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76072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8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接触器,包括金属外壳、塑料座板、静接触点、帽罩、金属芯杆、动接触片和电磁铁组件,金属芯杆的上端位于动接触片的上方间隔设有下绝缘垫圈和上绝缘垫圈,上、下绝缘垫圈之间设有压力弹簧,金属芯杆上端固定设有绝缘衬套,绝缘衬套沿纵向的高度大于动接触片和下绝缘垫圈的高度之和,动接触片固定于绝缘衬套的下端外周面上,下绝缘垫圈固定于绝缘衬套的上端外周面上。该直流接触器将绝缘衬套的高度增加,使其穿过绝缘垫圈,金属芯杆的爬电距离从而增加,最终提高动接触片与金属壳体之间的介质耐压,使产品可以在高介质环境中应用,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应用范围,并减少击穿及损坏风险,提高直流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直流接触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直流接触器,参阅图1-2,包括金属外壳116和固定于该金属外壳116上端开口的塑料座板114,该塑料座板上侧面上固定有静接触点104和帽罩101,金属芯杆107沿纵向活动穿置于塑料座板114中,金属芯杆107的上端伸入帽罩101内,下端伸入金属外壳116内,金属芯杆107上端通过绝缘衬套113固定设有动接触片103,动接触片位于静接触点上方,金属芯杆107下端上依次设动铁芯115、回复弹簧106和静铁芯108,动铁芯115与金属芯杆固定连接,金属芯杆107末端活动容置于静铁芯108内,回复弹簧106套设于金属芯杆107上且两端分别抵紧动铁芯115和静铁芯108,静铁芯108外还设有线圈105。当线圈通断电时,动、静铁芯之间产生的力的作用驱动金属芯杆107上下往返运动,从而带动固定于金属芯杆上的动接触片与一对静接触点接触或断开,实现直流接触器的通断电。金属芯杆上端动接触片上通过绝缘垫圈111设有用于给动接触片提供接触压力的压力弹簧102。该结构中,金属芯杆和静接触片之间虽然通过绝缘衬套112连接,但该绝缘衬套和绝缘垫圈之间难免具有间隙,金属芯杆107和动接触片104之间的爬电距离即绝缘衬套的厚度,由于该绝缘衬套的厚度有限,使得金属芯杆107和动接触片104之间的介质耐压受限,限制了产品的应用范围,难以适应严酷的工作环境,易发生击穿、损坏等设备故障问题,从而影响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流接触器,能够提高金属芯杆与接触点片之间的电气间隙及介质耐压,从而提高接触器的可靠性,大幅度降低接触器强电串入被击穿损坏的风险。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流接触器,包括金属外壳和固定于该金属外壳上端开口的塑料座板,该塑料座板的上侧面上固定有一对静接触点和起密封作用的帽罩,金属芯杆沿纵向活动穿置于所述塑料座板中,该金属芯杆的上端伸入所述帽罩内,下端伸入所述金属外壳内,该金属芯杆上端固定有动接触片,该动接触片位于一对所述静接触点的上方,所述金属外壳内设有电磁铁组件,该电磁铁组件能够驱动该金属芯杆沿纵向往返运动以使所述动接触片与两个静接触点同时导通或断开,所述金属芯杆的上端位于所述动接触片的上方间隔设有下绝缘垫圈和上绝缘垫圈,上、下绝缘垫圈之间设有用于给所述动接触片提供接触压力的压力弹簧,所述金属芯杆上端固定设有绝缘衬套,该绝缘衬套沿纵向的高度大于所述动接触片和下绝缘垫圈的高度之和,所述动接触片固定于该绝缘衬套的下端外周面上,所述下绝缘垫圈固定于该绝缘衬套的上端外周面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衬套和下绝缘垫圈之间还设有绝缘垫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衬套的下端外周面向外延伸形成台阶,所述动接触片和下绝缘垫圈依次设于该台阶上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绝缘垫圈由开口销固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衬套下方设有金属垫圈,该金属垫圈固定套设于所述金属芯杆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磁铁组件包括动铁芯、静铁芯、回复弹簧和线圈,所述金属芯杆的下端依次传套于动铁芯、回复弹簧和静铁芯内,该动铁芯固定于该金属芯杆上,该静铁芯固定于所述金属外壳底部,该回复弹簧的两端分别弹性抵紧所述动铁芯和静铁芯,所述线圈位于所述静铁芯和动铁芯外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芯杆位于所述上绝缘垫圈上方还设有第一固定垫圈和第二固定垫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绝缘衬套和绝缘垫圈的结构作调整,即将绝缘衬套的高度增加,使其穿过绝缘垫圈,金属芯杆的爬电距离从而增加,最终提高动接触片与金属壳体之间的介质耐压,使产品可以在高介质环境中应用,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应用范围,并减少击穿及损坏风险,提高直流接触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直流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统直流接触器所述金属芯杆与动接触片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金属芯杆与动接触片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金属芯杆与动接触片另一种形式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101——帽罩102——压力弹簧103——动接触片104——塑料座板105——线圈106——回复弹簧107——金属芯杆108——静铁芯109——第一固定垫圈110——第二固定垫圈111——下绝缘垫圈112——绝缘衬套113——金属垫圈114——塑料座板115——动铁芯116——金属外壳117——上绝缘垫圈118——绝缘垫块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即但凡以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范围之内。参阅图3-4,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直流接触器,包括金属外壳116和固定于该金属外壳上端开口的塑料座板114,该塑料座板的上侧面上固定有一对静接触点104和起密封作用的帽罩101,金属芯杆107沿纵向活动穿置于塑料座板114中,该金属芯杆107的上端伸入帽罩101内,下端伸入金属外壳116内,该金属芯杆上端固定有动接触片103,该动接触片位于一对静接触点的上方,所述金属外壳116内设有电磁铁组件,该电磁铁组件能够驱动该金属芯杆沿纵向往返运动以使所述动接触片与两个静接触点同时导通或断开。该电磁铁组件包括动铁芯115、静铁芯108、回复弹簧106和线圈105,金属芯杆107的下端依次传套于动铁芯、回复弹簧和静铁芯内,该动铁芯固定于该金属芯杆上,该静铁芯固定于所述金属外壳底部,该回复弹簧的两端分别弹性抵紧动铁芯和静铁芯,线圈位于所述静铁芯和动铁芯外周。线圈通、断电时,动、静铁芯产生电磁力,使得动铁芯带动金属芯杆107沿其轴线往返运动,从而带动动接触片上下运动以与一对静触点实现接通或断开,从而实现开闭功能。金属芯杆107的上端位于动接触片的上方间隔设有下绝缘垫圈111和上绝缘垫圈117,该上、下绝缘垫圈之间设有用于给动接触片提供接触压力的压力弹簧102。金属芯杆107上端固定设有绝缘衬套112,该绝缘衬套沿纵向的高度大于动接触片103和下绝缘垫圈111的高度之和,动接触片103固定于该绝缘衬套的下端外周面上,下绝缘垫圈111固定于该绝缘衬套的上端外周面上。本技术改变传统结构模式中绝缘衬套只设置在金属芯杆位于动接触片内的部分上,而是将绝缘衬套的长度拉长,使其向上延伸并穿出下绝缘垫圈,从而使金属芯杆与动接触片之间的爬电距离增大,参阅图2,该传统的爬电距离为a,而本技术中的爬电距离则为a+b,或c+d,可见,该距离相对传统的爬电距离大大增加,从而使得动接触片与金属壳体之间的耐压值大大提高,使得该直流接触器可以应用在搞介质耐压的环境,大幅度提高产品的应用范围,减少击穿及损坏风险,提高直流接触器的使用寿命。为了进一步提高金属芯杆和动接触片之间的爬电距离,可以在所述绝缘衬套112和下绝缘垫圈111之间设绝缘垫块118,参阅图5,此时下绝缘垫圈111可以采用非绝缘材质,如金属材料,也可以采用塑料等绝缘材质。为了更好的固定动接触片,在绝缘衬套的下端外周面向外延伸形成台阶,动接触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流接触器,包括金属外壳(116)和固定于该金属外壳上端开口的塑料座板(114),该塑料座板的上侧面上固定有一对静接触点(104)和起密封作用的帽罩(101),金属芯杆(107)沿纵向活动穿置于所述塑料座板(114)中,该金属芯杆(107)的上端伸入所述帽罩(101)内,下端伸入所述金属外壳(116)内,该金属芯杆上端固定有动接触片(103),该动接触片位于一对所述静接触点的上方,所述金属外壳(116)内设有电磁铁组件,该电磁铁组件能够驱动该金属芯杆沿纵向往返运动以使所述动接触片与两个静接触点同时导通或断开,所述金属芯杆的上端位于所述动接触片的上方间隔设有下绝缘垫圈(111)和上绝缘垫圈(117),上、下绝缘垫圈之间设有用于给所述动接触片提供接触压力的压力弹簧(102),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芯杆上端固定设有绝缘衬套(112),该绝缘衬套沿纵向的高度大于所述动接触片和下绝缘垫圈的高度之和,所述动接触片固定于该绝缘衬套的下端外周面上,所述下绝缘垫圈固定于该绝缘衬套的上端外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接触器,包括金属外壳(116)和固定于该金属外壳上端开口的塑料座板(114),该塑料座板的上侧面上固定有一对静接触点(104)和起密封作用的帽罩(101),金属芯杆(107)沿纵向活动穿置于所述塑料座板(114)中,该金属芯杆(107)的上端伸入所述帽罩(101)内,下端伸入所述金属外壳(116)内,该金属芯杆上端固定有动接触片(103),该动接触片位于一对所述静接触点的上方,所述金属外壳(116)内设有电磁铁组件,该电磁铁组件能够驱动该金属芯杆沿纵向往返运动以使所述动接触片与两个静接触点同时导通或断开,所述金属芯杆的上端位于所述动接触片的上方间隔设有下绝缘垫圈(111)和上绝缘垫圈(117),上、下绝缘垫圈之间设有用于给所述动接触片提供接触压力的压力弹簧(102),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芯杆上端固定设有绝缘衬套(112),该绝缘衬套沿纵向的高度大于所述动接触片和下绝缘垫圈的高度之和,所述动接触片固定于该绝缘衬套的下端外周面上,所述下绝缘垫圈固定于该绝缘衬套的上端外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承盛吴芳潘乔旭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力源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