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8472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使黄曲霉毒素B1核酸适体Apt与单链信号探针ssDNA杂交,形成杂交链;(B)使该杂交链与待测样品接触,当待测样品中有黄曲霉毒素B1存在时,杂交链与黄曲霉毒素B1反应释放出ssDNA;(C)利用DNA扩增,使杂交链成双链DNA,然后用外切酶,将双链DNA水解成单核苷酸而除去双链DNA,此时体系中留下ssDNA;(D)在ssDNA诱导下,铜离子还原生成近红外荧光铜纳米粒子;检测体系荧光强度,从而测定待测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生物传感以及生物检测领域,具体地说,是提供一种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
技术介绍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代谢产物,其中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的化学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对人畜危害极大。当人摄入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食物,可发生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等急性中毒,甚至死亡;当微量持续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长障碍,致癌、致畸等。然而,黄曲霉毒素在食品中几乎不可避免,为了保证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中规定:玉米、花生油、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不得>20μg/kg;大米、其它食用油不得>10μg/kg;其它粮食、豆类、发酵食品不得>5μg/kg;婴儿代乳食品不得检出黄曲霉毒素。欧盟等国于2002年对粮食,花生及其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规定,人类直接使用的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需≤2μg/kg,作为食品原料进口的花生黄曲霉毒素B1含量需≤8μg/kg。人们若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超出一定标准,就会直接威胁到人的健康。因此,建立高选择性、高灵敏的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非常有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有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免疫亲和柱法以及酶联免疫法等。TLC法的特异性较差,灵敏度也相对较差,所需标准品浓度较高,潜在的污染性较高。HPLC法需要具有专门操作技术的人员才能进行检测,技术要求高;净化柱消耗较多,检测成本较高,免疫亲和柱特异性较好,但仍然需要专门技术人员才能胜任检测工作,检测技术要求高。免疫法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污染较小、灵敏度也较高等许多优势,但通常需要用到价格昂贵的酶标试剂、酶、抗原、抗体等生物试剂,而且这些生物试剂也很易失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黄曲霉毒素B1核酸适体Apt与单链信号探针ssDNA杂交,形成杂交链;(B)将待测样品溶液加入到该杂交链溶液,当待测样品中有黄曲霉毒素B1时,杂交链选择性地与黄曲霉毒素B1反应释放出单链信号探针ssDNA;(C)消除杂交链的干扰,利用DNA扩增,使杂交链成双链DNA,然后用核酸外切酶,将双链DNA水解成单核苷酸而除去双链DNA,留下单链信号探针ssDNA;(D)利用黄曲霉毒素B1核酸适体-黄曲霉毒素结合体不能诱导铜离子还原成近红外荧光的铜纳米粒子,只有单链信号探针ssDNA能诱导铜离子还原成近红外荧光铜纳米粒子,在铜离子还原检测体系中检测体系荧光强度,从而测定待测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所述铜离子还原检测体系包括先后添加的铜离子和使铜离子还原成近红外荧光铜纳米粒子的维生素C还原剂。步骤(D)的检测,例如包括依次先后向体系中加入铜离子溶液和维生素C溶液,反应后生成近红外荧光铜纳米粒子。所述黄曲霉毒素B1核酸适体为5’-GTTGGGCACGTGTTGTCTCTCTGTGTCTCGTGCCCTTCGCTAGGCCCACA-3’。所述的单链信号探针ssDNA为5’-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GTGGGCCTAGCG-3’。本专利技术的检测原理如下:先让Apt与ssDNA杂交;当有黄曲霉毒素B1存在时,杂交链与黄曲霉毒素B1反应释放出ssDNA;体系中存在Apt-ssDNA(剩余的),Apt-黄曲霉毒素B1和ssDNA。Apt-黄曲霉毒素B1不能诱导铜离子还原成近红外荧光铜纳米粒子,Apt-黄曲霉毒素B1存在对测定无干扰;杂交链可能有干扰;为了消除杂交链的干扰:a.利用DNA扩增,使杂交链成双链DNA,b.用核酸外切酶,将双链DNA水解成单核苷酸而除去双链DNA。此时体系中只留下可诱导生成近红外荧光铜纳米粒子的ssDNA,通过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可以测定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由于消除体系中背景荧光的干扰,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精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试剂盒,其至少包括:黄曲霉毒素B1核酸适体、单链信号探针ssDNA、DNA扩增体系、外切酶、铜离子还原检测体系。所述黄曲霉毒素B1核酸适体为5’-GTTGGGCACGTGTTGTCTCTCTGTGTCTCGTGCCCTTCGCTAGGCCCACA-3’。所述的单链信号探针ssDNA为5’-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GTGGGCCTAGCG-3’。所述DNA扩增体系包括缓冲溶液、三磷酸脱氧单核苷酸混合溶液dNTP和Phi29DNA聚合酶;所述缓冲溶液由Tris-HCl、MgCl2、(NH4)2SO4组成。所述外切酶为ExoIII核酸外切酶。所述的铜离子还原检测体系中还原剂为维生素C。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用于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黄曲霉毒素B1核酸适体,其碱基序列为5’-GTTGGGCACGTGTTGTCTCTCTGTGTCTCGTGCCCTTCGCTAGGCCCACA-3’。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检测方法和试剂盒,消除了背景荧光的干扰,提高了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灵敏度和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ssDNA–铜纳米粒子荧光强度与黄曲霉毒素B1的浓度关系。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试剂盒至少包括:黄曲霉毒素B1核酸适体、单链信号探针ssDNA、DNA扩增体系、核酸外切酶、铜离子还原检测体系。所述的黄曲霉毒素B1核酸适体为5’-GTTGGGCACGTGTTGTCTCTCTGTGTCTCGTGCCCTTCGCTAGGCCCACA-3’。所述的单链信号探针ssDNA为5’-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GTGGGCCTAGCG-3’。所述的DNA扩增体系包括缓冲溶液、dNTP和Phi29DNA聚合酶。所的述核酸外切酶为ExoIII核酸外切酶。所述的铜离子还原检测体系中的还原剂为维生素C。所述缓冲溶液由Tris-HCl、MgCl2、(NH4)2SO4组成。实施例2一种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将各DNA储备液在95℃下经加热处理5分钟,使用前,并在室温下放置30分钟。然后,分别取含3.0μmol黄曲霉毒素B1核酸适体Apt的杂交缓冲溶液40μL和3.0μmol信号探针ssDNA的杂交缓冲溶液40μL置于2ml离心管中,在37℃下杂交1小时,生成黄曲霉毒素B1核酸适体-信号探针杂交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黄曲霉毒素B1核酸适体Apt与单链信号探针ssDNA杂交,形成杂交链;(B)使该杂交链与待测样品作用,当待测样品中有黄曲霉毒素B1存在时,杂交链选择性地与黄曲霉毒素B1反应释放出单链信号探针ssDNA;(C)为了消除杂交链的干扰,利用DNA扩增,使杂交链成双链DNA,然后用外切酶,将双链DNA水解成单核苷酸而除去双链DNA,留下单链信号探针ssDNA;(D)利用黄曲霉毒素B1核酸适体‑黄曲霉毒素B1结合体不能诱导铜离子还原生成近红外荧光的铜纳米粒子,只有单链信号探针ssDNA能够诱导铜离子还原成近红外荧光铜纳米粒子,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从而测定待测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黄曲霉毒素B1核酸适体Apt与单链信号探针ssDNA杂交,形成杂交链;
(B)使该杂交链与待测样品作用,当待测样品中有黄曲霉毒素B1存在时,杂交链选择性
地与黄曲霉毒素B1反应释放出单链信号探针ssDNA;
(C)为了消除杂交链的干扰,利用DNA扩增,使杂交链成双链DNA,然后用外切酶,将双链
DNA水解成单核苷酸而除去双链DNA,留下单链信号探针ssDNA;
(D)利用黄曲霉毒素B1核酸适体-黄曲霉毒素B1结合体不能诱导铜离子还原生成近红
外荧光的铜纳米粒子,只有单链信号探针ssDNA能够诱导铜离子还原成近红外荧光铜纳米
粒子,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从而测定待测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黄曲霉毒素B1
核酸适体为5’-GTTGGGCACGTGTTGTCTCTCTGTGTCTCGTGCCCTTCGCTAGGCCCACA-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单链信
号探针ssDNA为5’-TTTTTTTTTTTTTT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守军黄盛茂黄昊文邓克勤夏晓东曾云龙唐春然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