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齿轮泵,特别地用于机动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液压回路,该内齿轮泵包括具有第一流体端口和第二流体端口的壳体、安装在壳体中且安装成能够围绕内转子轴线旋转并且具有外齿的内转子以及能够在壳体中围绕外转子轴线旋转并且具有与内转子的外齿啮合以产生泵作用的内齿的外转子。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液压回路,特别地用于机动车辆动力传动系统,该液压回路具有所述类型的内齿轮泵。
技术介绍
对于机动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液压回路而言,已知使用齿轮泵形式的液压泵。关于齿轮泵,要在外齿轮泵、内齿轮泵和齿环泵之间进行一般性的区别。表述“内齿轮泵”在本例中旨在包含表述“齿环泵”。在两种泵类型中,内转子和外转子均相对于彼此偏心地运转。在齿环泵的情况下,内齿通常比外齿精确地多一个齿。在其他内齿轮泵中,内齿上的齿数比外齿上的齿数大得更多,其中齿借助于镰形结构进行密封。这种泵通常是已知的。在机动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液压回路中,这种泵可以特别地通过驱动例如内转子的电动马达电力驱动。本文中,泵用于例如产生用于液压致动器装置的工作压力。这种泵的另一用途是向离合器和变速器部件供应润滑油和/或冷却油。在很多应用中,存在要向其提供补给的许多部件,这些部件应该根据操作或计划供给特定体积流量的油。这些部件各自可以被视为液压消耗件。例如,一个液压消耗件可能用于润滑和/或冷却双离合器变速箱,而另一个液压消耗件由驱动马达的冷却回路形成,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齿轮泵(10),特别地用于机动车辆动力传动系统(60)的液压回路(74),所述内齿轮泵(10)具有:‑壳体(12),所述壳体(12)具有第一流体端口(22)和第二流体端口(24),‑内转子(14),所述内转子(14)安装在所述壳体(12)中且安装成能够围绕内转子轴线(32)旋转,并且所述内转子(14)具有外齿,以及‑外转子(16),所述外转子(16)能够在所述壳体(12)中围绕外转子轴线(36)旋转,并且所述外转子(16)具有与所述内转子(14)的所述外齿啮合以产生泵作用的内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轮泵(10)还具有环形元件(20),所述环形元件(20)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12)中并且能够在第一位置(DP1)与第二位置(DP2)之间枢转,其中,在所述壳体(12)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三流体端口(26),其中,所述第三流体端口(26)相对于所述环形元件(20)布置成使得:在所述环形元件(20)的所述第一位置(DP1)中,所述第三流体端口(26)连接至所述第二流体端口(24),并且在所述第二位置(DP2)中,所述第三流体端口与所述第二流体端口(24)分开。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20 DE 102013110400.21.一种内齿轮泵(10),特别地用于机动车辆动力传动系统(60)的
液压回路(74),所述内齿轮泵(10)具有:
-壳体(12),所述壳体(12)具有第一流体端口(22)和第二流体端
口(24),
-内转子(14),所述内转子(14)安装在所述壳体(12)中且安装成
能够围绕内转子轴线(32)旋转,并且所述内转子(14)具有外齿,以及
-外转子(16),所述外转子(16)能够在所述壳体(12)中围绕外转
子轴线(36)旋转,并且所述外转子(16)具有与所述内转子(14)的所
述外齿啮合以产生泵作用的内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齿轮泵(10)还具有环形元件(20),所述环形元件(20)以
可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12)中并且能够在第一位置(DP1)与第
二位置(DP2)之间枢转,其中,在所述壳体(12)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
三流体端口(26),其中,所述第三流体端口(26)相对于所述环形元件
(20)布置成使得:在所述环形元件(20)的所述第一位置(DP1)中,
所述第三流体端口(26)连接至所述第二流体端口(24),并且在所述第
二位置(DP2)中,所述第三流体端口与所述第二流体端口(24)分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齿轮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2)
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四流体端口(28),其中,所述第四流体端口(28)
相对于所述环形元件(20)布置成使得:在所述环形元件(20)的所述第
二位置(DP2)中,所述第四流体端口(28)连接至所述第二流体端口(24),
并且在所述第一位置(DP1)中,所述第四流体端口与所述第二流体端口
(24)分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元件
(20)安装在所述壳体(12)中且安装成能够在第一旋转位置(DP1)与
第二旋转位置(DP2)之间围绕环形元件轴线(32)旋转,并且所述环形
元件(20)具有用于以可旋转的方式接纳所述外转子(16)的转子容座(34),
其中,所述转子容座(34)关于所述环形元件轴线(32)偏心地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内齿轮泵,其特征在于,不管
\t所述内转子(14)的旋转方向如何,所述第一流体端口(22)都呈吸入端
口的形式,并且不管所述内转子(14)的所述旋转方向如何,所述第二流
体端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施魏厄,托马斯·霍夫迈斯特,斯文·舒斯特,霍尔格·贝格,
申请(专利权)人:格特拉格传动机构和齿轮工厂赫尔曼·哈根迈尔有限公司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