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9466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00:18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以车身带有正电为起因而带有正电荷的空气流从车身的外表面剥离的车辆及其制造方法。在相对于路面被保持为绝缘状态的车身(30)由于因包括行驶在内的外部要因所产生的静电而带有正电的车辆中,具备自放电式除电器(21、31),对于行驶时在所述车身(30)的周围流动的带有正电的空气流从沿着带电的所述车身(30)的表面的流动开始变为从所述表面离开的流动的剥离形状的部位中的至少任一个特定部位的正电位,该自放电式除电器(21、31)通过根据该正电位而产生负空气离子的自放电来进行中和除电而使所述正电位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技术介绍
日本特开2006-88880号公报中记载有将表面形成为凹凸的气流剥离降低片粘贴于外包装的车辆。在日本特开2003-226134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8-273224号公报中记载有在空气从空调装置朝向车室内流动的通道内、车门内饰内设有与高电压装置连接的放电针的车辆。并且,构成为向车室内供给通过从放电针的前端部产生的电晕放电而离子化了的空气。如日本特开2006-88880号公报记载那样将气流剥离降低片粘贴于外包装时,在车身的外表面形成凹凸,因此车辆的外观受损。而且,日本特开2006-88880号公报记载的气流剥离降低片由硅橡胶形成,因此伴随着行驶而该气流剥离降低片容易带有静电。因此,由于由空气离子和气流剥离降低片带有的静电而产生的斥力,空气可能会从车身的外表面剥离。而且,在日本特开2003-22613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8-273224号公报中记载有向车室内供给空气离子的车辆。然而,在这些公报记载的专利技术中,并未着眼于车身带有的静电与在车身的表面流动的空气的空力特性之间的关系。因此,通常,空气带有正电荷,因此在车身带有正静电的情况下,在空气流与车身之间作用有以静电为起因的斥力(排斥力),通过该斥力,空气流可能会从车身的外表面附近剥离。当如上所述空气流从车身的外表面剥离时,无法得到意想的空力特性,行驶性能或操纵稳定性等可能会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考虑到上述事实,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以车身带有正静电为起因而使带有正电荷的空气流从车身的外表面剥离的车辆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相对于路面被保持为绝缘状态的车身由于因包括行驶在内的外部要因所产生的静电而带有正电,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具备自放电式除电器,对于行驶时在所述车身的周围流动的带有正电的空气流从沿着带电的所述车身的表面的流动开始变为从所述表面离开的流动的剥离形状的部位中的至少任一个特定部位的正电位,所述自放电式除电器通过根据该正电位而产生负空气离子的自放电来进行中和除电而使所述正电位下降。所述特定部位包括所述车身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任一表面的该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部位。或者,所述特定部位包括关于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左右对称的部位中的任一对的部位。而且,所述特定部位包括沿着所述空气流的流动方向隔开一定间隔的多个部位。此外,所述特定部位包括由树脂材料形成的部件的一部分。可以是,所述自放电式除电器由带电抑制件构成,所述带电抑制件根据所述特定部位及该特定部位的附近带有的正电荷的所述静电的能量而进行所述自放电,所述带电抑制件设置在构成所述车身的部件中的、所述空气流从沿着所述车身的表面的流动开始变为从所述表面离开的流动的所述特定部位。可以是,所述带电抑制件由导电性金属的被膜构成,所述导电性金属的被膜具有产生所述自放电的锐利或尖锐的角部。而且,可以是,所述带电抑制件设于背面,所述背面曝露于在所述车辆的外表面的相反侧流动的空气流。此外,可以是,所述特定部位包括蓄电池中的与负电位的接地部位连接的部位,所述自放电式除电器构成为使所述接地部位的负电位下降。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制造方法,所述车辆中,相对于路面被保持为绝缘状态的车身由于因包括行驶在内的外部要因所产生的静电而带有正电,所述车辆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预先求出通过抑制行驶时在所述车身的周围流动的带有正电的空气流从所述车身的表面剥离而变为从所述车身的表面离开的流动来提高所述车辆的操纵稳定性的部位,将自放电式除电器安装于所述车身,对于所述部位的正电位,所述自放电式除电器通过根据该部位的正电位而产生负空气离子的自放电来进行中和除电而使所述正电位下降。而且,可以是,预先求出所述车身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任一表面的该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部位中的、通过抑制行驶时在所述车身的周围流动的带有正电的空气流从所述车身的表面附近剥离来提高所述车辆的操纵稳定性的部位。或者,可以是,预先求出关于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左右对称的部位中的、通过抑制行驶时在所述车身的周围流动的带有正电的空气流从所述车身的表面剥离而变为从所述车身的表面离开的流动来提高所述车辆的操纵稳定性的任一对的部位。此外,可以是,沿着行驶时在所述车身的周围流动的空气流的流动方向,隔开一定间隔地在所述车身上安装多个所述自放电式除电器。根据本专利技术,具备自放电式除电器,对于车辆行驶时在车身的周围流动的带有正电的空气流从沿着车身的表面的流动开始变为从车身的表面离开的流动的剥离形状的部位的正电位,该自放电式除电器通过根据该电位而产生负空气离子的自放电来进行中和除电而使该正电位下降。因此,能够减少车身的表面带有的静电而使正电位下降,因此能够使与带有正电的空气流之间产生的斥力(排斥力)下降。因此,能够抑制带有正电的空气流从车身的表面附近的剥离。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作用在车身的表面的空压超过设想地变化或伴随于此而车身的空力特性恶化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操纵稳定性等行驶性能的下降。而且,通过使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部位的正电位下降,能够抑制车身的俯仰方向上的空力特性的变化或下降。因此,能够抑制车轮与路面的接地载荷的变化,因此能够抑制加速性能或操纵稳定性的下降。此外,通过使关于车身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左右对称的部位中的任一对的部位的正电位下降,能够抑制车身的侧倾方向或横摆方向上的空力特性的变化或下降。因此,能够抑制操纵稳定性等行驶性能的下降。通过使沿着车辆行驶时在车身的周围流动的空气流的流动方向隔开一定间隔的多个部位的正电位下降,能够进一步抑制操纵稳定性等行驶性能的下降。而且,将根据特定部位及其特定部位的附近带有的正电荷的静电的能量而进行自放电的带电抑制件设置在带有正电荷的空气流从沿着车身的表面的流动开始变为从表面离开的流动的特定部位,由此能够对车身的特定部位周围的静电进行电气性的中和除电。因此,在带有正电的车身的表面与带有正电荷的空气流之间难以产生排斥力,车身的特定部位周围的空气流难以剥离,能够降低空气流的紊乱。由此,能够降低车辆的空气阻力,且能够抑制以空气流的紊乱为起因的车辆的振动而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此外,由具有产生自放电的锐利或尖锐的角部的导电性金属的被膜构成带电抑制件,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相对于路面被保持为绝缘状态的车身由于因包括行驶在内的外部要因所产生的静电而带有正电,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具备自放电式除电器,对于行驶时在所述车身的周围流动的带有正电的空气流从沿着带电的所述车身的表面的流动开始变为从所述表面离开的流动的剥离形状的部位中的至少任一个特定部位的正电位,所述自放电式除电器通过根据该正电位而产生负空气离子的自放电来进行中和除电而使所述正电位下降。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0.30 JP 2013-2258101.一种车辆,相对于路面被保持为绝缘状态的车身由于因包括行
驶在内的外部要因所产生的静电而带有正电,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具备自放电式除电器,对于行驶时在所述车身的周围流
动的带有正电的空气流从沿着带电的所述车身的表面的流动开始变为
从所述表面离开的流动的剥离形状的部位中的至少任一个特定部位的
正电位,所述自放电式除电器通过根据该正电位而产生负空气离子的
自放电来进行中和除电而使所述正电位下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部位包括所述车身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任一表面
的该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部位包括关于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左右对
称的部位中的任一对的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部位包括沿着所述空气流的流动方向隔开一定间隔的多
个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部位包括由树脂材料形成的部件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放电式除电器由带电抑制件构成,所述带电抑制件根据所
述特定部位及该特定部位的附近带有的正电荷的所述静电的能量而进
行所述自放电,
所述带电抑制件设置在构成所述车身的部件中的、所述空气流从

\t沿着所述车身的表面的流动开始变为从所述表面离开的流动的所述特
定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电抑制件由导电性金属的被膜构成,所述导电性金属的被
膜具有产生所述自放电的锐利或尖锐的角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浩史棚桥敏雄矢吹久大政和彦兼原洋治佐佐长孝斋藤尚彦藤井成人大北刚史森本雅晶前田和宏山下太郎铃木史笃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