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承载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99237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4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弹性承载鞍,包括承载鞍本体、鞍面、横向定位止挡、定位孔以及弹性垫,所述鞍面设置于承载鞍本体内壁,所述横向定位止挡凸起于鞍面并设置于所述鞍面两侧,所述定位孔设置于鞍面顶部,所述弹性垫通过定位孔嵌入在鞍面内。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弹性承载鞍,降低了对产品制造精度的要求,对承载鞍的铸造缺陷有更高的容忍度,有效降低制造成本,能更好地配合轴承,改善轴承受力工况,降低轴承损伤,采用组合式结构,检修方便,采用弹性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隔离高频振动,提高零部件使用寿命,改善车辆运行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货车转向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性承载鞍
技术介绍
承载鞍是货车转向架关键零部件之一,置于侧架导框内、侧架10与轴承11间,起到连接轮对和侧架10的作用,简化了侧架10结构,使得轮对相对于侧架10在水平面内可以相对有限运动,降低了轮轨作用力,提高了车辆运行安全性。目前铁路货车转向架承载鞍为铸造整体式结构,承载鞍组装后,轴承11与承载鞍内壁的鞍面配合,起到传递作用力和轮对定位的作用。由于承载鞍鞍面与轴承11间为刚性接触,对承载鞍两个鞍面的同轴度和半径差精度要求很高,加工后需要用专用设备进行检测。承载鞍与轴承11间为刚性配合连接,鞍面的加工精度高,现有工艺及设备很难达到;鞍面加工后需要采用专用设备检测,制造成本高。同时,铸件容易存在铸造缺陷,由于承载鞍鞍面精度要求,加工完成后若缺陷出现在鞍面上,只能报废,不能采用焊接工艺进行修复,进一步提高了制造成本。另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鞍面与轴承11接触不均匀现象,造成轴承11受力不均而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弹性承载鞍,降低了对产品制造精度的要求,对承载鞍的铸造缺陷有更高的容忍度,有效降低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弹性承载鞍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性承载鞍,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鞍本体、鞍面、横向定位止挡、定位孔以及弹性垫,所述鞍面设置于承载鞍本体内壁,所述横向定位止挡凸起于鞍面并设置于所述鞍面两侧,所述定位孔设置于鞍面顶部,所述弹性垫通过定位孔嵌入在鞍面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承载鞍,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鞍本体、鞍面、横向定位止挡、定位孔以及弹性垫,所述鞍面设置于承载鞍本体内壁,所述横向定位止挡凸起于鞍面并设置于所述鞍面两侧,所述定位孔设置于鞍面顶部,所述弹性垫通过定位孔嵌入在鞍面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承载鞍,其特征在于,所述鞍面有两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承载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得荣何永红雷恩强王磊伏旭宗邬勇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瑞铁轨道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