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4271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5 22:48
一种热交换器,其形成为微通道型,包括配置有多个扁平管的第一热交换模块及第二热交换模块,包括:第1路径,配置于第一热交换模块中配置的多个扁平管中的一部分,使制冷剂朝一个方向流动;第2路径,配置于第一热交换模块中配置的多个扁平管中的其余部分中的一部分,使第1路径中供应的制冷剂朝与第1路径相反的方向流动;第3路径,配置于第一热交换模块中配置的多个扁平管中的除第1路径、第2路径以外的其余部分以及第二热交换模块中配置的多个扁平管中的一部分,使第2路径中供应的制冷剂朝与第2路径相反的方向流动;第4路径,配置于第二热交换模块中配置的多个扁平管中的其余部分,使第3路径中供应的制冷剂朝与第3路径相反的方向流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通常,热交换器可以在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机构及蒸发器的制冷循环装置中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使用。并且,热交换器设置于车辆、冰箱等,使得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根据结构,热交换器可以分为鳍片管(fintubetype)热交换器、微通道(microchanneltype)热交换器等。鳍片管热交换器由铜材料制成,微通道热交换器由铝材料制成。微通道热交换器因其内部形成有微细的流路,与鳍片管热交换器相比其效率更佳。鳍片管热交换器是将鳍片(fin)和管焊接的方式,其制作容易,但微通道热交换器是放入火炉(furnace)中通过铜焊(brazing)进行制造,因此,存在有制造费的初期投资较大的缺点。尤其是鳍片管热交换器,其制造容易,因此,叠成两排制造也较容易,但微通道热交换器是放入炉内进行制造,不易制造成两排。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微通道热交换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微通道热交换器包括第一排1及第二排2,配置有连接所述第一排1及第二排2的集流管3。所述集流管3提供将第一排1的制冷剂的方向转换为第二排2方向而流动的流路。现有的两排的微通道热交换器是制冷剂的流入口4位于第一排1的下侧,制冷剂的吐出口5位于第二排2的下侧。尤其,所述流入口4形成有多个,通过多个流路向所述第一排1的内部供应制冷剂。在第一排1,制冷剂从下侧向上侧方向流动,在第二排2,通过集流管3后从上侧向下侧方向流动。所述吐出口5配置有一个。即,通过第一排1的流体在第二排2的某处汇合后,汇聚于吐出口5吐出。现有技术中的微通道热交换器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在从第一排1流动至第二排2的过程中制冷剂被蒸发,从而产生压力损失。现有技术文献韩国授权专利10-0765557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将其作为蒸发器使用时,能够降低制冷剂的压力损失。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在层积的热交换模块中能够作为一个路径进行工作。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当作为蒸发器使用时,提供能够降低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的各个路径的比例。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不限于以上技术问题,并未提及的其他技术问题也可以通过以下记载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理解。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其形成为微通道型,包括配置有多个扁平管的第一热交换模块及第二热交换模块,其包括:第1路径,其配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模块中配置的多个扁平管中的一部分,使制冷剂朝一个方向流动;第2路径,其配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模块中配置的多个扁平管中的其余部分中的一部分,使所述第1路径中供应的制冷剂朝与所述第1路径相反的方向流动;第3路径,其配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模块中配置的多个扁平管中的除所述第1路径、第2路径以外的其余部分以及所述第二热交换模块中配置的多个扁平管中的一部分,使所述第2路径中供应的制冷剂朝与所述第2路径相反的方向流动;第4路径,其配置于所述第二热交换模块中配置的多个扁平管中的其余部分,使所述第3路径中供应的制冷剂朝与所述第3路径相反的方向流动。配置于所述第2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大于配置于所述第1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配置于所述第3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大于配置于所述第2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配置于所述第4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大于配置于所述第1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配置于所述第4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大于配置于所述第1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且小于配置于所述第2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配置于所述第3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被构成为全体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的30%至50%。所述第3路径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模块的第3-1路径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二热交换模块的第3-2路径,通过所述第3-1路径及所述第3-2路径的制冷剂全部朝与所述第2路径的制冷剂流动相反的方向流动。配置于所述第3-2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被构成为配置于所述第二热交换模块的全体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的50%以上。所述第一热交换模块包括:多个所述扁平管,制冷剂流动于所述扁平管;鳍片,其用于连接所述扁平管并进行导热;第一下集流管,其结合于所述多个扁平管的一侧,并与所述多个扁平管的一侧连通而使制冷剂流动;第一上集流管,其结合于所述多个扁平管的另一侧,并与所述多个扁平管的另一侧连通而使制冷剂流动;第一隔板,其设置于所述第一下集流管的内部,利用划分所述第一下集流管内部而形成所述第1路径及所述第2路径;第二隔板,其设置于所述第一上集流管内部,利用划分所述第一上集流管的内部而形成所述第2路径及所述第3路径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热交换模块包括:多个所述扁平管,制冷剂流动于所述扁平管;鳍片,其用于连接所述扁平管并进行导热;第二下集流管,其结合于所述多个扁平管的一侧,并与所述多个扁平管的一侧连通而使制冷剂流动;第二上集流管,其结合于所述多个扁平管的另一侧,并与所述多个扁平管的另一侧连通而使制冷剂流动;第三隔板,其设置于所述第二下集流管内部,利用划分所述第2下集流管内部而形成所述第3路径中的其余部分及所述第4路径。在所述第1路径的第一下集流管配置有用于供应制冷剂的流入管,在所述第4路径的第二下集流管配置有用于吐出制冷剂的吐出管。所述第3路径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模块的第3-1路径及配置于所述第二热交换模块的第3-2路径,在所述第二隔板的作用下,在所述第一热交换模块形成所述第3-1路径,在所述第三隔板的作用下,在所述第二热交换模块形成所述第3-2路径。在形成有所述第3-1路径的第一上集流管形成有第一上部孔,在形成有所述第3-2路径的第二上集流管形成有第二上部孔,所述第3路径的制冷剂中的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上部孔及所述第二上部孔向所述第二上集流管流动。在形成有所述第3-1路径的第一下集流管形成有第一下部孔,在形成有所述第3-2路径的第二下集流管形成有第二下部孔,所述第3路径的制冷剂中的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下部孔及第二下部孔向所述第二下集流管流动。在形成有所述第3-1路径的第一上集流管形成有第一上部孔,在形成有所述第3-2路径的第二上集流管形成有第二上部孔,所述第3路径的制冷剂中的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上部孔及所述第二上部孔向所述第二上集流管流动,在形成有所述第3-1路径的第一下集流管形成有第一下部孔,在形成有所述第3-2路径的第二下集流管形成有第二下部孔,所述第3路径的制冷剂中的其余部分通过所述第一下部孔及所述第二下部孔向所述第二下集流管流动。所述第一下部孔及所述第二下部孔形成有多个。配置于所述第2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大于配置于所述第1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配置于所述第3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大于配置于所述第2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配置于所述第4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大于配置于所述第1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配置于所述第4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大于配置于所述第1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且小于配置于所述第2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配置于所述第3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被构成为全体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的30%至5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第一,在本专利技术中,第1路径、第2路径及第3路径的扁平管数目逐渐增加,使当作为蒸发器使用时,能够降低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热交换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其形成为微通道型,包括配置有多个扁平管的第一热交换模块及第二热交换模块,其包括:第1路径,其配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模块中配置的多个扁平管中的一部分,使制冷剂朝一个方向流动;第2路径,其配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模块中配置的多个扁平管中的其余部分中的一部分,使所述第1路径中供应的制冷剂朝与所述第1路径相反的方向流动;第3路径,其配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模块中配置的多个扁平管中的除所述第1路径、第2路径以外的其余部分以及所述第二热交换模块中配置的多个扁平管中的一部分,使所述第2路径中供应的制冷剂朝与所述第2路径相反的方向流动;第4路径,其配置于所述第二热交换模块中配置的多个扁平管中的其余部分,使所述第3路径中供应的制冷剂朝与所述第3路径相反的方向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7.31 KR 10-2015-01089311.一种热交换器,其形成为微通道型,包括配置有多个扁平管的第一热交换模块及第二热交换模块,其包括:第1路径,其配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模块中配置的多个扁平管中的一部分,使制冷剂朝一个方向流动;第2路径,其配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模块中配置的多个扁平管中的其余部分中的一部分,使所述第1路径中供应的制冷剂朝与所述第1路径相反的方向流动;第3路径,其配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模块中配置的多个扁平管中的除所述第1路径、第2路径以外的其余部分以及所述第二热交换模块中配置的多个扁平管中的一部分,使所述第2路径中供应的制冷剂朝与所述第2路径相反的方向流动;第4路径,其配置于所述第二热交换模块中配置的多个扁平管中的其余部分,使所述第3路径中供应的制冷剂朝与所述第3路径相反的方向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配置于所述第2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大于配置于所述第1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配置于所述第3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大于配置于所述第2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配置于所述第4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大于配置于所述第1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配置于所述第4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大于配置于所述第1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且小于配置于所述第2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配置于所述第3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被构成为全体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的30%至5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路径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模块的第3-1路径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二热交换模块的第3-2路径,通过所述第3-1路径及所述第3-2路径的制冷剂全部朝与所述第2路径的制冷剂流动相反的方向流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配置于所述第3-2路径的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被构成为配置于所述第二热交换模块的全体扁平管的数目或容积的50%以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模块包括:多个所述扁平管,制冷剂流动于所述扁平管;鳍片,其用于连接所述扁平管并进行导热;第一下集流管,其结合于所述多个扁平管的一侧,并与所述多个扁平管的一侧连通而使制冷剂流动;第一上集流管,其结合于所述多个扁平管的另一侧,并与所述多个扁平管的另一侧连通而使制冷剂流动;第一隔板,其设置于所述第一下集流管的内部,利用划分所述第一下集流管内部而形成所述第1路径及所述第2路径;第二隔板,其设置于所述第一上集流管内部,利用划分所述第一上集流管的内部而形成所述第2路径及所述第3路径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热交换模块包括:多个所述扁平管,制冷剂流动于所述扁平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尚勋朴泰均金周赫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