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罐自动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03479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6 1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厌氧罐配件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厌氧罐自动加热装置,由圆柱形玻璃钢厌氧罐本体,及对称设置在圆柱形玻璃钢厌氧罐本体上的进水口、出水口,及设置在圆柱形玻璃钢厌氧罐本体外且与圆柱形玻璃钢厌氧罐本体结构相配合使用的储水箱,其中,储水箱中间设置为凹形结构,及分别设置在储水箱两端的进液口、出液口,及设置在储水箱内的加热组件和控制组件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厌氧罐自动加热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1、其设计结构合理、一体式储水箱和圆柱形玻璃钢厌氧罐本体配合使用,其使用寿命长,加热效率高且恒温、易控制,同时整体结构合理,安装便捷、维护便捷,适用范围广;2、其防爆性能优、使用安全系数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厌氧罐配件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厌氧罐自动加热装置,适用于对厌氧罐进行高效、精准的加热作业。
技术介绍
厌氧罐是一种高效的多级内循环厌氧反应罐,它具有占地少、有机负荷高、抗冲击能力更强,性能更稳定、操作管理更简单的特点,厌氧罐适用于有机高浓度废水处理,如玉米淀粉废水、柠檬酸废水、啤酒废水、土豆加工废水、酒精废水和污水等等。其具有以下特点:1、高容积负荷率厌氧罐由于存在着强大的内循环、传质效果好、生物量大,其进水负荷率远比普通的UASB反应罐高,一般可高出3倍左右,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当COD为10000-15000mg/1时,容积负荷率可达15-30kgCOD/m3;2、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由于厌氧罐实现了自身的内循环,循环量可达进水的10-20倍,因为循环水与进水在反应罐底部充分混合,使反应罐底部的有机物浓度降低,从而提高了反应罐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同时大水量也使底部污泥得以膨胀,保证了废水中的有机物与微生物的充分接触反应,提高了处理负荷;3、出水稳定性能好,因为厌氧罐相当上下两个UASB反应罐的串联运行,下面一个反应罐具有很高的有机负荷率,起“粗”处理作用,上面一个反应罐的负荷低,起“精”处理作用,使出水水质好且稳定。在厌氧罐的使用中,因实际工作的要求需要保证厌氧罐内部具有一定的热度,以便进行更好的发酵等作业处理,而传统结构的厌氧罐没有配备这一整体结构进行加热及恒温结构,这就导致现有厌氧罐适用范围较小且污水等处理效率低、质量差等,已不能满足现有玉米淀粉废水、柠檬酸废水、啤酒废水、土豆加工废水、酒精废水和污水等高效处理使用的需求,而这是当前所亟待解决的。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厌氧罐自动加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厌氧罐自动加热装置,其设计结构合理、一体式储水箱和圆柱形玻璃钢厌氧罐本体相配合使用,其使用寿命长,加热效率高且恒温、易控制,同时整体结构合理,安装便捷、维护便捷,适用范围广。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厌氧罐自动加热装置,由圆柱形玻璃钢厌氧罐本体,及对称设置在圆柱形玻璃钢厌氧罐本体上的进水口、出水口,及设置在圆柱形玻璃钢厌氧罐本体外且与圆柱形玻璃钢厌氧罐本体结构相配合使用的储水箱,其中,储水箱中间设置为凹形结构,及分别设置在储水箱两端的进液口、出液口,及设置在储水箱内的加热组件和控制组件组成;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储水箱凹形结构内的加热棒安装箱,及设置在加热棒安装箱内的加热棒定位圈,及设置在加热棒定位圈内的加热棒,及设置在储水箱凹形结构外侧的控制模块安装箱,及设置在控制模块安装箱内的控制电路模块,其中,加热棒与控制电路模块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储水箱内的温度传感器,及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的自动控制结构,其中,自动控制结构,由外壳、手持部、显示屏、单片机、信息收发模块和预警模块组成,温度传感器、控制电路模块、显示屏、信息收发模块和预警模块分别与单片机连接。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控制模块安装箱内对控制电路模块进行隔热的隔热层。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圆柱形玻璃钢厌氧罐本体的进水口、出水口管径分别为30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厌氧罐自动加热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1、其设计结构合理、一体式储水箱和圆柱形玻璃钢厌氧罐本体配合使用,其使用寿命长,加热效率高且恒温、易控制,同时整体结构合理,安装便捷、维护便捷,适用范围广;2、其防爆性能优、使用安全系数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厌氧罐自动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厌氧罐自动加热装置的自动控制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序号标注如下:1-圆柱形玻璃钢厌氧罐本体、2-进水口、3-出水口、4-储水箱、5-进液口、6-出液口、7-加热棒安装箱、8-加热棒定位圈、9-加热棒、10-温度传感器、11-外壳、12-手持部、13-显示屏、14-单片机、15-信息收发模块、16-预警模块、17-控制模块安装箱、18-控制电路模块、19-隔热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厌氧罐自动加热装置,由圆柱形玻璃钢厌氧罐本体1,及对称设置在圆柱形玻璃钢厌氧罐本体1上的进水口2、出水口3,及设置在圆柱形玻璃钢厌氧罐本体1外且与圆柱形玻璃钢厌氧罐本体1结构相配合使用的储水箱4,其中,储水箱4中间设置为凹形结构,及分别设置在储水箱4两端的进液口5、出液口6,及设置在储水箱4内的加热组件和控制组件组成;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储水箱4凹形结构内的加热棒安装箱7,及设置在加热棒安装箱7内的加热棒定位圈8,及设置在加热棒定位圈8内的加热棒9,及设置在储水箱4凹形结构外侧的控制模块安装箱17,及设置在控制模块安装箱17内的控制电路模块18,其中,加热棒9与控制电路模块18连接;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储水箱4内的温度传感器(10,及与温度传感器10连接的自动控制结构,其中,自动控制结构,由外壳11、手持部12、显示屏13、单片机14、信息收发模块15和预警模块16组成,温度传感器10、控制电路模块18、显示屏13、信息收发模块15和预警模块16分别与单片机14连接。进一步优选的,加热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控制模块安装箱17内对控制电路模块18进行隔热的隔热层19,起到隔热作用,防止温度过热影响控制电路模块18的精准性和寿命;及圆柱形玻璃钢厌氧罐本体1的进水口2、出水口3管径分别为300mm(其内部还涉及曝气结构等等,图中未标出),处理污水量10-400立方米每小时、贮气罐容积50立方米、曝气机功率1200千瓦,满足适合大多数生产或生活污水的处理作业。本结构的自动加热装置,其工作时,自动控制结构的单片机14依据温度传感器10所反馈的温度信息,根据需要利用显示屏13设置温度,单片机14接收设置温度后与利用与其连接的电路模块18控制加热棒9(可设置若干个加热棒9)进行高效的加热作业,同时,当达到适宜温度后,单片机14控制电路模块18停止加热棒9加热的状态即可,而加热中显示屏13实时显示温度数值且到达预设值温度后预警模块16可进行提示,信息收发模块15用于与上位机连接,实现智能化的控制生产作业。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厌氧罐自动加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厌氧罐自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圆柱形玻璃钢厌氧罐本体(1),及对称设置在圆柱形玻璃钢厌氧罐本体(1)上的进水口(2)、出水口(3),及设置在圆柱形玻璃钢厌氧罐本体(1)外且与圆柱形玻璃钢厌氧罐本体(1)结构相配合使用的储水箱(4),其中,储水箱(4)中间设置为凹形结构,及分别设置在储水箱(4)两端的进液口(5)、出液口(6),及设置在储水箱(4)内的加热组件和控制组件组成;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储水箱(4)凹形结构内的加热棒安装箱(7),及设置在加热棒安装箱(7)内的加热棒定位圈(8),及设置在加热棒定位圈(8)内的加热棒(9),及设置在储水箱(4)凹形结构外侧的控制模块安装箱(17),及设置在控制模块安装箱(17)内的控制电路模块(18),其中,加热棒(9)与控制电路模块(18)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储水箱(4)内的温度传感器(10),及与温度传感器(10)连接的自动控制结构,其中,自动控制结构,由外壳(11)、手持部(12)、显示屏(13)、单片机(14)、信息收发模块(15)和预警模块(16)组成,温度传感器(10)、控制电路模块(18)、显示屏(13)、信息收发模块(15)和预警模块(16)分别与单片机(1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罐自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圆柱形玻璃钢厌氧罐本体(1),及对称设置在圆柱形玻璃钢厌氧罐本体(1)上的进水口(2)、出水口(3),及设置在圆柱形玻璃钢厌氧罐本体(1)外且与圆柱形玻璃钢厌氧罐本体(1)结构相配合使用的储水箱(4),其中,储水箱(4)中间设置为凹形结构,及分别设置在储水箱(4)两端的进液口(5)、出液口(6),及设置在储水箱(4)内的加热组件和控制组件组成;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储水箱(4)凹形结构内的加热棒安装箱(7),及设置在加热棒安装箱(7)内的加热棒定位圈(8),及设置在加热棒定位圈(8)内的加热棒(9),及设置在储水箱(4)凹形结构外侧的控制模块安装箱(17),及设置在控制模块安装箱(17)内的控制电路模块(18),其中,加热棒(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中叶超刘超裴红卫孙红卫陈皓张先妹李洁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中发水处理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