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微通道反应器进行烯烃加成反应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650838 阅读:3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6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微通道反应器进行烯烃与氟气加成的方法,C2-C9的烯烃或氟代烯烃与F2在微通道反应模块中反应得到相应的氟代烷烃。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氟代烷烃纯度高,具有成本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微通道反应器进行烯烃加成反应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微通道反应器进行烯烃与氟气加成反应的方法。
技术介绍
烯烃加成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工业反应,利用单质氟气与烯烃加成反应是其中重要一类。可以通过烯烃与氟气加成生成含氟有机化合物,生产诸如二氟乙烷、三氟乙烷、四氟乙烷、二氟丙烷、二氟丁烷等制冷剂产品,也可以通过全氟烯烃与氟气加成生成全氟有机化合物,生产诸如全氟乙烷、全氟丙烷、全氟丁烷、全氟戊烷、全氟己烷、全氟壬烷等产品。此类全氟化合物可以用于电子蚀刻气,也可以作为清洗剂、聚氨酯发泡剂、冷却介质使用。甚至如全氟己烷还可以应用于人造血液领域。微通道反应器一般是指经过微加工和精密加工技术制造的小型反应系统。它包括了化工单元反应所需的混合器、换热器、反应器、控制器等,但是其管道尺寸远远小于常规管式反应器,微型化的结构使其拥有一些新的重要特征。大通量的几种微反应器内可以在较高的流速下获得湍流。在非均相流动体系中,随着不互溶流体的引入,微反应器内产生更为丰富的气/液、液/液、气/液/液等多相流流型。与传统的开放空间式的反应器不同,微反应器内的流体处于一个受限的空间内,在微通道的结构、浸润性和流体相含率的共同作用下,微反应器内产生了两相层流、液(气)柱流、液滴(气泡)流、环状流等丰富的流型。而不同的流型带来了不同的流场情况,这对于反应过程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在微反应器内因为相界面对流体的分割作用和微通道对于流体的摩擦作用的存在,使得微反应器内存在强烈的内循环和二次流流动,这对于强化反应物的混合是十分重要的。微通道反应器的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类型的反应上:放热剧烈的反应、反应物或产物不稳定的反应、反应物配比要求很严的快速反应、危险化学反应以及高温高压反应、纳米材料和需要产物颗粒均匀分布的固体生成反应、对于某些聚合反应,有可能得到聚合度窄分布的产品。烯烃加成反应是一种强放热危险反应,而氟气加成反应又需要反应物配比严格,因此对于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氟气加成技术非常适合采用微通道反应器来进行。目前的烯烃加成技术一般采用催化加成技术,不仅反应过程流程复杂,而且还存在反应选择性低,产品生产成本高等缺点。单质氟气是元素周期表中最活泼元素,其与烯烃能在极短时间内发生加成反应,反应过程剧烈,生产安全性低。在传统反应器中因为生产安全性问题,不会采用氟气和烯烃原料直接加成反应的方式来进行相应产品的生产。因此,有希望利用微通道反应器对烯烃与氟气的加成反应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烯烃与氟气的加成方法,利用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加成反应,包括以下步骤:(1)使原料2进入预热模块,预热温度为-20~150℃,所述原料2为选自C2-C9的烯烃或氟代烯烃;(2)使经步骤(1)预热后的原料2和原料1进入微通道反应模块,所述原料1为F2,原料2与原料1在所述微通道反应模块中混合并发生加成反应,所述原料1与原料2的摩尔配比为0.90~1.50,原料2流量为1~100g/min,反应温度为-20~150℃,反应压力为0~1.0MPa;(3)将步骤(2)微通道反应模块出口处得到的产物分离提纯后得到相应的氟代烷烃。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原料2为选自C2-C9的烯烃或氟代烯烃,既可以是C2-C9的烯烃,也可以是C2-C9的氟代烯烃,或者可以是C2-C9的烯烃或和氟代烯烃的混合物。当原料2为C2-C9的氟代烯烃时,既可以是一氟代烯烃,也可以是二氟代、三氟代或者是三氟代以上的烯烃。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原料2选自C2H4、C3H6、C4H8、C5H10、C6H12、C7H14、C8H16、C9H18、C2H3F、C2H2F2、C2HF3、C2F4、C3H4F2、C3H3F3、C3H2F4、C3HF5、C3F6、C4F8、C5F10、C6F12或C9F18。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式,原料2选自C2H4、C3H6、C6H12、C2H3F、C2H2F2、C2HF3、C2F4、C4F8、C6F12或C9F18。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原料2与F2反应后生成相应的氟代烷烃。当原料2为C2-C9的烯烃时,生成的氟代烷烃可能是一氟代烷烃、二氟代烷烃、三氟代烷烃或者是三氟代以上的烷烃。当原料2为C2-C9的氟代烯烃时,生成的氟代烷烃中的氟原子数比原料2高,可能是二氟代烷烃、三氟代烷烃或者是三氟代以上的烷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步骤(1)中,预热温度为-20~150℃,优选为-20~5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步骤(2)中,所述原料1与原料2的摩尔配比为0.90~1.50,优选为0.95~1.20,进一步优选为1~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步骤(2)中,原料2流量为1~100g/min,优选为5~80g/min,进一步优选为5~50g/min。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步骤(2)中,反应温度为-20~150℃,优选为-20~50℃,进一步优选为-20~3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步骤(2)中,反应压力为0~1.0MPa,优选为0~0.5MPa,进一步优选为0.1~0.4MPa。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使用的原料1为F2。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原料1F2为由F2与惰性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且混合气中氟气的体积含量为5~50mol%。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式,所述由F2与惰性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中,氟气的体积含量为5~30mol%。作为最为优选的方式,所述由F2与惰性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中,氟气的体积含量为10~25mol%。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所述烯烃与氟气的加成方法在微通道反应器中进行,可以按照需求将预热模块、反应模块、淬灭模块和传热模块进行连接。作为示例,可以连接成附图3所示的微通道反应器系统装置图。微通道反应器连接好后,可以使用导热油进行传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微通道反应器的传质系数为1~30Ka、换热能力为1700KW/m2·K以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微通道反应器为康宁G2微反应器、微孔阵列式微通道反应器、翅片式微通道反应器、毛细管微通道反应器或多股并流式微反应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所述微通道反应器的反应模块内的微通道结构包括直流型通道结构和增强混合型通道结构。优选的是,所述直流型通道结构为管状结构,所述增强混合型通道结构为T型结构、球形结构、球形带挡板结构、水滴状结构或心型结构,且通道直径为0.5mm~10mm。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由于需要使用F2,优选的是,所述微通道反应模块的材质选自碳化硅、哈C合金或锰奈尔合金。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势:(1)原子利用率高,氟气与烯烃原料充分反应,没有副产产生;(2)利用微通道反应器的特性,可以精确控制反应原料摩尔配比,原料利用率能够达到98%以上;(3)利用微通道反应器的特性,可以使反应原料的转化率和选择性达到98%以上,反应产品后续提纯工艺简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用微通道反应器模块的典型结构单元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用以Corning微通道反应器为例模块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用以Corning微通道模块为例微通道反应器系统装置图,且图3中:1为液相泵(原料2进料口)、2为气体质量流量计(原料1进料口)、3为预热模块、4~9为微通道反应模块、10为淬灭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利用微通道反应器进行烯烃加成反应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烯烃与氟气的加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加成反应,包括以下步骤:(1)使原料2进入预热模块,预热温度为‑20~150℃,所述原料2为选自C2‑C9的烯烃或氟代烯烃;(2)使经步骤(1)预热后的原料2和原料1进入微通道反应模块,所述原料1为F2,原料2与原料1在所述微通道反应模块中混合并发生加成反应,所述原料1与原料2的摩尔配比为0.90~1.50,原料2流量为1~100g/min,反应温度为‑20~150℃,反应压力为0~1.0MPa;(3)将步骤(2)微通道反应模块出口处得到的产物分离提纯后得到相应的氟代烷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烯烃与氟气的加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加成反应,包括以下步骤:(1)使原料2进入预热模块,预热温度为-20~150℃,所述原料2为选自C2-C9的烯烃或氟代烯烃;(2)使经步骤(1)预热后的原料2和原料1进入微通道反应模块,所述原料1为F2,原料2与原料1在所述微通道反应模块中混合并发生加成反应,所述原料1与原料2的摩尔配比为0.90~1.50,原料2流量为1~100g/min,反应温度为-20~150℃,反应压力为0~1.0MPa;(3)将步骤(2)微通道反应模块出口处得到的产物分离提纯后得到相应的氟代烷烃。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烯烃与氟气的加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预热温度为-20~50℃,所述原料2选自C2H4、C3H6、C4H8、C5H10、C6H12、C7H14、C8H16、C9H18、C2H3F、C2H2F2、C2HF3、C2F4、C3H4F2、C3H3F3、C3H2F4、C3HF5、C3F6、C4F8、C5F10、C6F12或C9F18。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烯烃与氟气的加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原料2选自C2H4、C3H6、C6H12、C2H3F、C2H2F2、C2HF3、C2F4、C4F8、C6F12或C9F18。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烯烃与氟气的加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原料1与原料2的摩尔配比为0.95~1.20,原料2流量为5~80g/min,反应温度为-20~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慧闯章祺徐卫国丁元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