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吹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6380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3 17:37
空气吹出装置具有:壁部(1a、1b)、管道(12)、引导壁(14、16)及气流形成机构(13、17)。在壁部形成有构成吹出空气的吹出口(11、11A)的开口缘部(11a、11b、11c、11d、11e)。管道与吹出口相连,空气在其内部流动。引导壁设于管道中的空气流下游侧部分的内壁,并具有朝向管道的内侧而呈凸形状的壁面。气流形成机构以在管道的内部流动的空气一边沿着引导壁弯曲一边从吹出口吹出的方式,在管道的内部形成沿着引导壁的空气流。开口缘部中的与引导壁的空气流下游侧相连的部分(11b、11e)朝向沿着引导壁弯曲后的空气的从吹出口的吹出方向而成为凸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基于2014年7月14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44170号,其公开内容通过参照而援引于本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吹出空气的空气吹出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将向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吹出空气的除霜吹出口与向乘员吹出空气的吹出口共用化的空气吹出装置。该空气吹出装置具有:与吹出口相连的管道、引导壁、喷嘴及控制流吹出部。引导壁设于管道的吹出口侧部分中的至少车室内侧。喷嘴设于管道的内部。控制流吹出部向喷嘴的空气流上游侧吹出控制流。引导壁是呈凸状地弯曲的形状。喷嘴使主流的流体集中而形成高速的气流。控制流吹出部设于车辆的前方和后方这两侧,并构成为仅从任一方的控制流吹出部吹出控制流。在该空气吹出装置中,通过控制流对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吹出方向进行切换。即,通过从后方向前方吹的出控制流,从而使来自喷嘴的高速的气流靠向车辆的前方侧。由此,从吹出口向前挡风玻璃吹出空气。另一方面,通过从前方向后方吹出控制流,从而使来自喷嘴的高速的气流靠向后方。由此,高速的气流通过附壁效应而沿着引导壁流动,由此弯曲并从吹出口向乘员吹出空气。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1-27397号公报在上述空气吹出装置中,沿着引导壁弯曲后的空气被从吹出口吹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们的研究,在构成吹出口的开口缘部中的与引导壁的空气流下游侧相连的部分为直线状的情况下,该空气向与该直线状的开口缘部垂直的方向吹出。因此,沿着引导壁弯曲后的空气全部平行地从吹出口吹出,有可能无法使空气从吹出口一边扩散一边吹出空气。此外,为了使空气从吹出口一边扩散一边吹出,能够想到在位于管道的最下游部的吹出口设置百叶板等对空气的吹出方向进行调整的调整部件。但是,当在吹出口设置调整部件时,空气会沿着该调整部件流动,因此会阻碍沿着引导壁的空气流。因此,在吹出口仅设置调整部件,无法使空气流沿着引导壁弯曲,并且使空气从吹出口一边扩散一边吹出。这样的不良情况不限于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空气吹出装置,同样也产生于将通过附壁效应而沿着引导壁弯曲的空气从吹出口吹出的其他空气吹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内容,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吹出装置,该空气吹出装置与构成吹出口的开口缘部为直线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空气从吹出口一边扩散一边吹出。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吹出装置具有:壁部、管道、引导壁及气流形成机构。在壁部形成有构成吹出空气的吹出口的开口缘部。管道与吹出口相连,空气在其内部流动。引导壁设于管道中的空气流下游侧部分的内壁,并具有朝向管道的内侧而呈凸形状的壁面。气流形成机构以在管道的内部流动的空气一边沿着引导壁弯曲一边从吹出口吹出的方式,在管道的内部形成沿着引导壁的空气流。开口缘部中的与引导壁的空气流下游侧相连的部分朝向沿着引导壁弯曲后的空气从吹出口吹出的方向而成为凸形状。在此,沿着引导壁弯曲后的空气的从吹出口的吹出方向成为与吹出口的开口缘部垂直的方向。此外,在开口缘部为直线状的情况下,与开口缘部垂直的方向是指直线状的开口缘部的垂线方向,在开口缘部为曲线状的情况下,与开口缘部垂直的方向是指曲线状的开口缘部的切线的垂线方向。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将吹出口的开口缘部的形状设为凸形状,因此能够使沿着引导壁弯曲后的空气从吹出口一边扩散一边吹出。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及空调单元的车辆搭载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空气吹出装置的局部截面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1中的吹出口的配置的车室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的司机座位侧的吹出口的放大图。图5是表示图1的空调单元的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脸部模式时的图1的吹出口及管道的放大图。图7是除霜模式时的图1的吹出口及管道的放大图。图8是除霜模式时的图1的吹出口及管道的放大图。图9是表示比较例的空气吹出装置的司机座位侧的吹出口的俯视图。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的司机座位侧的吹出口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的除霜模式时的来自吹出口的空气吹出方向的示意图,是从车辆的前方观察挡风玻璃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的司机座位侧的吹出口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的司机座位侧的吹出口的俯视图。图15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的司机座位侧的吹出口的俯视图。图16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的司机座位侧的吹出口的俯视图。图17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的吹出口的配置的车室的俯视图。图18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的吹出口的配置的车室的俯视图。图19是图18中的吹出口的放大图。图20是图19中的XX-XX线的剖视图。图21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的吹出口的配置的车室前方部的立体图。图22是圆环板状部件的位置为在管道的内部形成第一状态的气流的位置时的图21中的吹出口的放大图。图23是图22中的XXIII-XXIII线的剖视图。图24是圆环板状部件的位置为在管道的内部形成第二状态的气流的位置时的图21中的吹出口的放大图。图25是图24中的XXV-XXV线的剖视图。图26是第十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的吹出口的放大图。图27是图26中的XXVII-XXVII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彼此中对于相互相同或等同的部分附以相同的符号而进行说明。另外,各图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表示车辆内部的方向。(第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吹出装置适用于搭载于车辆的前方的空调单元的吹出口及管道。如图1、2所示,空气吹出装置10具有:吹出口11,该吹出口11设于仪表板(仪表操纵板)1的上表面部1a中的挡风玻璃2侧的位置;管道12,该管道12连接吹出口11与空调单元20;及气流转向门13,该气流转向门13配置于管道12内。仪表板1是设于车室内的前方的内饰部件,具有上表面部1a和设计面部1b。仪表板1不仅是配置有仪表类的部分,还包含收纳音响、空调的部分在内的配置于车室内的前排座位正面的面板整体。另外,设计面部1b是仪表板1中的从车室内的座位的位置观察到的正面部分,是配置仪表类、方向盘的面。如图3、4所示,吹出口11配置于右舵车辆的司机座位4a的正面和副驾驶座位4b的前方侧正面这两个部位。此外,以下,对配置于司机座位4a的正面的吹出口11进行说明,但配置于副驾驶座位4b的正面的吹出口11也相同。吹出口11是在车宽方向(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细长地延伸的形状。吹出口11在比座位4靠前方的位置与座位4的车宽方向整个区域相对地配置。此外,在图4中,吹出口11中的两根单点划线之间的部分是与座位4相对的部分。图4中的两根单点划线是从座位4的左右两端向前方延长的假想线。另外,如图3所示,仪表板1的上表面部1a具有与挡风玻璃2的边界部3。该边界部3是与挡风玻璃2相接的上表面部1a的端部。边界部3朝向前方,即朝向离开座位4的方向成为凸形状。与此相对,吹出口11在上表面部1a上的形状朝向车辆的后方,即朝向座位4成为凸形状。如图4所示,吹出口11由形成于仪表板1的上表面部1a的开口缘部11a、11b、11c、11d构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上表面部1a构成形成有开口缘部11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空气吹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壁部(1a、1b),所述壁部(1a、1b)形成有构成吹出空气的吹出口(11、11A)的开口缘部(11a、11b、11c、11d、11e);管道(12),所述管道(12)与所述吹出口相连,空气在所述管道(12)的内部流动;引导壁(14、16),所述引导壁(14、16)设于所述管道中的空气流下游侧部分的内壁,并具有朝向所述管道的内侧而呈凸形状的壁面;及气流形成机构(13、17),所述气流形成机构(13、17)以在所述管道的内部流动的空气一边沿着所述引导壁弯曲一边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方式,在所述管道的内部形成沿着所述引导壁的空气流,所述开口缘部中的与所述引导壁的空气流下游侧相连的部分(11b、11e)朝向沿着所述引导壁弯曲后的空气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方向而成为凸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7.14 JP 2014-1441701.一种空气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壁部(1a、1b),所述壁部(1a、1b)形成有构成吹出空气的吹出口(11、11A)的开口缘部(11a、11b、11c、11d、11e);管道(12),所述管道(12)与所述吹出口相连,空气在所述管道(12)的内部流动;引导壁(14、16),所述引导壁(14、16)设于所述管道中的空气流下游侧部分的内壁,并具有朝向所述管道的内侧而呈凸形状的壁面;及气流形成机构(13、17),所述气流形成机构(13、17)以在所述管道的内部流动的空气一边沿着所述引导壁弯曲一边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方式,在所述管道的内部形成沿着所述引导壁的空气流,所述开口缘部中的与所述引导壁的空气流下游侧相连的部分(11b、11e)朝向沿着所述引导壁弯曲后的空气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方向而成为凸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形成机构具有设于所述管道的内部的气流形成部件(13、17),所述气流形成部件在所述管道的内部形成:空气在所述气流形成部件的两侧中的与所述引导壁较近一侧流动的第一流路(12b、12B);及空气在所述气流形成部件的两侧中的与所述引导壁较远一侧流动的第二流路(12a、12A),所述气流形成部件使所述第一流路的流路截面积比例小于所述第二流路的流路截面积比例,从而在所述第一流路中形成高速的气流,并且在所述第二流路中形成低速的气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形成部件构成为能够对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进行切换,该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一流路中形成高速的气流并且在所述第二流路中形成低速的气流,该第二状态在所述管道的内部形成与所述第一状态不同的气流。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具有第一侧的壁和所述第一侧的相反侧的第二侧的壁,所述引导壁设于所述管道的所述第一侧的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慎也关户康裕石黑俊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