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生物滞留槽快速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510801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1 0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雨水收集与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滞留槽快速设计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用于道路雨水径流蓄滞、渗滤、净化与排放的生物滞留槽快速设计方法,包括对生物滞留槽汇流比、表面积、深度、入流口设计。本方法以降雨的产汇流过程为依据,综合考虑降雨重现期、降雨历时、下垫面径流系数、滞留槽表面蓄水层深度、填料渗透性能和储水性能、植被密度等因素对生物滞留槽调控效应的影响,与现有设计方法相比,计算较为简单,运行效果良好,设计误差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雨水收集与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道路生物滞留槽快速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生物滞留技术具有削减径流洪峰及流量、净化径流污染、涵养地下水源等功能,其常设置于市政、建筑小区道路两侧,是海绵城市建设中主要的低影响技术之一,可应对中小降雨径流及较大降雨的初期径流调控。该技术在国外出现较早,研究较多,其对径流量削减效应及污染物净化效应已得到较多的印证,但在国内该技术尚属新兴技术之一,因缺乏成熟的设计方法,其在国内多处于实验室研究层面,推广较难。目前,国内外对生物滞留槽的设计方法主要有:(1)渗滤法;(2)有效容积法;(3)比例估算法等。在设计生物滞留槽时,渗滤法主要依据填料的渗透能力及达西定律进行计算,一般适用于渗透性能良好的砂质填料体系,该方法忽略了填料层孔隙储水能力以及植被对蓄水层体积的影响,使得设计结果往往偏差较大;有效容积法侧重生物滞留槽表层蓄水能力,主要适用于渗透系数小的粘性土壤体系,该方法虽然考虑了植被对蓄水层的影响,但未考虑设施的渗透能力和孔隙储水能力,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设计误差;比例估算法设计出的设施面积一般取汇水面积的5%~10%,虽说该方法计算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道路生物滞留槽快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汇流比的确定:令N为除生物滞留槽面积之外的汇水区面积与生物滞留槽面积之比,简称汇流比,其与总汇水面积、生物滞留槽表面积、渗透系数、设计降雨量、生物滞留槽总深度、平均径流系数等参数的关系见式(1)、式(2),其中式(1)为汇流比的定义式,式(2)为汇流比的理论计算式:N=A-ABAB---(1)]]>式中:A为设计道路区域内总汇水面积,m2;AB为生物滞留槽表面积,m2;K为渗透系数,m/s;H为径流控制目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m;T为单场降雨历时,min;h为表面蓄水层最大设计深度,m;f为植株横截面积占蓄水层表面积的百分比;θ为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生物滞留槽快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汇流比的确定:令N为除生物滞留槽面积之外的汇水区面积与生物滞留槽面积之比,简称汇流比,其与总汇水面积、生物滞留槽表面积、渗透系数、设计降雨量、生物滞留槽总深度、平均径流系数等参数的关系见式(1)、式(2),其中式(1)为汇流比的定义式,式(2)为汇流比的理论计算式:N=A-ABAB---(1)]]>式中:A为设计道路区域内总汇水面积,m2;AB为生物滞留槽表面积,m2;K为渗透系数,m/s;H为径流控制目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m;T为单场降雨历时,min;h为表面蓄水层最大设计深度,m;f为植株横截面积占蓄水层表面积的百分比;θ为填料层孔隙率;为汇水区域平均径流系数;DB为不含表面蓄水层的生物滞留槽总深度,m;(二)生物滞留槽表面积的确定:根据速算表查出汇流比N后,结合项目实测汇水面积A再由式(3)快速计算出生物滞留槽表面积AB。AB=AN+1---(3)]]>(三)入流口设计:生物滞留槽入水口设计需考虑降雨径流量、道路纵向坡度、横向坡度等因素,入流豁口高度根据路缘石高度决定,取0.1m-0.2m;其入流豁口总长用下式简化计算:L=2Q0.42i0.6---(4)]]>式中:L为入流豁口总长度,m;Q为设计流量,m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增超赵菁蒋丹烈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