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啮合摆线泵摆线齿轮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齿轮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内啮合摆线泵摆线齿轮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内啮合摆线齿轮泵,与其他齿轮泵相比具有结构紧凑,零件少,噪音低,流量脉动小,自吸性能好,寿命长等优点,尤其适合于高转速运转。然而摆线齿轮的设计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国外由于技术封锁,很难获得相关详细的设计资料,而国内有关摆线齿轮一般是测仿和制造,并无专门、完整的设计流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一种在现有条件下,能够设计出效率高、结构科学的内啮合摆线泵摆线齿轮的设计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内啮合摆线泵摆线齿轮设计方法,内啮合摆线泵摆线齿轮分为外齿轮和内齿轮,其先确定外齿轮的最大外圆半径和最薄壁厚,得到外齿轮齿根圆半径,然后由设计流量公式结合假定的齿轮宽度值,得到偏心距对假定齿轮宽度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再由内外齿轮旋转的特殊位置结合偏心距及外齿轮齿根圆半径的数值得到内外齿轮的其余结构参数,然后确定齿数以及创成圆半径和齿形圆半径,再结合摆线齿轮的数学公式即可得到内齿轮齿廓的准确曲线方程。最后通过流量公式确定齿轮厚度。所述的内啮合摆线泵摆线齿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啮合摆线泵摆线齿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内啮合摆线泵摆线齿轮分为外齿轮和内齿轮,先确定外齿轮的最大外圆直径和最薄壁厚,得到外齿轮齿根圆直径,然后由设计流量结合假定的齿轮宽度值,得到偏心距对假定齿轮宽度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再由内啮合摆线齿轮的内外齿轮旋转的特殊位置结合偏心距及外齿轮齿根圆的数值得到内啮合内外齿轮的其余结构参数,然后确定齿数以及创成圆半径和齿形圆半径,再结合摆线齿轮的数学公式即可得到内齿轮齿廓的准确曲线方程,最后通过流量公式确定齿轮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啮合摆线泵摆线齿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内啮合摆线泵摆线齿轮分为外齿轮和内齿轮,先确定外齿轮的最大外圆直径和最薄壁厚,得到外齿轮齿根圆直径,然后由设计流量结合假定的齿轮宽度值,得到偏心距对假定齿轮宽度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再由内啮合摆线齿轮的内外齿轮旋转的特殊位置结合偏心距及外齿轮齿根圆的数值得到内外齿轮的其余结构参数,然后确定齿数以及创成圆半径和齿形圆半径,再结合摆线齿轮的数学公式即可得到内齿轮齿廓的准确曲线方程,最后通过流量公式确定齿轮厚度,具体过程如下:步骤1:确定外齿轮最大外圆半径“R外”根据性能要求,由结构或重量限制,用体积最大原理,推出外齿轮的最大外圆半径;步骤2:确定外齿轮齿根圆半径“Ri2”根据外齿轮最大外圆半径,再结合设计工况下的材料强度,推出外齿轮的最薄壁厚,从而得到外齿轮齿根圆半径;步骤3:确定内外齿轮的偏心距e根据流量计算公式,推导出内啮合摆线内外齿轮的偏心距与齿轮宽度的函数关系“f1”,又因为齿轮宽度在5~25mm之间,从而得到偏心距的一个取值范围,在该范围内,不大于1/2齿形圆半径“a”的值为有效值,因为2e即为外齿轮和内齿轮的全齿高,考虑齿根处强度,使K×2e≤内齿轮齿根圆半径Ri1,其中K为安全系数,取1.2~1.8,再根据内外齿轮结构参数的相互关系,得到K×2e≤Ri2-3e;步骤4:确定内外齿轮其余结构参数内齿轮齿顶圆半径“Re1”,内齿轮齿根圆半径“Ri1”,外齿轮齿顶圆半径“Re2”根据内外齿轮旋转至最小密闭空间的特殊位置,结合偏心距及外齿轮齿根圆半径,推导出内啮合摆线齿轮内外齿轮的结构参数与偏心距及外齿轮齿根圆半径的关系,从而通过已知的外齿轮齿根圆半径和偏心距确定其余结构参数内齿轮齿顶圆半径“Re1”,内齿轮齿根圆半径“Ri1”,外齿轮齿顶圆半径“Re2”;步骤5:确定内啮合摆线齿轮内外齿轮的齿数通过结合流量脉动、结构上的几何限制以及对运转平稳性的要求确定内啮合摆线齿轮内外齿轮的齿数,并要求外齿轮齿数比内齿轮齿数多一齿,即Z2=Z1+1,Z2:外齿轮齿数;Z1:内齿轮齿数;步骤6:确定内啮合摆线齿轮创成圆半径R和齿形圆半径a先根据外齿轮齿顶圆半径Re2与创成圆半径R和齿形圆半径a差值的关系,利用最优系数法,得到创成系数K和弧径系数h,再根据创成系数和弧径系数与创成圆半径和齿形圆半径的关系,即:确定创成圆半径R和齿形圆半径a,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重伯,刘战胜,贺红博,唐艳,王博,李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