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陶瓷罩与引出端的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43447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1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陶瓷罩与引出端的固定结构,包括陶瓷罩和引出端,在陶瓷罩上设有用于安装引出端的第一通孔,所述引出端的上部设有凸沿;该固定结构还包括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引出端的下端依次穿过陶瓷罩的第一通孔和固定片的第二通孔,并使引出端的凸沿压在陶瓷罩的第一通孔的上沿处,固定片固定在引出端的下部并顶在陶瓷罩的第一通孔的下沿处。本发明专利技术取消了原有的钎焊结构,能够降低制作难度和制作成本,而且,通过增加弹簧垫圈能够方便地进行触点间隙的调整;也能够有效保护装配过程中陶瓷罩不被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流接触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陶瓷罩与引出端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接触器是一种自动化的控制电器,它是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直流接触器通常包括陶瓷罩和引出端,其中,陶瓷罩采用陶瓷材料制作而成,引出端采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引出端用来安装静触点,在陶瓷罩上则设有用于安装引出端的通孔,该通孔是连通在陶瓷罩的内腔与外部空间之间,引出端的一端通过该通孔伸入到陶瓷罩的内腔,引出端的另一端则保留在陶瓷罩的外部空间中,引出端需要固定在陶瓷罩上。现有技术的直流接触器的陶瓷罩与引出端的固定是采用钎焊方式来实现,钎焊是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母材熔化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实现连接焊件的方法。现有技术的直流接触器的陶瓷罩与引出端的固定结构实际上就是一种钎焊结构,这种固定结构主要存在如下弊端:1、由于钎焊的要求高,因而造成了制作的繁琐和制作成本的上升;2、在引出端钎焊固定的过程中,难以进行引出端高度位置的调整,也就是说,难以进行触点间隙的调整;3、由于陶瓷材料弹性小,引出端直接与陶瓷罩固定,容易损坏器件(即陶瓷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陶瓷罩与引出端的固定结构,通过结构改良,取消了原有的钎焊结构,一方面,能够降低制作难度和制作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方便地进行触点间隙的调整;而且能够有效保护装配过程中陶瓷罩不被损坏。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陶瓷罩与引出端的固定结构,包括陶瓷罩和引出端,在陶瓷罩上设有用于安装引出端的第一通孔,所述引出端的上部设有凸沿;该固定结构还包括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引出端的下端依次穿过陶瓷罩的第一通孔和固定片的第二通孔,并使引出端的凸沿压在陶瓷罩的第一通孔的上沿处,固定片固定在引出端的下部并顶在陶瓷罩的第一通孔的下沿处。该固定结构还包括弹簧垫圈,所述弹簧垫圈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引出端的下端依次穿过弹簧垫圈的第三通孔、陶瓷罩的第一通孔和固定片的第二通孔,并使引出端的凸沿将弹簧垫圈压在陶瓷罩的第一通孔的上沿处。所述陶瓷罩的第一通孔为腰形结构,所述引出端的中间段设为与陶瓷罩的第一通孔相匹配的腰形结构,以在引出端的中间段与陶瓷罩的第一通孔相配合时,有效提高扭矩。所述弹簧垫圈的第三通孔为腰形结构,并与引出端的中间段部分的上端相配合,所述引出端的中间段接到引出端的凸沿处。所述固定片的第二通孔为腰形结构,并与引出端的中间段部分的下部相配合。所述弹簧垫圈的第三通孔为圆形结构,并与引出端的中间段上方的第一圆形柱相配合,所述第一圆形柱设在引出端的凸沿与引出端的中间段之间。所述固定片的第二通孔为圆形结构,并与引出端的中间段下方的第二圆形柱相配合;所述第二圆形柱设在引出端的下端。所述固定片与引出端的下部之间为过盈配合相固定。所述固定片与引出端的下部之间为电阻焊接相固定。所述固定片与引出端的下部之间为铆接相固定,在引出端的下部还设有用于铆接的台阶。所述引出端的凸沿还设有用于点胶的固定槽,该固定槽环设于引出端的凸沿的周边。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陶瓷罩、引出端和固定片来构成陶瓷罩与引出端的固定结构,且在固定片上设有第二通孔;将引出端的下端依次穿过陶瓷罩的第一通孔和固定片的第二通孔,并使引出端的凸沿压在陶瓷罩的第一通孔的上沿处,固定片固定在引出端的下部并顶在陶瓷罩的第一通孔的下沿处。本专利技术的这种通过机械方式固定的固定结构,消除了原有钎焊要求高,造成制作的繁琐和制作成本的上升的弊端,能够有效降低制作难度和制作成本。2、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将弹簧垫圈垫在引出端的凸沿与陶瓷罩的第一通孔的上沿之间,利用其形成的弹力和以及对弹力的调整,即可以保护装配过程中陶瓷罩不被损坏,又能调整引出端装配后的高度(也就是实现调整触点间隙)。3、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将固定片固定在引出端的下部并顶在陶瓷罩的第一通孔的下沿来实现将引出端固定在陶瓷罩上,从而能够有效保护装配过程中陶瓷罩不被损坏。4、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将陶瓷罩的第一通孔设为腰形结构,将引出端的中间段设为与陶瓷罩的第一通孔相匹配的腰形结构,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扭矩。5、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在引出端的凸沿还设有用于点胶的固定槽,通过对固定槽点胶进行二次固定,从而提高产品稳定性。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陶瓷罩与引出端的固定结构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陶瓷罩的构造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陶瓷罩(翻转状态)的构造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引出端的构造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引出端(翻转状态)的构造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弹簧垫圈的构造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固定片的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陶瓷罩与引出端的固定结构,包括陶瓷罩1和引出端2,在陶瓷罩1上设有用于安装引出端的第一通孔11,陶瓷罩1的第一通孔11为两个,用来安装两个引出端2;引出端2的上部设有凸沿21;该固定结构还包括固定片4,弹簧垫圈3设有第三通孔31,固定片4设有第二通孔41;引出端2的下端依次穿过陶瓷罩的第一通孔11和固定片的第二通孔41,并使引出端的凸沿21处在陶瓷罩的第一通孔11的上沿处,固定片4固定在引出端2的下部并顶在陶瓷罩的第一通孔11的下沿处,从而将陶瓷罩与引出端固定住。该固定结构还包括弹簧垫圈3,所述弹簧垫圈3设有第三通孔31;所述引出端2的下端依次穿过弹簧垫圈3的第三通孔31、陶瓷罩1的第一通孔11和固定片4的第二通孔41,并使引出端2的凸沿21将弹簧垫圈3压在陶瓷罩的第一通孔11的上沿处。利用对弹簧垫圈3的调整,可以调整引出端2装配后的高度(也就是实现调整触点间隙)。本实施例中,陶瓷罩的第一通孔11为腰形结构,引出端的中间段22设为与陶瓷罩的第一通孔11相匹配的腰形结构,以在引出端的中间段22与陶瓷罩的第一通孔11相配合时,有效提高扭矩。本实施例中,弹簧垫圈的第三通孔31为腰形结构,并与引出端2的中间段部分的上端相配合,即配合在引出端的中间段22上,引出端的中间段22接到引出端的凸沿21处,即引出端的凸沿21下来就是引出端的中间段22。本实施例中,固定片的第二通孔41为腰形结构,并与引出端的中间段部分的下部相配合,即也是配合在引出端的中间段22上。当然,弹簧垫圈和固定片也可以是其他孔形,比如,弹簧垫圈的第三通孔也可以设为圆形结构,并与引出端的中间段上方的第一圆形柱相配合,此时,第一圆形柱是设在引出端的凸沿与引出端的中间段之间。固定片的第二通孔也可以设为圆形结构,并与引出端的中间段下方的第二圆形柱相配合;此时,第二圆形柱是设在引出端的下端。本实施例中,固定片4与引出端2的下部之间为铆接相固定,在引出端的下部还设有用于铆接的台阶23,该台阶23也是铆接处,铆接时,该铆接处的材料向外扩展,将固定片4卡住,使固定片4不会向下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陶瓷罩与引出端的固定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陶瓷罩与引出端的固定结构,包括陶瓷罩和引出端,在陶瓷罩上设有用于安装引出端的第一通孔,所述引出端的上部设有凸沿;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结构还包括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引出端的下端依次穿过陶瓷罩的第一通孔和固定片的第二通孔,并使引出端的凸沿压在陶瓷罩的第一通孔的上沿处,固定片固定在引出端的下部并顶在陶瓷罩的第一通孔的下沿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陶瓷罩与引出端的固定结构,包括陶瓷罩和引出端,在陶瓷罩上设有用于安装引出端的第一通孔,所述引出端的上部设有凸沿;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结构还包括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引出端的下端依次穿过陶瓷罩的第一通孔和固定片的第二通孔,并使引出端的凸沿压在陶瓷罩的第一通孔的上沿处,固定片固定在引出端的下部并顶在陶瓷罩的第一通孔的下沿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接触器的陶瓷罩与引出端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结构还包括弹簧垫圈,所述弹簧垫圈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引出端的下端依次穿过弹簧垫圈的第三通孔、陶瓷罩的第一通孔和固定片的第二通孔,并使引出端的凸沿将弹簧垫圈压在陶瓷罩的第一通孔的上沿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接触器的陶瓷罩与引出端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罩的第一通孔为腰形结构,所述引出端的中间段设为与陶瓷罩的第一通孔相匹配的腰形结构,以在引出端的中间段与陶瓷罩的第一通孔相配合时,有效提高扭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接触器的陶瓷罩与引出端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垫圈的第三通孔为腰形结构,并与引出端的中间段部分的上端相配合,所述引出端的中间段接到引出端的凸沿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生钟叔明施生圣简勇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