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荷可调的心肌微生理模型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309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荷可调的心肌微生理模型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设计了心肌微生理模型,并利用PDMS材料制作了心肌微生理模型的成熟部和减压部,分别将成熟部PDMS、减压部PDMS与铂电极安装于多孔细胞培养板中,成熟部的环形凹槽供细胞‑凝胶混合物凝固,后取出凝胶套入成熟部的初始微柱间,施加周期性电信号促成熟后取出,套入减压部三联排和单个的初始微柱间,施加周期性电信号后进行样品测试。组装完成的成熟部及减压部细胞培养板放置于细胞培养箱中,波函数信号发生器通过导线与培养板上电极连接,提供培养区电场环境。本发明专利技术模型可实现体外模拟心脏负荷变化,用于心肌病个体化减压治疗测试及机制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荷可调的心肌微生理模型及其应用,属于体外疾病模型。


技术介绍

1、心肌病是导致心力衰竭的重要病因,在全球每年导致数百万人死亡。心肌病分为缺血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具有极其复杂的环境及遗传学病因。目前对心肌病的机制研究主要是通过二维细胞培养和动物疾病模型来进行的。在二维培养条件下,心肌细胞的生理状态与体内细胞差异巨大,不能准确反映心肌病的病理生理;而动物疾病模型实验周期长、成本高,同时难以模拟庞大的人类心肌病基因突变类型。

2、扩张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以心脏明显扩大伴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非缺血性心肌病,发病多为中青年,其病因复杂,其中涉及包括ttn、bag3、flnc、lmna等数十种功能各异基因的突变。最新的国外研究显示,10-35%的dcm患者在进行心脏减负荷治疗(心室辅助装置)达到数个月后,其原本衰弱的心脏功能可得到明显恢复从而免于心脏移植,该种dcm的临床表型被称为压力反应型dcm。然而,目前尚无研究阐明何种基因突变导致的dcm患者能够从心脏减负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荷可调的心肌微生理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熟部PDMS的圆柱体上表面从外到内设有呈对称阵列分布的a)4个用以凝胶固化的环形凹槽和b)4对圆柱体支撑部,所述圆柱体支撑部上对应设有d)4对初始微柱;每一对所述的圆柱体支撑部之间设有c)长方体支撑部;所述减压部PDMS的基础结构为圆柱体,其上表面设有呈对称阵列分布的三联排圆柱体支撑部和单个圆柱体支撑部,包括4对呈两列分布的三联排圆柱体支撑部和4对呈两列分布单个圆柱体支撑部,所述的两列三联排圆柱体支撑部之间不相邻,每一个所述的三联排圆柱体支撑部上分别设有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荷可调的心肌微生理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熟部pdms的圆柱体上表面从外到内设有呈对称阵列分布的a)4个用以凝胶固化的环形凹槽和b)4对圆柱体支撑部,所述圆柱体支撑部上对应设有d)4对初始微柱;每一对所述的圆柱体支撑部之间设有c)长方体支撑部;所述减压部pdms的基础结构为圆柱体,其上表面设有呈对称阵列分布的三联排圆柱体支撑部和单个圆柱体支撑部,包括4对呈两列分布的三联排圆柱体支撑部和4对呈两列分布单个圆柱体支撑部,所述的两列三联排圆柱体支撑部之间不相邻,每一个所述的三联排圆柱体支撑部上分别设有相互独立的三个微柱,每一个所述的单个圆柱体支撑部上分别设有对应的微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凝胶基质的制备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锐袁莉刘峻江张炜佳王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