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85861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0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电元件,能够通过抑制导电部件的松弛来长期维持蓄电性能。蓄电元件(10)具备:容器(100)、配置于容器(100)的外侧的端子(正极端子200)或者配置于容器(100)的内侧的集电体(正极集电体120)、贯通容器(100)且与集电体或者端子连接的导电部件(300)、以及对集电体与导电部件(300)或者端子与导电部件(300)进行接合的固定部件(第一固定部件600、第二固定部件8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元件
技术介绍
已知有设置于外部的端子和配置于容器内侧的集电体通过导电部件来连接的蓄电元件。并且,通过对端子与导电部件或者集电体与导电部件进行焊接,由此来确保端子与导电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或者集电体与导电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8246号公报然而,在直接焊接端子与导电部件或者集电体与导电部件时,会对导电部件被铆接的部分即弯曲的部分进行焊接,由于焊接部位的形状不稳定,因此有可能无法可靠地进行焊接。若焊接不稳定,则由于振动、冲击而有可能导致端子与导电部件之间或者集电体与导电部件之间产生松弛。该松弛会引起电阻的增加,从而无法充分发挥蓄电元件的蓄电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抑制端子与导电部件之间或者集电体与导电部件之间的松弛来长期维持蓄电性能的蓄电元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元件具备:容器;配置于容器的外侧的端子或者配置于容器的内侧的集电体;导电部件,贯通容器且与集电体或者端子连接;以及固定部件,对集电体与导电部件进行接合,或者对端子与导电部件进行接合。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利用固定部件来抑制集电体与导电部件之间或者端子与导电部件之间的松弛,从而能够长期维持蓄电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容器的容器主体分离开来表示蓄电元件所具备的各构成要素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正极端子以及负极端子与正极集电体以及负极集电体一起固定于盖体的构成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正极端子周围的构成进行了分解的情况下的各构成要素的分解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正极端子与正极集电体一起固定于盖体的构成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固定部件的简要构成的立体图。图7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固定部件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导电部件、第一固定部件以及第二固定部件的简要构成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导电部件、第一固定部件的简要构成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导电部件、第二固定部件的简要构成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第一固定部件的简要构成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所涉及的第一固定部件的简要构成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所涉及的导电部件、第一固定部件以及第二固定部件的简要构成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所涉及的导电部件、第一固定部件以及第二固定部件的简要构成的剖视图。符号说明10蓄电元件100容器110盖体111容器主体112盖体开口部120正极集电体(集电体)121端子侧配置部122电极体连接部123集电体开口部130负极集电体(集电体)140电极体200正极端子(端子)201负极端子(端子)202、210连结部203、220连接螺栓211第二开口部212第一开口部300、301、300D导电部件310柱部311空间312空间320凸缘部330、330d第一突出部330L棱线340、340d第二突出部400第一密封部件410板状部420筒状部421筒状部开口部500第二密封部件510第二密封部件开口部520第二密封部件凹部600、600A、600B、600C、600D、601第一固定部件610、610a覆盖部611角部620、620b、620c壁部630、630b、630c抵接部631边缘660贯通孔800、800A、800C、800D、801第二固定部件810a覆盖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另外,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一具体例。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方式、制造工序、制造工序的顺序等为一例,并非是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主旨。此外,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之中未记载于表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说明。(实施方式)首先,说明蓄电元件10的构成。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1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10的容器100的容器主体111分离开来表示蓄电元件10所具备的各构成要素的立体图。另外,在这些图中,将Z轴方向作为上下方向来示出,以下存在将Z轴方向作为上下方向来说明的情况,但也考虑由于使用形态而Z轴方向不成为上下方向的情况,因此Z轴方向并不限定于成为上下方向。在以后的图中也是同样的。蓄电元件10是能够充入电力和放出电力的二次电池,更具体而言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另外,蓄电元件10并不限定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可以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外的二次电池,也可以为电容器。如图1以及图2所示,蓄电元件10具备:容器100、正极端子200及负极端子201、正极集电体120及负极集电体130、导电部件300及301、第一固定部件600及601、第二固定部件800及801(参照图3)、以及电极体140。此外,在蓄电元件10的容器100的内部封入有电解液(非水电解质)等液体,但省略了该液体的图示。另外,作为被封入容器100的电解液,只要不是有损蓄电元件10的性能的电解液,则其种类并不特别限制,能够选择各种电解液。容器100由呈矩形筒状且有底的容器主体111、和作为封闭容器主体111的开口的板状部件的盖体110来构成。此外,容器100通过在内部收纳了正极集电体120、负极集电体130以及电极体140等之后对盖体110和容器主体111进行焊接等而成为能够密封内部的容器。另外,盖体110以及容器主体111的材质并不特别限定,但优选为例如不锈钢、铝、铝合金、铁、镀覆钢板等能焊接的金属。电极体140是具备正极、负极和隔离物且能够蓄积电力的部件。正极在正极基材箔上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该正极基材箔是由铝、铝合金等构成的长条带状的金属箔。此外,负极在负极基材箔上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层,该负极基材箔是由铜、铜合金等构成的长条带状的金属箔。此外,隔离物是由树脂构成的微多孔性片。在此,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层中所利用的正极活性物质或负极活性物质层中所利用的负极活性物质,只要是能够吸留释放锂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或负极活性物质即可,能够适当使用公知的材料。并且,电极体140是隔离物夹在负极与正极之间地层状配置的物体被卷绕而形成的,与正极集电体120以及负极集电体130电连接。另外,在图2中,作为电极体140虽然示出剖面为长圆形状,但也可以为圆形形状或椭圆形状。此外,电极体140的形状并不限于卷绕型,也可以为对平板状极板进行层叠的层叠型。正极端子200配置在容器100的外侧,是与电极体140的正极电连接的端子。此外,负极端子201配置在容器100的外侧,是与电极体140的负极电连接的端子。即,正极端子200以及负极端子201是用于将电极体140所蓄积的电力导出至蓄电元件10的外部空间、以及为了在电极体140中蓄积电力而将电力导入至蓄电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蓄电元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元件,具备:容器;配置于所述容器的外侧的端子或者配置于所述容器的内侧的集电体;导电部件,贯通所述容器且与所述集电体或者所述端子连接;和固定部件,对所述集电体与所述导电部件进行接合,或者对所述端子与所述导电部件进行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8.25 JP 2015-166266;2016.06.17 JP 2016-121231.一种蓄电元件,具备:容器;配置于所述容器的外侧的端子或者配置于所述容器的内侧的集电体;导电部件,贯通所述容器且与所述集电体或者所述端子连接;和固定部件,对所述集电体与所述导电部件进行接合,或者对所述端子与所述导电部件进行接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所述导电部件的端部被铆接,在所述导电部件的端部与所述容器之间固定有所述端子或者所述集电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道畑良太志筑隆弘太田直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