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6029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包括壳体、一级三相分离器、二级三相分离器、进水布水器、一级上升管、二级上升管、下降管和气液体分离器。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反应器设有内循环技术装置,其处理效果与传统厌氧反应器相比,有以下优点:处理有机污染物负荷是传统厌氧反应器的5至10倍;占地面积是传统厌氧反应器的六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抗冲击负荷强,运行处理效果稳定;运行费用低;反应器为全封闭系统,无异味排放;启动快,建设周期短。(*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Internal loop anaerobic reac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rnal circulation anaerobic reactor,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three-phase separator, two three-phase separator, influent water distributor, a rising tube, two ascending pipe and the descending pipe liquid separator and gas. The reactor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n inner circulation device, compared the treatment effect with the traditional anaerobic reactor,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the treatment of organic pollutant load is the traditional anaerobic reactor is 5 to 10 times; area is the traditional anaerobic reactor of 1/6 to 1/4; strong shock resistance, stable treatment; low operation cost; the reactor is closed, no odor emission; quick start-up,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应器,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废水的生物厌氧处理的反应器。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废水的处理技术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废水的厌氧处理,是废水无害化处理的一种重要技术,其中,厌氧反应器是废水厌氧处理的关键设备。目前,常规的废水厌氧处理的设备包括UASB厌氧反应器、厌氧滤器、流化床反应器等。上述的各种设备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占地面积大,容积负荷不稳定,副产品可用性小,滤料容易堵塞和老化,设备生命短,同时设备维修较多,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的厌氧反应器,以满足废水处理领域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反应器包括壳体、一级三相分离器、二级三相分离器、进水布水器、一级上升管、二级上升管、下降管和气液体分离器;所说的气液体分离器设置在壳体的顶部,其上部设有沼气收集口;所说的一级上升管和二级上升管的上部插入气液体分离器,其端口高于气液体分离器的底部;所说的二级三相分离器设置在壳体的上部,其顶部与二级上升管的底部相连通;所说的一级三相分离器设置在二级三相分离器的下部,壳体的中部,其顶部与一级上升管的底部相连通,一级三相分离器与二级三相分离器之间的空腔为深度净化反应室,一级三相分离器与壳体的底部之间的空腔为膨胀床反应室;所说的进水布水器设置在壳体的底端,进水口设置在壳体的底部,并与进水布水器相连通,出水口设置在壳体的上部。所说的下降管依次穿过二级三相分离器、一级三相分离器和进水布水器,直达壳体的底部,其上端口与气液体分离器相连通。本技术的反应器是这样运行的需要处理的废水经进水布水器泵入反应器,与循环污泥和出水均匀混和,进入膨胀床反应室,大部分COD被降解产生沼气,通过一级三相分离器收集和分离,气体上升,气体上升的同时,提升水和污泥作向上运动,经过一级上升管达到位于反应器顶部的气液体分离器,沼气从水和污泥中分离,通过沼气收集口离开反应器;水和污泥混和经过下降管直接滑落到反应器底部,形成内部循环流,从第一级分离区的出水在深度净化反应室内被再次处理,产生的沼气被二级三相分离器收集,厌氧出水经过通过出水口离开反应器自流进入后续工段。在膨胀床反应室中,由于进水向上的流动,内循环作用以及气体产生的拢动,膨胀床反应室中污泥呈膨胀悬浮状态,废水与微生物(污泥)充分有效地接触,污泥产生较高的活性,提供较高的有机负荷率和转化率,比较测试表明,在本技术的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活性高于UASB反应器的2倍,在这个区内高活性混合的微生物使得本技术的反应器具有处理高浓度废水的能力。在深度净化反应室内,由于较低的污泥负荷,产生了有效的再处理和微生物的停滞期,几乎去除了可降解的COD,由于在以前的膨胀床区内,气体已被第一分离器收集。已降解的COD己基本被降解,因此在后处理区内由于气体而产生的扰动很小,表面上升流速也相对降低,因为内循环流不通过反应器的这个区域。在同样的微生物生长条件下,与UASB反应条件比较,尽管整体反应器负荷高,但由于上述两个因素在这个区内仍产生乐观的微生物滞留。第二个反应区的污泥浓度很低,污泥膨胀的空间较大,这就避免了在峰值负荷冲击时的污泥流失。在本技术的内循环反应器中,废水中的COD经厌氧处理,反应器中厌氧颗粒污泥降解水中的COD转化为沼气,沼气中以甲烷和CO2为主,还有微量的硫化氢气体,因此,内循环是基于气体提升原理,由于“上升”和“下降”管中所含气体量的不同而产生的(在此不需水泵),受反应器气流的驱动,循环流比率取决于进水COD浓度,因此可达到自行调节。高的进水COD负荷产气高的气体流动,就会有更多的循环,就会有更强的进水被稀释。由于在第一阶段收集的气体驱动气流上升,并形成内部循环流,故此给这种反应器起名为内循环反应器。由于内循环技术的应用,其处理效果与传统厌氧反应器相比,有以下优点处理有机污染物负荷是传统厌氧反应器的5至10倍;占地面积是传统厌氧反应器的六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抗冲击负荷强,运行处理效果稳定;运行费用低;反应器为全封闭系统,无异味排放;启动快,建设周期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级三相分离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进水布水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的反应器包括壳体1、一级三相分离器2、二级三相分离器3、进水布水器4、一级上升管5、二级上升管6、下降管11和气液体分离器7;所说的气液体分离器7设置在壳体1的顶部,其上部设有沼气收集口701; 所说的一级上升管5和二级上升管6的上部插入气液体分离器7,其端口高于气液体分离器7的底部;所说的二级三相分离器3设置在壳体1的上部,其顶部与二级上升管6的底部相连通;所说的一级三相分离器2设置在二级三相分离器3的下部,壳体1的中部,其顶部与一级上升管5的底部相连通,一级三相分离器2与二级三相分离器3之间的空腔为深度净化反应室8,一级三相分离器2与壳体1的底部之间的空腔为膨胀床反应室9;所说的进水布水器4设置在壳体1的底端,进水口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并与进水布水器4相连通,出水口设置在壳体1的上部。所说的下降管11依次穿过二级三相分离器3、一级三相分离器2和进水布水器4,直达壳体1的底部,其上端口与气液体分离器7相连通。由图1同时可见,在二级三相分离器3的上部通过机械方法固定有盖板12,盖板12的作用是防止出水中含有的微量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溢出反应器直接进入大气,二级三相分离器3的上部设有溢流堰13,以便于厌氧出水经过溢流堰13通过出水口离开反应器。由图2可见,所说的一级三相分离器2包括山屋顶状的集气板201和与其相连通的集气室202,并通过固定构件203固定于壳体1,一级上升管5的下部与集气室202的顶部相连通;由图3可见,所说的进水布水器4包括设有出水孔402的进水管401和固定在进水管401两侧的布水板403,进水管401与进水口相连通,布水板403的上部设有内循环水挡板10,下降管11的下端口设置在内循环水挡板10的上方。权利要求1.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一级三相分离器(2)、二级三相分离器(3)、进水布水器(4)、一级上升管(5)、二级上升管(6)、下降管(11)和气液体分离器(7);所说的气液体分离器(7)设置在壳体(1)的顶部,其上部设有沼气收集口(701);所说的一级上升管(5)和二级上升管(6)的上部插入气液体分离器(7),其端口高于气液体分离器(7)的底部;所说的二级三相分离器(3)设置在壳体(1)的上部,其顶部与二级上升管(3)的底部相连通;所说的一级三相分离器(2)设置在二级三相分离器(3)的下部,壳体(1)的中部,其顶部与一级上升管(5)的底部相连通,一级三相分离器(2)与二级三相分离器(3)之间的空腔为深度净化反应室(8),一级三相分离器(2)与壳体(1)的底部之间的空腔为膨胀床反应室(9);所说的进水布水器(4)设置在壳体(1)的底端,进水口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并与进水布水器(4)相连通,出水口设置在壳体(1)的上部。所说的下降管(11)依次穿过二级三相分离器(3)、一级三相分离器(2)和进水布水器(4),直达壳体(1)的底部,其上端口与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一级三相分离器(2)、二级三相分离器(3)、进水布水器(4)、一级上升管(5)、二级上升管(6)、下降管(11)和气液体分离器(7);    所说的气液体分离器(7)设置在壳体(1)的顶部,其上部设有沼气收集口(701);    所说的一级上升管(5)和二级上升管(6)的上部插入气液体分离器(7),其端口高于气液体分离器(7)的底部;    所说的二级三相分离器(3)设置在壳体(1)的上部,其顶部与二级上升管(3)的底部相连通;    所说的一级三相分离器(2)设置在二级三相分离器(3)的下部,壳体(1)的中部,其顶部与一级上升管(5)的底部相连通,一级三相分离器(2)与二级三相分离器(3)之间的空腔为深度净化反应室(8),一级三相分离器(2)与壳体(1)的底部之间的空腔为膨胀床反应室(9);    所说的进水布水器(4)设置在壳体(1)的底端,进水口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并与进水布水器(4)相连通,出水口设置在壳体(1)的上部。    所说的下降管(11)依次穿过二级三相分离器(3)、一级三相分离器(2)和进水布水器(4),直达壳体(1)的底部,其上端口与气液体分离器(7)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巍
申请(专利权)人:帕克环保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