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传感、纳米功能材料及食品安全分析
,具体是涉及一种同时检测多种黄曲霉毒素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l和黄曲霉毒素G2 (简称4种黄曲霉毒素),普遍存在于霉变的粮食及粮食制品中,可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品和饲料,直接或间接进入人类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黄曲霉毒素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真菌毒素,其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长期摄入黄曲霉毒素会诱发肝癌,它诱发肝癌的能力比二甲基亚硝胺大75倍,是目前公认的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在发展中国家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与癌症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性,亚洲和非洲的疾病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表明,食物中黄曲霉毒素与肝细胞癌变呈正相关性,长时间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食物是导致肝癌、胃癌和肠癌等疾病的主要原因。国家卫生部门禁止企业使用被黄曲霉毒素严重污染的粮食进行食品加工生产,并制定相关的标准监督企业执行,但对于含黄曲霉毒素浓度较低的粮食和食品无法进行控制。因此开发出一种能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时检测多种黄曲霉毒素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一个涂覆一层聚酯薄膜的矩形基片(①)表面上,依次以银浆印刷1个参比电极(②),以导电碳浆印刷5个工作电极(③)、1个对电极(④)、7个电极引出线(⑤)及引出线端部(⑥),并在所有电极及电极引出线端部以外的基片上,以绝缘浆印刷一层绝缘层,并在电极区域形成一个圆形电解池凹槽(⑦),制得五通道丝网印刷电极;(2)在(1)所述的五通道丝网印刷电极的5个工作电极上,滴涂5?~?10μL银纳米粒子—氮掺杂石墨烯—羟丙基壳聚糖构成的导电复合纳米材料溶液;所述导电复合纳米材料溶液,其特征是,将银纳米粒子和氮掺杂石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斌,魏琴,黎荣霞,于海琴,张勇,吴丹,李贺,马洪敏,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