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空气排出口的次摆线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49421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4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利用设置在较外转子2的内切圆31更靠内周侧的位置的第1空气排出口22-1、以及设置在较内转子3的外切圆32更靠外周侧的位置的第2空气排出口22-2来构成用于排出混入有空气的一部分油的空气排出口22,使得可在与吸入口21及喷出口23均不连通的状态下通过第1空气排出口22-1的面积与第2空气排出口22-2的面积的总和来增大空气排出口22的端口面积,并且还可避免前一步骤的泵室与下一步骤的泵室通过空气排出口22而相连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空气排出口的次摆线泵(trochoidpump),特别是一种优选的用于吸入供给至内燃机(发动机(engine))或变速器(传动装置)等的油、并加以压送(pressure-feed)的次摆线式油泵(oilpump)中的次摆线泵。
技术介绍
通常,在内燃机中,设置有油泵,用于从设置在发动机底部的油底盘(oilpan)向其上方的各机构部供给油。例如,在用于摩托车(motorcycle)、舷外马达(outboardmotor)、机动雪橇(snowmobile)等的四冲程发动机(fourcycleengine)中,大多设置有次摆线型的油泵(次摆线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并且,次摆线泵有时还用于对变速器(传动装置)等供给油。图8是表示使用次摆线泵的油的路径的图。如图8所示,次摆线泵102从吸入口吸入积存在设置于发动机底部的油底盘101内的油,进行加压而从喷出口加以排出。从次摆线泵102排出的油经过滤油器(oilfilter)103供给至各种的各机构部104。然后,使油从各机构部104返回至油底盘101。图9是用于说明次摆线泵102的动作的图。再者,所述图9是专利文献1的图3所示的图,利用一个泵室来表示,混入有空气的油的吸入及压缩的行程(stroke)、空气及一部分油的排出的行程、以及油的喷出的行程。并且,利用斜线表示已装满油的区域。首先,通过内转子13及外转子12绕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如图9(a)所示从吸入口11b开始吸入油,然后通过绕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如图9(b)所示进一步吸入油。其次,如图9(c)所示,从已最大程度地吸入油的状态,进入至空气排出行程。即,如图9(d)所示,泵室与排出口11d开始连通,使所混入的空气及一部分油从排出口11d通过通路11d′而排出。然后,当内转子13及外转子12绕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排出口11d被关闭,而转移至喷出步骤。在喷出步骤中,如图9(e)所示,使剩下的油从喷出口11c喷出,并向各种的各机构部104压送。在这里,从喷出口11c喷出的油的最大容量如图9(c)所示,成为在前一个行程中经压缩的油S的区域。再者,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也揭示有设置与泵外侧连通的排出口,而排出混入至油中的空气的技术。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23177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9-203308号公报如所述专利文献1、2所述,在现有的次摆线泵中,是在吸入步骤与喷出步骤之间设置空气排出步骤,因此,空气排出口设置在吸入口与喷出口之间。通常,在如次摆线泵之类的内啮合齿轮泵中呈如下倾向,即,借由因外转子及内转子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而使油分离至更外侧,并使混入的空气分离至更内侧,因此,将空气排出口设置在更内侧,可提高空气排出效果。然而,如果只是在内侧设置大的空气排出口,则空气排出口会与吸入口连通,从而,借由吸入负压而从空气排出口吸入空气。或者,空气排出口与喷出口连通,借由喷出压力而使喷出压力退避至空气排出口。无论空气排出口与吸入口或喷出口中的哪一个连通,均如上所述,无法吸入或喷出所需的油量、油压,从而导致泵功能下降。由此,不能只是在内侧设置大的空气排出口。因此,需要在吸入口与喷出口之间的有限空间(space)内设置空气排出口,从而,在确保端口面积方面存在限度。由此,端口面积变小,所以存在难以提高空气排出效果的问题。根据用途,有时也追求固定值以上的含有空气的油的排出率,但是有时也无法确保为了实现所述含有空气的油的排出率所需要的端口面积。并且,还存在如下问题:如果空气排出口的端口面积小,则排出阻力增大,转子旋转轴的旋转所需要的扭矩升高。如果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如图10所示(在所述图中,转子绕逆时针方向旋转),在与吸入口210及喷出口230均未连通的位置上勉强设计大的空气排出口220,那么会产生如下问题:前一步骤的泵室240与下一步骤的泵室250通过空气排出口220而相连通,从空气排出口220排出的含有空气的油的排出量变得不固定,使得油的喷出量及喷出压力产生不均,从而无法获得次摆线泵的稳定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达成,目的在于可在与吸入口及喷出口均不连通,并且也不使前一步骤的泵室与下一步骤的泵室连通的情况下增大空气排出口的端口面积,从而可提高空气排出效果,并且降低转子旋转轴的扭矩。为了解决所述问题,在本专利技术中,设为如下:一种带有空气排出口的次摆线泵,包括:吸入口,在吸入步骤中吸入油;空气排出口,在吸入步骤的接下来的空气排出步骤中排出混入有空气的一部分油;以及喷出口,在空气排出步骤的接下来的喷出步骤中喷出油;并且,利用设置在较外转子的内切圆更靠内周侧的位置的第1空气排出口、以及设置在较内转子的外切圆更靠外周侧的位置的第2空气排出口来构成空气排出口。根据如上所述而构成的本专利技术,在与吸入口及喷出口均不连通的状态下设置第1空气排出口及第2空气排出口,从而可通过第1空气排出口及第2空气排出口的总面积,来增大空气排出口的端口面积。并且,不是增大一个空气排出口的面积,而是通过分开设置在不同位置的两个空气排出口来确保大的端口面积,所以还可避免前一步骤的泵室与下一步骤的泵室通过空气排出口而连通的问题。由此,可在与吸入口及喷出口均不连通,并且也不使前一步骤的泵室与下一步骤的泵室连通的情况下,增大空气排出口的端口面积,从而可提高空气排出效果,并且降低转子旋转轴的扭矩。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有空气排出口的次摆线泵的构成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有空气排出口的次摆线泵的构成例的平面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有空气排出口的次摆线泵的动作例的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有空气排出口的次摆线泵所含的空气排出口的另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有空气排出口的次摆线泵所含的空气排出口的另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有空气排出口的次摆线泵的空气排出效果的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有空气排出口的次摆线泵中的转子旋转轴的扭矩的图。图8是表示使用次摆线泵的油的路径的图。图9是用于说明现有的次摆线泵的动作的图。图10是用于说明现有的次摆线泵的问题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有空气排出口的次摆线泵的构成例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2是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带有空气排出口的次摆线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空气排出口的次摆线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外转子,转动自如地配置在所述壳体内;以及内转子,转动自如地配置在所述外转子的内侧,以与所述外转子相配合而进行油的吸入及压送;并且,所述壳体包括:吸入口,在吸入步骤中吸入所述油;空气排出口,在所述吸入步骤的接下来的空气排出步骤中排出混入有空气的一部分油;以及喷出口,在所述空气排出步骤的接下来的喷出步骤中喷出所述油;所述空气排出口包括:第1空气排出口,设置在较所述外转子的内切圆更靠内周侧的位置;以及第2空气排出口,设置在较所述内转子的外切圆更靠外周侧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8.12 JP 2013-1673031.一种带有空气排出口的次摆线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外转子,转动自如地配置在所述壳体内;以及
内转子,转动自如地配置在所述外转子的内侧,以与所述外转子相配合
而进行油的吸入及压送;并且,
所述壳体包括:
吸入口,在吸入步骤中吸入所述油;
空气排出口,在所述吸入步骤的接下来的空气排出步骤中排出混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田宏行内记长彦海保雄矢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三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