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喹唑啉酮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76976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8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喹唑啉酮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1:(2~2.2):1的摩尔比称取靛红酸酐、含羰基化合物以及水合肼为原料;步骤二:将步骤一称取的原料在溶剂中混合后,以纳米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进行加热回流反应;步骤三:将步骤二的反应产物分离提纯后即得到喹唑啉酮席夫碱类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当前合成反应中有毒溶剂,酸碱条件的使用,简化了反应步骤,提高了反应产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喹唑啉酮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喹唑啉酮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含氮的杂环类化合物,大约有150种从天然产物中分离的生物碱具有喹唑啉酮环骨架。这类化合物在抗炎、抗菌、降压、利尿、镇痛等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喹唑啉酮席夫碱类化合物作为喹唑啉酮的一类重要衍生物,其合成方法也广受关注。现有的关于喹唑啉酮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多采用邻氨基苯甲酰肼和醛类化合物为反应底物进行合成,这些合成方法有其优点,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反应组分较多、须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需要加入配体、溶剂毒性大、反应步骤多等。因此,开发一种简洁高效的合成方法,是需要迫切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喹唑啉酮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避免了当前合成反应中酸碱条件以及配体的使用,简化了反应步骤,提高了反应产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喹唑啉酮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1:(2~2.2):1的摩尔比称取靛红酸酐、含羰基化合物以及水合肼为原料;步骤二:将步骤一称取的原料在溶剂中混合后,以纳米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进行加热回流反应;步骤三:将步骤二的反应产物分离提纯后即得到喹唑啉酮席夫碱类化合物。进一步地,所述的靛红酸酐的结构式为:进一步地,所述的含羰基化合物的结构式为:进一步地,所述的喹唑啉酮席夫碱类化合物的结构式为:其中,R为H或Cl,R1和R2选自独立的H、C1-C6烷基、苄基、带有不同取代基的芳香基团,不同取代基的芳香基团包括未取代芳基、未取代杂芳基、带有取代基的芳基或带有取代基的杂芳基,取代基独立地选自C1-C6烷基、C1-C6烷氧基。进一步地,所述溶剂为乙醇、DMSO、DMF、Dioxane、NMP、水,或者乙醇与水按照1:(2.5~4)的体积比混合得到的混合溶剂。进一步地,纳米金属氧化物为纳米氧化铜、纳米氧化铈、纳米四氧化三铁或纳米氧化钛。进一步地,所述的纳米金属氧化物与靛红酸酐的摩尔比为(0.1~0.2):1。进一步地,加热回流反应的温度为76~120℃,时间为5~6h。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靛红酸酐、含羰基化合物、水合肼三组分一步法完成喹唑啉酮席夫碱的合成,使用无毒非均向催化剂金属纳米氧化物作为催化剂,简洁高效,不需要再加入其它氧化剂和配体,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避免了当前合成反应中酸碱条件和配体的使用,简化了反应步骤,提高了反应产率。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所制备的产物的1HNMR谱图;图2为实施例1所制备的产物的13CNMR谱图;图3为实施例2所制备的产物的1HNMR谱图;图4为实施例2所制备的产物的13CNMR谱图;图5为实施例3所制备的产物的1HNMR谱图;图6为实施例3所制备的产物的13CNMR谱图;图7为实施例4所制备的产物的1HNMR谱图;图8为实施例4所制备的产物的13CNMR谱图;图9为实施例5所制备的产物的1HNMR谱图;图10为实施例5所制备的产物的13CNMR谱图;图11为实施例6所制备的产物的1HNMR谱图;图12为实施例6所制备的产物的13CNMR谱图;图13为实施例7所制备的产物的1HNMR谱图;图14为实施例7所制备的产物的13CNMR谱图;图15为实施例8所制备的产物的1HNMR谱图;图16为实施例8所制备的产物的13CNMR谱图;图17为实施例9所制备的产物的1HNMR谱图;图18为实施例9所制备的产物的13CNMR谱图;图19为实施例10所制备的产物的1HNMR谱图;图20为实施例10所制备的产物的13CNMR谱图;图21为实施例11所制备的产物的1HNMR谱图;图22为实施例11所制备的产物的13CNMR谱图。图23为实施例12所制备的产物的1HNMR谱图;图24为实施例12所制备的产物的13CNMR谱图;图25为实施例13所制备的产物的1HNMR谱图;图26为实施例13所制备的产物的13CNMR谱图;图27为实施例14所制备的产物的1HNMR谱图;图28为实施例14所制备的产物的13CNMR谱图;图29为实施例15所制备的产物的1HNMR谱图;图30为实施例15所制备的产物的13CNMR谱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喹唑啉酮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合成路线如下:R为H或Cl,R1和R2选自独立的H、C1-C6烷基、苄基、带有不同取代基的芳香基团,不同取代基的芳香基团包括未取代芳基、未取代杂芳基、带有取代基的芳基或带有取代基的杂芳基,取代基独立地选自C1-C6烷基、C1-C6烷氧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1:(2~2.2):1的摩尔比称取靛红酸酐(如式Ⅰ所示)、含羰基化合物(芳香醛、杂环芳醛或含有羰基的环状化合物,如式Ⅲ所示)以及水合肼(如式Ⅱ所示)为原料;步骤二:将步骤一称取的原料在溶剂(乙醇、DMSO、DMF、Dioxane、NMP、水,或者乙醇与水按照1:(2.5~4)的体积比混合得到的混合溶剂)中混合后,以纳米金属氧化物(纳米氧化铜、纳米氧化铈、纳米四氧化三铁或纳米氧化钛)为催化剂,在76~120℃温度下加热回流5~6h,其中纳米金属氧化物与靛红酸酐的摩尔比为(0.1~0.2):1;步骤三:将步骤二的反应产物分离提纯后即得到喹唑啉酮席夫碱类化合物(如式Ⅳ所示)。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2-苯基-3-(苄亚甲基氨基)-4(1H)-喹唑啉酮的制备将1mmol的靛红酸酐溶于体积比为1:3的乙醇与水混合液溶剂中,加入2.2mmol苯甲醛和1mmol的水合肼,以0.15mmol纳米氧化铜为催化剂,于76℃下加热回流5小时,用TLC监测反应的进行,反应完全后浓缩,经柱层析分离,得到271mg淡黄色固体,产率为83%,所得产品结构式如下:如图1和图2所示,产品核磁表征:13CNMR(101MHz,DMSO)δ160.74(s,1H),151.19(s,2H),146.16(s,1H),139.99(s,1H),134.48(s,1H),134.04(s,2H),130.40(s,2H),128.77(s,4H),128.53–127.95(m,9H),127.29(s,5H),126.31(s,5H),117.81(s,2H),114.75(d,J=11.4Hz,4H),71.70(s,2H).13CNMR(101MHz,DMSO)δ160.74,151.19,146.16,139.99,134.48,134.04,130.40,128.77,128.43,128.25,128.09,127.29,126.31,117.81,114.81,114.69,71.70.实施例22-苯基-3-(4′-醛基-苄亚甲基氨基)-4(1H)-喹唑啉酮的制备将1mmol的靛红酸酐溶于体积比为1:2.5的乙醇与水混合液溶剂中,加入2mmol对苯二甲醛和1mmol的水合肼,以0.1mmol纳米氧化铈为催化剂,于80℃下加热回流6小时,用TLC监测反应的进行,反应完全后浓缩,经柱层析分离,得到268mg淡黄色固体,产率为70%,所得产品结构式如下:如图3和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喹唑啉酮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喹唑啉酮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1:(2~2.2):1的摩尔比称取靛红酸酐、含羰基化合物以及水合肼为原料;步骤二:将步骤一称取的原料在溶剂中混合后,以纳米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进行加热回流反应;步骤三:将步骤二的反应产物分离提纯后即得到喹唑啉酮席夫碱类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喹唑啉酮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1:(2~2.2):1的摩尔比称取靛红酸酐、含羰基化合物以及水合肼为原料;步骤二:将步骤一称取的原料在溶剂中混合后,以纳米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进行加热回流反应;步骤三:将步骤二的反应产物分离提纯后即得到喹唑啉酮席夫碱类化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喹唑啉酮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靛红酸酐的结构式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喹唑啉酮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羰基化合物的结构式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喹唑啉酮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喹唑啉酮席夫碱类化合物的结构式为:其中,R为H或Cl,R1和R2选自独立的H、C1-C6烷基、苄基、带有不同取代基的芳香基团,不同取代基的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程佩马养民刘佳马宇强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