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校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0356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4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管制作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钢管校直装置,包括:底座、压力机组件、至少两个升降输送辊组件、至少一个升降旋转辊组件及两个校直组件;压力机组件可升降地安装在底座中部,至少两个升降输送辊组件安装在底座上,且分别位于压力机组件的两侧,升降旋转辊组件安装在底座上;两个校直组件分别位于压力机组件的两侧,校直组件包括:校直模座和校直模具,校直模具活动地安装在校直模座上,校直模具与待校直钢管的接触面的边缘呈弧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钢管校直装置可以避免校直模具边缘刮伤钢管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管制造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钢管校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钢管行业中,需要对生产出来的钢管或受损弯曲的钢管进行校直,传统的钢管校直设备一般只配备有两个固定的校直模具安装位置,使得钢管某些位置不能进行校直处理,钢管校直处理范围小;而且传统的钢管校直设备中校直模具是固定的,钢管受压弯曲的过程中,钢管会与校直模具之间形成夹角,校直模具边缘容易刮伤管体表面。因此一种改进的方式如图1所示,是将校直组件50的校直模具和校直模座活动连接,使得钢管与校直模具表面保持线接触,但是在校直模具活动过程中,或弯曲的钢管在旋转过程中,或钢管弯折比较大且超过校直模具活动行程时,校直模具与钢管的接触面的边缘仍然很容易刮伤钢管表面,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钢管校直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管校直时易刮伤管体表面的问题。本技术的钢管校直装置,包括:底座、压力机组件、至少两个升降输送辊组件、至少一个升降旋转辊组件及两个校直组件;所述压力机组件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中部,至少两个升降输送辊组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分别位于所述压力机组件的两侧,升降旋转辊组件安装在底座上;所述两个校直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压力机组件的两侧,所述校直组件包括:校直模座和校直模具,所述校直模具活动地安装在所述校直模座上,所述校直模具与待校直钢管的接触面的边缘呈弧形。其中,所述校直模具两侧分别设有支承块,校直模座两侧设有与所述支承块相对的固定块,在支承块与固定块之间设有相互平行的铰接油缸和支撑板,铰接油缸的两端分别与支承块和固定块相铰接,支撑板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块上,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支承块之间存在间隙。其中,所述底座上还设有滑轨,所述滑轨平行于所述两个校直模具中心的连线,所述两个校直组件的校直模座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轨上。其中,还包括驱动校直模座在滑轨上移动的驱动马达。其中,还包括位于喷油器,所述喷油器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校直模座上,且位于校直模具上方。其中,包括四个升降输送辊组件,所述四个升降输送辊组件间隔相同距离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两两一组分别位于压力机组件两侧。其中,包括两个升降旋转辊组件,所述两个升降旋转辊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压力机组件两侧。本技术的钢管校直装置的校直模具活动地安装在所述校直模座上,校直模具能自适应钢管的形状变化进行摆动,使校直模具与钢管表面始终保持面接触,从而可以避免校直模具边缘刮伤钢管表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的一种钢管校直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钢管校直装置的校直组件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校直模具表面的节目形状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钢管校直装置的另一种校直组件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钢管校直装置,包括:底座10、压力机组件20、至少两个升降输送辊组件30、至少一个升降旋转辊组件40及两个校直组件50。压力机组件20可升降地安装在底座10中部,至少两个升降输送辊组件30安装在底座10上,且分别位于压力机组件20的两侧,升降旋转辊组件40安装在底座10上。两个校直组件50分别位于压力机组件20的两侧,校直组件50包括:校直模座51和校直模具52(半圆形模具)。校直模具52活动地安装在校直模座51上,且校直模具52与待校直钢管的接触面的边缘呈弧形,表面边缘截面具体形状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钢管校直装置的校直模具52活动地安装在校直模座51上,校直模具52能自适应钢管的形状变化进行摆动,使校直模具52与钢管表面始终保持面接触,但在摆动过程中,为避免接触面的边缘对钢管表面刮伤,校直模具52与待校直钢管的接触面的边缘呈弧形,接触面的边缘也不会刮伤钢管,从而可以避免校直模具52边缘刮伤钢管表面。本实施例中,两个校直组件50为分别位于底座10沿钢管放置方向的两端,校直模座51与校直模具52是可升降活动地连接在一起。具体地,校直模具52两侧分别设有支承块53,校直模座51两侧设有与支承块53相对的固定块54,在支承块53与固定块54之间设有相互平行的铰接油缸55和支撑板56(铰接油缸55和支撑板56的轴线相互平行)。铰接油缸55的两端分别与支承块53和固定块54相铰接,支撑板56下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块54上,支撑板56上端与支承块53之间存在间隙。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校直模具52与校直模座51是柔性连接在一起,在外力作用下,校直模具52可以相对校直模座51摆动,钢管进行校直时,校直模具52能自适应钢管的形状变化进行摆动,使校直模具52与钢管表面始终保持面接触,从而可以避免校直模具52边缘刮伤钢管表面。为了能对钢管的不同弯曲部位进行校直,底座10上还设有滑轨(图中未示出),滑轨平行于两个校直模具52中心的连线,即滑轨与钢管放置后钢管的轴线方向平行,两个校直组件的校直模座51可滑动地安装在滑轨上。为方便滑动,在底座10上还设有驱动校直模座51沿钢管轴线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马达,本实施中驱动马达可采用链传动的方式带动校直模座51往复移动,如此通过调节校直组件50的位置,便可实现对钢管的不同弯曲部位进行校直。在底座10上,前后间隔相同距离设置四个升降输送辊组件30,压力机组件20两侧各两个,升降输送辊组件30工作可带动钢管前后水平移动,完成钢管的送入送出。在底座10上,压力机组件20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升降旋转辊组件40,升降旋转辊组件40用以带动钢管旋转,使钢管受弯曲的部分旋转到预定的位置。其中,升降输送辊组件30包括水平设置的输送辊31、与输送辊31传动连接的驱动部件及驱动输送辊31上下升降的液压机构,输送辊31轴线与钢管轴线相垂直。升降旋转辊组件40包括水平间隔设置的两个旋转辊41、与其中一旋转辊41传动连接的驱动部件及驱动两个旋转辊41上下升降的液压机构,旋转辊41轴线与钢管轴线相平行,驱动部件可采用常规减速电机。如图4所示,钢管校直装置还包括位于喷油器60,喷油器60通过支架70安装在校直模座51上,且位于校直模具52上方。喷油器60用于定期向校直模具52与钢管的接触面喷洒润滑油,避免钢管在旋转过程中与校直模具52表面摩擦过大而产生划痕。本实施例的钢管校直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先通过升降输送辊组件30将待校直的钢管送入,将钢管两端置于校直模具52上,然后利用升降旋转辊组件40将钢管弯曲部位的最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管校直装置,包括:底座、压力机组件、至少两个升降输送辊组件、至少一个升降旋转辊组件及两个校直组件;所述压力机组件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中部,至少两个升降输送辊组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分别位于所述压力机组件的两侧,升降旋转辊组件安装在底座上;所述两个校直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压力机组件的两侧,所述校直组件包括:校直模座和校直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校直模具活动地安装在所述校直模座上,所述校直模具与待校直钢管的接触面的边缘呈弧形,还包括喷油器,所述喷油器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校直模座上,且位于所述校直模具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校直装置,包括:底座、压力机组件、至少两个升降输送辊组件、至少一个升降旋转辊组件及两个校直组件;所述压力机组件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中部,至少两个升降输送辊组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分别位于所述压力机组件的两侧,升降旋转辊组件安装在底座上;所述两个校直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压力机组件的两侧,所述校直组件包括:校直模座和校直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校直模具活动地安装在所述校直模座上,所述校直模具与待校直钢管的接触面的边缘呈弧形,还包括喷油器,所述喷油器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校直模座上,且位于所述校直模具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直模具两侧分别设有支承块,校直模座两侧设有与所述支承块相对的固定块,在支承块与固定块之间设有相互平行的铰接油缸和支撑板,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蜀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瑜煌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