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庆硕专利>正文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18633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8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包括第一级反应室、第二级反应室、设置在第二级反应室上方的气液分离器,以及气体外循环管道;气体外循环管道具有进气端和第一出气端,气体外循环管道的进气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输出端连接,气体外循环管道的第一出气端与第一级反应室的下端连接。上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将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气体通过气体外循环管道输入到第一级反应室内,可以增加第一级反应室内的气力负荷,增强剪切力,促进颗粒污泥的产生,同时还可以降低废水中的溶解氧所占的比率,形成更好的反应环境,最终提高对废水处理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技术介绍
内循环厌氧(Internal circulation,以下简称为IC)反应器具有容积负荷高、抗低温能力强、出水稳定性好、所生成的生物气纯度高等优点,而且其实现了内部自动循环而无需提供外加动力,因此,IC反应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图1为现有的IC反应器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IC反应器包括第一级反应室1和第二级反应室2。第一级反应室1包括混合区101、泥水下降管102、颗粒污泥膨胀床103以及一级三相分离器104;在第一级反应室1中:废水被通入混合区101与厌氧颗粒污泥、与来自上部泥水下降管102的泥水以及通入的气体进行混合,进入颗粒污泥膨胀床103发生高容积负荷的厌氧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由一级三相分离器104收集。产生的气体和输入的气体会对液体做膨胀功产生气提作用,使得气体、污泥和水的混合物沿气体提升管5被提升到顶部的气液分离器3。气体被导出系统,泥水混合物沿着泥水下降管102返回到最底端的混合区101,实现混合液的内部循环。第二级反应室2包括二级三相分离器201、集气管202以及沉淀区203。在第二级反应室2中:经过第一级反应室1处理的废水,除一部分被气体提升外,剩余的都进入到第二级反应室2进行生化反应。在第二级反应室2内产生的气体进入到二级三相分离器201,经过集气管202导出处理系统。泥水混合物经过二级三相分离器201进行固液分离,在沉淀区203内将上清液排走,沉淀的颗粒污泥返回。上述现有IC反应器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下述问题:第一级反应室1内气力负荷不足,剪切力不足,造成废水与颗粒污泥膨胀床103之间无法充分混合,对废水的处理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以解决第一级反应室内气力负荷不足,剪切力不够,造成对废水的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其包括第一级反应室、第二级反应室、设置在第二级反应室上方的气液分离器,以及气体外循环管道;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具有进气端和第一出气端,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的进气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输出端连接,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的第一出气端与第一级反应室的下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级反应室下端设置有第一匀气盘,所述第一匀气盘具有内腔,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的第一出气端与所述第一匀气盘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匀气盘的上方具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将所述第一匀气盘的内腔与所述第一级反应室的内部空间连通。优选地,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的进气端侧设置有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和可开闭的排气口,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用于在进气端侧检测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内的气体压力。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的第一出气端侧设置有可开闭的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气源连接;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的第一出气端侧设置有第二压力检测装置;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装置用于在第一出气端检测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内的气体压力。优选地,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止回阀用于使气体由进气端向第一出气端单向流动,以及用于避免第一级反应室内的液体沿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向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的进气端方向流动。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止回阀,且所述第一止回阀设置在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的进气端与第一进气口之间;所述第一止回阀用于使气体由进气端向第一出气端单向流动,以及用于避免第一级反应室内的液体沿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向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的进气端方向流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连接的气源为二氧化碳。优选地,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还具有第二出气端,所述第二出气端与所述第二级反应室的下端连接。优选地,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的第二出气端侧设置有可开闭的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气源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级反应室下端设置有第二匀气盘,所述第二匀气盘具有内腔,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的第二出气端与所述第二匀气盘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匀气盘的上方具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将所述第二匀气盘的内腔与所述第二级反应室的内部空间连通。优选地,所述气体外循环的第二出气端侧设置有第三压力检测装置;所述第三压力检测装置检测所述气体外循环管内的气体压力。优选地,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还包括液体外循环管道,所述液体外循环管道包括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进液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体输出端连接,所述出液端与所述第二级反应室的下端连接。优选地,所述液体外循环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止回阀,所述第二止回阀用于使液体由进液端向出液端单向流动,以及避免第二级反应室内的液体沿所述液体外循环管道向所述液体外循环管道的进液端方向流动。优选地,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为氨氧化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本技术提供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其在气液分离器和第一级反应室之间设置将其二者连通的气体外循环管道,该气体外循环管道将气液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气体通入到第一级反应室的下端可以增加第一级反应室内的扰动,提高气力负荷,增加剪切力,促进颗粒污泥的形成,使废水在第一级反应室中的反应更加充分,从而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级反应室;101:混合区;102:泥水下降管;103:颗粒污泥膨胀床;104:一级三相分离器;2:第二级反应室;201:二级三相分离器;202:集气管;203:沉淀区;3:气液分离器;4:气体外循环管道;401:进气端;402:第一出气端;403:第二出气端;404:第一压力检测装置;405:第二压力检测装置;406:第三压力检测装置;407:排气口;408:第一进气口;409:第二进气口;410:第一止回阀;411:第三止回阀;412:第一匀气盘;413:第二匀气盘;5:气体提升管;6:液体外循环管道;601:进液端;602:出液端;603:第二止回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并给出其多个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包括第一级反应室1、第二级反应室2、设置在第二级反应室2上方的气液分离器3,以及气体外循环管道4。气体外循环管道4具有进气端401和第一出气端402,气体外循环管道4的进气端401与所述气液分离器3的气体输出端连接,气体外循环管道4的第一出气端402与第一级反应室1的下端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级反应室1包括混合区101、泥水下降管102、颗粒污泥膨胀床103以及一级三相分离器104;在第一级反应室1中:废水被通入混合区101与厌氧颗粒污泥、与来自上部泥水下降管102的泥水以及通入的气体进行混合,进入颗粒污泥膨胀床103发生高容积负荷的厌氧反应。产生的大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包括第一级反应室、第二级反应室以及设置在第二级反应室上方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还包括气体外循环管道;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具有进气端和第一出气端,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的进气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输出端连接,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的第一出气端与第一级反应室的下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包括第一级反应室、第二级反应室以及设置在第二级反应室上方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还包括气体外循环管道;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具有进气端和第一出气端,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的进气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输出端连接,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的第一出气端与第一级反应室的下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反应室下端设置有第一匀气盘,所述第一匀气盘具有内腔,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的第一出气端与所述第一匀气盘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匀气盘的上方具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将所述第一匀气盘的内腔与所述第一级反应室的内部空间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的进气端侧设置有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和可开闭的排气口,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用于在进气端侧检测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内的气体压力。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的第一出气端侧设置有可开闭的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气源连接;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的第一出气端侧设置有第二压力检测装置;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装置用于在第一出气端检测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内的气体压力。5.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外循环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止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硕
申请(专利权)人:张庆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