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抑尘出料器,包括筒体、阀芯、支撑梁及缓冲器,缓冲器一端与支撑梁连接,缓冲器另一端与筒体连接,筒体为漏斗形状,筒体下端设有圆形出料口,阀芯设于筒体内,阀芯包括圆锥部、圆台部及圆柱部,圆锥部的尖端与筒体上端相对应、且与支撑梁连接,圆台部下底面与圆锥部底面面积相同、且固定连接在一起,圆柱部底面与圆台部上底面面积相同、且固定连接在一起,圆柱部与筒体下端相对应,圆台部下底面直径大于圆形出料口直径。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应用广泛,采用真空原理将散粮形成密实的料柱,从而大大减少了粉尘的产生,而且也减少了重量的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粮食装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抑尘出料器。
技术介绍
长久以来散粮的装车、装船的出料装置是以溜管自由流出的方式作业,由于散粮从溜管流出,与车厢、船舱有高度差,散粮冲击车厢、船舱,产生的粉尘极大,装车、装船产生的粮食粉尘,一方面对现场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作为中转功能的仓库、码头是以进出货量结算的,粉尘重量的损失不可避免,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抑尘出料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抑尘出料器,包括筒体、阀芯、支撑梁及缓冲器,所述缓冲器一端与所述支撑梁连接,所述缓冲器另一端与所述筒体连接,所述筒体为漏斗形状,所述筒体下端设有圆形出料口,所述阀芯设于所述筒体内,所述阀芯包括圆锥部、圆台部及圆柱部,所述圆锥部的尖端与所述筒体上端相对应、且与支撑梁连接,所述圆台部下底面与所述圆锥部底面面积相同、且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圆柱部底面与所述圆台部上底面面积相同、且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圆柱部与所述筒体下端相对应,所述圆台部下底面直径大于所述圆形出料口直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芯设有承载杆,所述承载杆与所述支撑梁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载杆通过V型连杆与所述支撑梁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器包括内筒、外筒及弹簧,所述外筒套于所述内筒,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外筒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内筒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为拉伸弹簧,所述内筒下端设有吊耳,所述内筒通过所述吊耳与所述筒体连接,所述外筒上端与所述支撑梁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器为四个,且平均分布在所述筒体外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芯为中空结构,所述承载杆穿于所述阀芯内、且与所述圆柱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上盖,所述支撑梁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所述上盖设有进料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围于所述筒体上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抑尘出料器采用真空腔原理,散粮流出筒体与阀芯的间隙,通过阀芯底部的特殊形状,形成了真空腔,经过真空腔后的料柱密实,中间无空气,即使经过高落差也不会轻易被风吹散以及与车厢、船舱产生粉尘,大大改善了原装车、装车粉尘四溢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抑尘出料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抑尘出料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抑尘出料器又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抑尘出料器的原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抑尘出料器的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标记:1-筒体2-阀芯3-支撑梁4-缓冲器5-上盖6-承载杆7-V型连杆11-圆形出料口21-圆锥部22-圆台部23-圆柱部41-内筒42-外筒43-弹簧44-吊耳。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抑尘出料器,包括筒体1、阀芯2、支撑梁3及缓冲器4,所述缓冲器4一端与所述支撑梁3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器4另一端与所述筒体1连接,所述筒体1为漏斗形状,所述筒体1下端设有圆形出料口11,用于散料的排出,所述阀芯2设于所述筒体1内,所述阀芯2包括圆锥部21、圆台部22及圆柱部23,所述圆锥部21的尖端与所述筒体1上端相对应、且与支撑梁3连接,所述圆台部22下底面与所述圆锥部21底面面积相同、且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圆柱部23底面与所述圆台部22上底面面积相同、且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圆柱部23与所述筒体1下端相对应,所述圆台部22下底面直径大于所述圆形出料口直径,在没有向该抑尘出料器内倒入散粮时,筒体1在缓冲器4的作用下未向下运动,此时,阀芯2的圆台部22与圆形出料口11相贴合,当向出料器内倒入散粮后且当达到一定量时,筒体1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此时筒体1的圆形出料口11离开所述圆台部22一段距离,这样散粮就会从阀芯2与圆形出料口11之间的缝隙流出,在流出过程中,由于阀芯2设有圆台部22及圆柱部23,散粮流下后会在阀芯2的圆柱部23下方形成一真空腔,经过真空腔后的料柱在压强的作用下会形成密实的料柱,如图4所示,中间没有空气,这样即使经过高落差也不会轻易被风吹散以及与车厢、船舱产生粉尘,其大大减小了粉尘污染。所述阀芯2设有承载杆6,所述承载杆6与所述支撑梁3连接,对阀芯2进行承载。所述承载杆6通过V型连杆7与所述支撑梁3连接,连接更可靠,不会晃动,保证其与筒体的同心度。所述缓冲器4包括内筒41、外筒42及弹簧43,所述外筒42套于所述内筒41,所述弹簧43一端与所述外筒42连接,所述弹簧43另一端与所述内筒41连接,所述弹簧43为拉伸弹簧,所述内筒41下端设有吊耳44,所述内筒41通过所述吊耳44与所述筒体1连接,所述外筒42上端与所述支撑梁3连接,其中内筒41、外筒42之间的配合间隙要满足灵活滑动和垂直导向的作用,同时缓冲器4要满足抗拉伸疲劳的要求,所述缓冲器4下拉行程不低于70mm。所述缓冲器4为四个,且平均分布在所述筒体1外侧,受力均匀支撑效果更好,而且所能承载的重量更大。所述阀芯2为中空结构,不仅减轻了阀芯2的重量而且还降低了制造成本,所述承载杆6穿于所述阀芯2内、且与所述圆柱部23连接,加强阀芯2与承载杆6的连接。该出料器还包括上盖5,所述支撑梁3与所述上盖5固定连接,所述上盖设有进料口,减少粉尘的扩散。该出料器还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围于所述筒体1上端,方便连接溜管与筒体1,防止了粉尘扩散。当然本专利技术也可以应用在其他能够产生粉尘污染的生产领域,如煤矿领域、建筑工地或是饲料加工厂等。另外,上盖5、筒体1、阀芯2安装保证同心度,空载状态阀芯2与筒体1间隙不超过3mm;完成装配前,各部件喷砂防腐(Sa2标准),喷漆防腐,漆膜厚度不低于200um;装配完成后,需要对缓冲器拉伸做抗拉测试;各承重部位焊缝需要使用碱性焊条,并作做磁粉探伤。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应用广泛,采用真空原理将散粮形成密实的料柱,从而大大减少了粉尘的产生,而且也减少了重量的损失。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抑尘出料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阀芯、支撑梁及缓冲器,所述缓冲器一端与所述支撑梁连接,所述缓冲器另一端与所述筒体连接,所述筒体为漏斗形状,所述筒体下端设有圆形出料口,所述阀芯设于所述筒体内,所述阀芯包括圆锥部、圆台部及圆柱部,所述圆锥部的尖端与所述筒体上端相对应、且与支撑梁连接,所述圆台部下底面与所述圆锥部底面面积相同、且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圆柱部底面与所述圆台部上底面面积相同、且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圆柱部与所述筒体下端相对应,所述圆台部下底面直径大于所述圆形出料口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尘出料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阀芯、支撑梁及缓冲器,所述缓冲器一端与所述支撑梁连接,所述缓冲器另一端与所述筒体连接,所述筒体为漏斗形状,所述筒体下端设有圆形出料口,所述阀芯设于所述筒体内,所述阀芯包括圆锥部、圆台部及圆柱部,所述圆锥部的尖端与所述筒体上端相对应、且与支撑梁连接,所述圆台部下底面与所述圆锥部底面面积相同、且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圆柱部底面与所述圆台部上底面面积相同、且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圆柱部与所述筒体下端相对应,所述圆台部下底面直径大于所述圆形出料口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尘出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设有承载杆,所述承载杆与所述支撑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尘出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杆通过V型连杆与所述支撑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尘出料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矣天,
申请(专利权)人:乐矣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