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流分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84967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8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实时、快速、有效地控制血压波动的动静脉血流分流器,该血流分流器能在血压升高时将动脉血流分流到静脉,防止血压进一步升高,从而达到控制血压波动的目的。该血液分流器包括管状部件和流量控制部件,所述流量控制部件被设置在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所述流量控制部件内部具有沿所述管状部件轴向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大小会随着其所受压力的大小发生实时的变化,且血液流量的大小会随着所述通孔的大小变化发生实时的变化;当所述通孔变大时,血液流量变大也会随之,反之变小。进一步,所述通孔具有开放阈值,即当血压小于等于所述阈值时,该通孔保持处于最小状态,当血压大于所述阈值时,该通孔会变大,从而被开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血流分流器,尤其涉及一种控制血压波动的血流分流器。
技术介绍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影响社会健康的疾病,仅在我国,就有3.3亿左右的患者。心脑血管病死亡是我国人群死亡第一位原因,而在所有心脑血管病死亡中,高血压占到64.0%左右。人体的血压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着波动性(或称为变异性)。剧烈活动和情绪波动都能增加血压水平和血压波动,而安静、睡眠和消化时,能使其明显减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的波动增大。温度变化、血容量变化、饮食变化、不合理用药等因素对血压波动也有影响。大量研究证实,血压波动(变异性)过大,特别是突然升高,短期内可以导致脑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等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严重者可造成死亡,长期则可导致心肌肥大、动脉粥样硬化、肾功能衰竭等靶器官损害。研究还显示,血压波动性增高对人体损害甚至超过血压水平本身。目前临床上,对高血压波动性的控制只能依靠药物。但是,药物控制存在着以下几个缺点:①起效慢,绝大多数药物起效都要1小时以上,最快也要数十分钟,对于亟需控制、突然升高血压,显然偏慢;②无法做到实时控制。药物控制依赖于血压检测,患者只有检测到血压波动了,才能去调整药物,但是,每时每刻监测血压显然是做不到的,也不方便;③高血压药物代谢慢,剂量难以精准控制。高血压药物代谢需要数个至数十小时,如果患者导致高血压因素解除,这些药物还没有代谢完,可能会导致血压太低。不同患者对敏感性受性不一样,有时候难以把握患者用药的合适剂量。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实时、快速、有效的控制血压波动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采用血液分流的方法,实时、快速、有效地控制血压波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实时、快速、有效地控制血压波动的动静脉血流分流器。该血流分流器能在血压升高时将动脉血流分流到静脉,防止血压进一步升高,从而达到控制血压波动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血液分流器包括管状部件和流量控制部件,所述流量控制部件被设置在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所述流量控制部件内部具有沿所述管状部件轴向设置的通孔,且所述通孔的大小会随着其所受压力的大小发生实时的变化;当血压升高时,所述通孔也会随之变大,进而使通过该通孔的血流量变大,反之变小。优选地,所述通孔具有开放阈值,即当血压小于等于所述开放阈值时,该通孔保持处于最小状态,当血压大于所述开放阈值时,该通孔会变大,从而被开放。进一步,所述血液分流器用于连接动脉和静脉血管。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所述血液分流器可在径向扩张的第一形态和径向收缩的第二形态之间变换;其中,所述第一形态为该血液分流器被植入人体动静脉之间的预定位置后的工作形态,所述第二形态为该引流器被经血管输送时的输送形态。进一步,所述管状部件包括具有网格结构的骨架和覆盖在骨架外壁或内壁上的第一覆膜;优选地,所述具有网格结构的骨架由金属材料制成,如不锈钢、钴铬合金等,此时该管状部件的打开采用球囊扩张方式;更优选地,所述具有网格结构的骨架由镍钛记忆合金制成,此时该管状部件的打开采用自膨胀方式;优选地,所述第一覆膜由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或组织工程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管状部件第一形态的内径为5-20mm,长度为25-60mm。进一步,所述流量控制部件为沿所述管状部件内壁一周设置的弹性突起,该弹性突起中间形成的空隙即为所述通孔,所述弹性突起包括第二覆膜和慢回弹性填充材料,所述慢回弹性填充材料被所述第二覆膜包裹并贴附于所述管状部件的内壁上,所述慢回弹性填充材料具有第一阈值(即通孔开放阈值);当血压小于第一阈值时,该慢回弹性填充材料不会变形,通孔处于最小状态;当血压超过第一阈值时,该慢回弹性填充材料会被压缩变形,从而使所述通孔变大;当血压再次降至第一阈值以下时,该慢回弹性填充材料会缓慢回复,如之后不再受到大于第一阈值的压力,最终它会回复至原来的状态,即通孔最小的状态。优选地,所述弹性突起还包括弹性支架,所述弹性支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覆膜和所述慢回弹性填充材料之间,也沿所述管状部件的内壁一周设置,可以为单个或多个,所述弹性支架具有第二阈值;当血压小于第二阈值时,该弹性支架不发生变形,通孔处于最小状态;当血压超过第二阈值时,该慢回弹性填充材料所受压力等于血压压力值减去第二阈值,但是该慢回弹性填充材料本身具有第一阈值,当血压压力值与第二阈值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所述慢回弹性填充材料会被压缩变形,所述弹性支架跟着一起向管状部件内壁压缩,从而使所述通孔变大;当压差降低到第一阈值以下时,该慢回弹性填充材料会带着弹性支架一起缓慢回复;当血压再次降至第二阈值以下时,最终它们会回复至原来的状态,即通孔最小的状态。在这种优选方式中,所述通孔开放阈值为慢回弹性填充材料的第一阈值与弹性支架的第二阈值之和。所述弹性支架至少一端被固定在所述管状部件上,进一步,所述弹性支架可通过焊接或一体化制作而固定在所述管状部件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支架的一端被固定在所述管状部件上,另一端向所述管状部件的中心轴倾斜延伸;在此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量控制部件靠近管状部件中心轴的一侧为弹性支架,靠外周一侧为慢回弹性填充材料;进一步,该流量控制部件沿管状部件的轴向的一侧为弹性支架侧,另一侧为慢回弹性填充材料侧,且所述血液分流器沿轴向,根据流量控制部件的弹性支架侧对应动脉血管,慢回弹性填充材料侧对应静脉血管的位置放置。上述沿管状部件内壁一周的弹性突起的中央留有通孔,血流可从动脉血管流过该通孔进入静脉血管中,靠动脉侧的弹性支架会承受来自动脉血流的压力,当动脉收缩压达到一定阈值的时候,弹性支架会被压迫而向管状部件内壁靠拢,从而使慢回弹性填充材料压缩变形,通孔随之变大,血流可快速从动脉血管流入静脉血管中,当动脉血压降低到阈值以下时,该弹性突起会随着慢回弹性填充材料的反弹而恢复原形,通孔随之缩小。优选地,所述弹性支架为直线形或弧线形条状部件,数量优选为3-12个。优选地,所述弹性支架由高弹性材料,如弹簧钢、铍青铜等制成;优选地,所述第二覆膜由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或组织工程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慢回弹性填充材料具有一定韧性,可在一定压力下压缩变形,但外来压力撤回或减少后回弹较慢(>2秒),可由聚氨酯材料制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量控制部件使该血液分流器形成类似沙漏状(双漏斗状)结构,该流量控制部件为轴向截面为拱形的弹性突起,该拱形靠近动脉一侧的2/3弧线部分由弹性支架支撑,靠近静脉一侧的1/3弧线部分没有弹性支架支撑,仅由慢回弹性填充材料填充。由于现有的弹性支架材料回弹较快,而慢回弹性填充材料抗压性(柔韧性)较差,将弹性支架和慢回弹性填充材料结合在一起,可以使得流量控制部件既具有一定抗压性,又能慢回弹。弹性支架在慢回弹性材料外面,可以将动脉压力缓冲一部分,其抗压阈值(即前述第二阈值)可设置为正常人体舒张压水平,如60-90mmHg,这样传递到慢回弹性填充材料的压力就较少;另一方面,外来压力回撤或减少时,慢回弹性填充材料的回弹压力可以传递到弹性支架上,使得弹性支架回弹恢复形状。这样的设计,使得人体动脉收缩压超过设定开放阈值(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之和,如160mmHg)时,一个心动周期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血流分流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血液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部件和流量控制部件,所述流量控制部件被设置在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所述流量控制部件内部具有沿所述管状部件轴向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大小会随着其所受压力的大小发生实时的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部件和流量控制部件,所述流量控制部件被设置在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所述流量控制部件内部具有沿所述管状部件轴向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大小会随着其所受压力的大小发生实时的变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具有开放阈值,即当血压小于等于所述开放阈值时,所述通孔保持处于最小状态,当血压大于所述开放阈值时,所述通孔会变大,从而被开放。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液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部件包括具有网格结构的骨架和覆盖在所述骨架外壁或内壁上的第一覆膜。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液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网格结构的骨架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覆膜由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或组织工程材料制成。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液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部件为沿所述管状部件内壁一周设置的弹性突起,包括弹性支架、第二覆膜和慢回弹性填充材料,所述弹性支架沿所述管状部件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文志沈雳程蕾蕾钱菊英葛均波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