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如货车或巴士这样的车辆所使用的重载荷用充气子午线轮胎中,在设置于胎体与胎面部之间的带束层上设置有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帘线角度)的绝对值被设定为0度~5度左右的小角度的加强带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试图利用加强带束来抑制轮胎的径向成长。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165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加强带束的帘线角度为0度~5度左右的小角度的情况下,由于胎面部的形状保持力提高,带束端部的形变减小,所以在带束耐久力方面是有利的。然而,如果加强带束的帘线角度为0度~5度左右的小角度,则轮胎径向的约束力变得过剩,存在轮胎宽度方向的变形增大的倾向。如果轮胎宽度方向的变形增大,则从胎圈部到轮胎截面最大宽度的范围内的变形增大。结果,导致胎圈部的形变增大,胎圈部的脱层等故障产生的难度(胎圈耐久力)降低。负载状态下旋转的轮胎所产生的轮胎宽度方向(横向)的力中的由轮胎结构引起的力被称之为角度效应。例如,在加强带束的帘线角度具有非0度的角度的情况下,产生角度效应(plysteer)。角度效应促进直线前进中的车辆出现想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配置于胎体与胎面部之间的带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束层具备:第一主作用带束;第二主作用带束,其配置于所述第一主作用带束的轮胎径向外侧,且该第二主作用带束具有与所述第一主作用带束的帘线角度相比相对于轮胎周向的朝向不相同的帘线角度;以及加强带束,所述加强带束的帘线角度的绝对值在6度以上且9度以下,如果将所述第一主作用带束的所述帘线角度设为θp1度、将所述第二主作用带束的所述帘线角度设为θp2度、将所述加强带束的帘线角度设为θr度,则满足‑8≤θp1+θp2+θr≤8。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7.29 JP 2015-150102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配置于胎体与胎面部之间的带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束层具备:第一主作用带束;第二主作用带束,其配置于所述第一主作用带束的轮胎径向外侧,且该第二主作用带束具有与所述第一主作用带束的帘线角度相比相对于轮胎周向的朝向不相同的帘线角度;以及加强带束,所述加强带束的帘线角度的绝对值在6度以上且9度以下,如果将所述第一主作用带束的所述帘线角度设为θp1度、将所述第二主作用带束的所述帘线角度设为θp2度、将所述加强带束的帘线角度设为θr度,则满足-8≤θp1+θp2+θr≤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带束的宽度在轮胎截面宽度的50%以上,且比所述第一主作用带束及第二主作用带束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谷田弘到,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