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义全专利>正文

流体输送管活动接头的改进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20978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0 12:48
一种流体输送管活动接头的改进构造,利用第一套环的内螺纹环部与第二套环的外螺纹段相互螺合,再利用第一套环的外螺纹环部的底面的第三塑胶环与套筒的筒体上端的第一塑胶环靠抵,并利用第二套环的内肩部处的第四塑胶环靠抵第二凸环底部,使第一套环及二套环夹固套筒,利用第一塑胶环、第二塑胶环、第三塑胶环、以及第四塑胶环的设置及塑胶材质(如铁氟龙材质等)本身的滑顺度,使套筒可相对第一套环及/或第二套环转动;借此,流体输送管不会扭曲变型或是卷紧而影响流体输送,进而提高其输送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接头的构造,尤指一种流体输送管活动接头的改进构造
技术介绍
一般流体输送管的接头,可如图1所示,现有流体输送管接头100’整体为一体成型或者是固定式的,意即各个元件之间是相对固定不动,而流体输送管接头100’的一端连接储油槽200,另一端则连通流体输送管300。而由于流体输送管接头100’为固定式,因此,若是储油槽200移动的话,将会导致流体输送管300扭曲变形或是卷紧而影响其输送效率;再者,若是一体成型的流体输送管接头的话,一体成型的制造方式较为不易,不良率会提高,进而影响成本。请参考中国台湾第M364153号新型专利,揭露一种《活动管接头》,其是包括有一套管、一第一接头及一第二接头,其是于第二接头的内环垣设置一环凹槽,而环凹槽内再置入复数圆珠,并于第二接头外部设有一凸垣,凸垣具有一第一壁面,以第一壁面贴抵于环凹槽的复数圆珠,使第二接头得以相对套筒而旋转;借此,结合后的第二接头可360度旋转,使组接于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的管体不会相互牵动,而致造成扭曲、卷绕的情事发生,以确保管体内部的通畅。虽然上述专利所揭露的《活动管接头》,可避免造成扭曲、卷绕的事情发生,以确保管体内部的通畅,但是利用圆珠等元件的组装甚是复杂而且不易,容易影响产能及良率,进而影响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输送管活动接头的改进构造,不仅结构精简,组装方便,更利用第一套环的内螺纹环部与第二套环的外螺纹段相互螺合,再利用第一套环的外螺纹环部的底面的第三塑胶环与套筒的筒体上端的第一塑胶环靠抵,并利用第二套环的内肩部处的第四塑胶环靠抵第二凸环底部,使第一套环及二套环夹固套筒,利用第一塑胶环、第二塑胶环、第三塑胶环、以及第四塑胶环的设置及塑胶材质(如铁氟龙材质等)本身的滑顺度,使套筒可相对第一套环及/或第二套环转动。再者,第一套环的外螺纹环部可螺接储油槽,而套筒的连接槽可供一流体输送管套接;因此,当第一套环的外螺纹环部螺进或螺出储油槽时,流体输送管会因为套筒可相对第一套环及/或第二套环转动而不会扭曲变型或是卷紧而影响流体输送,进而提高其输送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流体输送管活动接头的改进构造,包括一套筒,具有一筒体、一第一凸环、以及一第二凸环,该筒体为中空圆筒状并具有一内环壁、一外环壁、一上开口、及一下开口,该第一凸环从该筒体的该上开口处的该内环壁朝上延伸设置,该第二凸环从该筒体的该外环壁朝外延伸,并邻近该上开口设置;一第一塑胶环,设置在该筒体具有该上开口的一端上,且该第一塑胶环的内径略等于该第一凸环的外径,使该第一塑胶环套设在该第一凸环外;一第二塑胶环,套设在该筒体邻近该上开口的一端的外侧壁,且该第二塑胶环的底部抵靠在该第二凸环的顶部,该第二塑胶环的外径略大于该第二凸环的外径;一第一套环,具有相互连通的一外螺纹环部以及一内螺纹环部,该外螺纹环部的外径小于该内螺纹环部的外径,该外螺纹环部与该内螺纹环部连接处朝内形成一内凸环,该外螺纹环部的底面凹设有一凹环槽,一第三塑胶环容设在该凹环槽内,该第一套环套设在该套筒的该筒体具有该上开口的一端,该套筒的该筒体邻近该上开口的一端撑抵该外螺纹环部的底端,该第三塑胶环相对应该第一塑胶环接触设置,该内螺纹环部的内径略大于该第二凸环的外径;以及一第二套环,具有一外螺纹段以及一内肩部,该外螺纹段的内径约等于该第二塑胶环的外径,该第二套环套设在该套筒的该筒体外,且该外螺纹段与该第一套环的该内螺纹环部相互螺合固定,该内肩部位在该第二凸环下方,该内肩部的内径略小于该第二凸环的外径,一第四塑胶环设置在该内肩部上并夹设在该内肩部与第二凸环之间。其中,利用该第一套环的该内螺纹环部与该第二套环的该外螺纹段相互螺合,再利用该第一套环的该外螺纹环部的底面的该第三塑胶环与该套筒的该筒体上端的该第一塑胶环靠抵,并利用该第二套环的该内肩部处的该第四塑胶环靠抵该第二凸环底部,使该第一套环及该二套环夹固该套筒,利用该第一塑胶环、该第二塑胶环、该第三塑胶环、以及该第四塑胶环的设置及塑胶材质的滑顺度,使该套筒可相对该第一套环或该第二套环转动。在某些实施例中,该内螺纹环部的外壁面的横剖面呈正八边形,该内螺纹环部的内壁面的横剖面呈圆形。在某些实施例中,该套筒更具有一连接槽,凹设在该筒体的该外环壁邻近该下开口处。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塑胶环、该第二塑胶环、该第三塑胶环、以及该第四塑胶环为铁氟龙材质。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套环的该内螺纹环部与该第二套环的该外螺纹段相互螺合之后即焊接在一起。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现有流体输送管活动接头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技术流体输送管活动接头的改进构造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表示本技术流体输送管活动接头的改进构造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表示图3中由线段A-A所视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表示本技术流体输送管活动接头的改进构造的部分剖视放大示意图。图6是表示本技术流体输送管活动接头的改进构造的作动示意图。图7是表示本技术流体输送管活动接头的改进构造的使用示意图。100流体输送管活动接头的改进构造1套筒11筒体111内环壁112外环壁113上开口114下开口12第一凸环13第二凸环14连接槽2第一套环21外螺纹环部22内螺纹环部23内凸环24凹环槽3第二套环31外螺纹段32内肩部4第一塑胶环5第二塑胶环6第三塑胶环7第四塑胶环200储油槽300流体输送管。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阅图2至图7所示,本技术流体输送管活动接头的改进构造100包括一套筒1、一第一塑胶环4、一第二塑胶环5、一第一套环2、以及一第二套环3。套筒1具有一筒体11、一第一凸环12、以及一第二凸环13,筒体11为中空圆筒状并具有一内环壁111、一外环壁112、一上开口113、及一下开口114,第一凸环12从筒体11的上开口113处的内环壁111朝上延伸设置,第二凸环13从筒体11的外环壁112朝外延伸,并邻近上开口113设置。套筒1更具有一连接槽14,凹设在筒体11的外环壁112邻近下开口114处。第一塑胶环4设置在筒体11具有上开口113的一端上,且第一塑胶环4的内径略等于第一凸环12的外径,使第一塑胶环4套设在第一凸环12外。第二塑胶环5套设在筒体11邻近上开口113的一端的外侧壁,且第二塑胶环5的底部抵靠在第二凸环13的顶部,第二塑胶环5的外径略大于第二凸环13的外径。第一套环2具有相互连通的一外螺纹环部21以及一内螺纹环部22,外螺纹环部21的外径小于内螺纹环部22的外径,外螺纹环部21与内螺纹环部22连接处朝内形成一内凸环23,外螺纹环部21的底面凹设有一凹环槽24,一第三塑胶环6容设在凹环槽24内,第一套环2套设在套筒1的筒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输送管活动接头的改进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套筒,具有一筒体、一第一凸环、以及一第二凸环,该筒体为中空圆筒状并具有一内环壁、一外环壁、一上开口、及一下开口,该第一凸环从该筒体的该上开口处的该内环壁朝上延伸设置,该第二凸环从该筒体的该外环壁朝外延伸,并邻近该上开口设置;一第一塑胶环,设置在该筒体具有该上开口的一端上,且该第一塑胶环的内径略等于该第一凸环的外径,使该第一塑胶环套设在该第一凸环外;一第二塑胶环,套设在该筒体邻近该上开口的一端的外侧壁,且该第二塑胶环的底部抵靠在该第二凸环的顶部,该第二塑胶环的外径略大于该第二凸环的外径;一第一套环,具有相互连通的一外螺纹环部以及一内螺纹环部,该外螺纹环部的外径小于该内螺纹环部的外径,该外螺纹环部与该内螺纹环部连接处朝内形成一内凸环,该外螺纹环部的底面凹设有一凹环槽,一第三塑胶环容设在该凹环槽内,该第一套环套设在该套筒的该筒体具有该上开口的一端,该套筒的该筒体邻近该上开口的一端撑抵该外螺纹环部的底端,该第三塑胶环相对应该第一塑胶环接触设置,该内螺纹环部的内径略大于该第二凸环的外径;以及一第二套环,具有一外螺纹段以及一内肩部,该外螺纹段的内径约等于该第二塑胶环的外径,该第二套环套设在该套筒的该筒体外,且该外螺纹段与该第一套环的该内螺纹环部相互螺合固定,该内肩部位在该第二凸环下方,该内肩部的内径略小于该第二凸环的外径,一第四塑胶环设置在该内肩部上并夹设在该内肩部与第二凸环之间;其中,利用该第一套环的该内螺纹环部与该第二套环的该外螺纹段相互螺合,再利用该第一套环的该外螺纹环部的底面的该第三塑胶环与该套筒的该筒体上端的该第一塑胶环靠抵,并利用该第二套环的该内肩部处的该第四塑胶环靠抵该第二凸环底部,使该第一套环及该二套环夹固该套筒,利用该第一塑胶环、该第二塑胶环、该第三塑胶环、以及该第四塑胶环的设置及塑胶材质的滑顺度,使该套筒可相对该第一套环或该第二套环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输送管活动接头的改进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套筒,具有一筒体、一第一凸环、以及一第二凸环,该筒体为中空圆筒状并具有一内环壁、一外环壁、一上开口、及一下开口,该第一凸环从该筒体的该上开口处的该内环壁朝上延伸设置,该第二凸环从该筒体的该外环壁朝外延伸,并邻近该上开口设置;
一第一塑胶环,设置在该筒体具有该上开口的一端上,且该第一塑胶环的内径略等于该第一凸环的外径,使该第一塑胶环套设在该第一凸环外;
一第二塑胶环,套设在该筒体邻近该上开口的一端的外侧壁,且该第二塑胶环的底部抵靠在该第二凸环的顶部,该第二塑胶环的外径略大于该第二凸环的外径;
一第一套环,具有相互连通的一外螺纹环部以及一内螺纹环部,该外螺纹环部的外径小于该内螺纹环部的外径,该外螺纹环部与该内螺纹环部连接处朝内形成一内凸环,该外螺纹环部的底面凹设有一凹环槽,一第三塑胶环容设在该凹环槽内,该第一套环套设在该套筒的该筒体具有该上开口的一端,该套筒的该筒体邻近该上开口的一端撑抵该外螺纹环部的底端,该第三塑胶环相对应该第一塑胶环接触设置,该内螺纹环部的内径略大于该第二凸环的外径;以及
一第二套环,具有一外螺纹段以及一内肩部,该外螺纹段的内径约等于该第二塑胶环的外径,该第二套环套设在该套筒的该筒体外,且该外螺纹段与该第一套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义全
申请(专利权)人:黄义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