养:将步骤2)得到的消毒处理好的外植体接种于诱导培养
基中进行培养;
4)继代培养:将步骤3)诱导培养基中形成的不定芽分离切割,转接
入继代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5)生根培养:选取步骤4)得到的生长健壮的增殖苗转入生根培养基
中进行培养;
6)移栽:待根系发育完成并炼苗后,洗去基部培养基,移栽入轻基
质中;
步骤3)所述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05mg/L;
步骤4)所述的继代培养基为MS-z+6-BA0.2mg/L+IBA0.05mg/L+PP333
0.05mg/L,所述的MS-z培养基每升中所含的组分及浓度(mg/L)如下:
大量元素:硝酸钾1900、硝酸铵412.5、二水氯化钙880、七水硫酸
镁370、磷酸二氢钾170、七水硫酸亚铁27.8、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7.3;
微量元素:四水硫酸锰22.3、七水硫酸锌8.6、硼酸3.1、二水钼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宇陈乃明杨利平陈丽文何贵整时群梁刚蔡林陈乃健吴红英吕月保
申请(专利权)人:钦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