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无人飞行器低空抛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90714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8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无人飞行器低空抛罩装置,包括设置在高速无人飞行器上的观测舱、以及设置在观测舱前端面的防护罩,用于观测舱上观测窗口的防护与开启,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防护罩与观测舱之间通过若干套沿周向布置的分体式作动器相连,每套分体式作动器具有作动器杆和作动器筒,所述作动器杆的一端与防护罩的后端面固定相连,所述作动器杆的另一端插接安装在作动器筒中,所述作动器筒通过连接组件固定在观测舱前端面内侧;所述防护罩和观测舱相互嵌合的接触面处沿周向布置有径向剪切螺钉,从而将防护罩与观测舱锁定为一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靠性高,能够有效实现高速无人飞行器低空飞行时的快速、安全抛罩,以便精确观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天航空领域中飞行器观测窗口的防护与开启技术,具体地指一种高速无人飞行器低空抛罩装置
技术介绍
高速无人飞行器在低空飞行时会面临较大的气流,若要在特定时间、特定高度下进行观测,需要将飞行器观测窗口的防护罩快速、准确地打开。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如下两种方案:其一,采用结构复杂的机构对防护罩的位置进行挪移,但此类机构体积较庞大、质量较笨重、响应速度慢,仅适用于低速运行的飞行器,高速运行的飞行器则受强气流影响存在挪移不到位的隐患;其二,采用自带一定动力的防护罩,在操作指令下对防护罩解锁、点火,并按照预定的轨迹脱离飞行器观测窗口,但该类防护罩不仅控制机构复杂,而且存在火工品线缆等干扰因素,工作的可靠性较差,特别是在强气流环境下可能出现控制偏差,导致抛罩失败。由此可见,以上两种现有的技术方案均无法稳定地应用于高速无人飞行器低空飞行的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靠性高的高速无人飞行器低空抛罩装置,其能够有效实现高速无人飞行器低空飞行时的快速、安全抛罩,以便精确观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高速无人飞行器低空抛罩装置,包括设置在高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速无人飞行器低空抛罩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无人飞行器低空抛罩装置,包括设置在高速无人飞行器上的观测舱(4)、以及设置在观测舱(4)前端面的防护罩(1),用于观测舱(4)上观测窗口(4a)的防护与开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1)与观测舱(4)之间通过若干套沿周向布置的分体式作动器相连,每套分体式作动器具有作动器杆(2)和作动器筒(3),所述作动器杆(2)的一端与防护罩(1)的后端面固定相连,所述作动器杆(2)的另一端插接安装在作动器筒(3)中,所述作动器筒(3)通过连接组件(6)固定在观测舱(4)前端面内侧;所述防护罩(1)和观测舱(4)相互嵌合的接触面处沿周向布置有径向剪切螺钉(5),从而将防护罩(1)与观测舱(4)锁定为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无人飞行器低空抛罩装置,包括设置在高速无人飞行器上的观测舱(4)、以及设置在观测舱(4)前端面的防护罩(1),用于观测舱(4)上观测窗口(4a)的防护与开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1)与观测舱(4)之间通过若干套沿周向布置的分体式作动器相连,每套分体式作动器具有作动器杆(2)和作动器筒(3),所述作动器杆(2)的一端与防护罩(1)的后端面固定相连,所述作动器杆(2)的另一端插接安装在作动器筒(3)中,所述作动器筒(3)通过连接组件(6)固定在观测舱(4)前端面内侧;所述防护罩(1)和观测舱(4)相互嵌合的接触面处沿周向布置有径向剪切螺钉(5),从而将防护罩(1)与观测舱(4)锁定为一体;在抛罩指令发出后,通过分体式作动器将径向剪切螺钉(5)剪断,从而实现防护罩(1)与观测舱(4)的快速安全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无人飞行器低空抛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1)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由若干子配重块按设计偏心量组合而成的偏心配重体(7),从而确保防护罩(1)在气流作用下快速安全偏离观测舱(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无人飞行器低空抛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配重体(7)与观测窗口(4a)相对的一面设置有隔离板(8),从而将偏心配重体(7)与观测窗口(4a)隔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无人飞行器低空抛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配重体(7)由质量不同的第一子配重块(7a)、第二子配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义汪文龙徐国伟秦友花鲍永定翟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