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行业,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预留管式雨水截流板。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建设中,尤其是既有项目海绵改造中,路面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直接排入了雨水管网,即使雨水口附近就有下凹绿地或生物滞留设施等雨水调蓄措施,雨水也无法进入,无法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现有设计中常用的解决方法主要是将现有雨水口封填,借助路沿石开口将雨水导入附近的雨水调蓄措施。此方法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此方法工程量大,造价偏高。现有雨水口需水泥封填,且道路需重新找坡,使雨水顺畅流至雨水调蓄措施内,并牵涉路沿石切割等问题,涉及工程量颇大,破路导致成本上升,人工及材料费用均偏高,违背低影响开发的原则。2、此方法使现有雨水管线被弃用,产生浪费。因雨水口被封填,现有雨水管线内无法进入雨水,现有完好的雨水管线无法被利用,浪费了现有雨水管道并易因管道长时间不用导致路面坍塌,危及人身安全。3、此方法导致雨水调蓄措施的溢流系统无法利用现有雨水管线。雨水调蓄措施的超标雨水需通过溢流的方式排出,因现有雨水口封填,超标雨水只能通过路面径流的方式排放,违背海绵城市建设中减少道路行洪的要求,也可通过管道排至雨水 ...
【技术保护点】
预留管式雨水截流板,其特征是,包括板体(1)、活动板(2)、雨水管接口(3)和溢流管(4),板体(1)的两侧分别与活动板(2)铰接,板体(1)上设有与生物滞留设施(5)连通的雨水管接口(3),板体(1)上设有溢流管(4),溢流管(4)的上口高于板体(1)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预留管式雨水截流板,其特征是,包括板体(1)、活动板(2)、雨水管接口(3)和溢流管(4),板体(1)的两侧分别与活动板(2)铰接,板体(1)上设有与生物滞留设施(5)连通的雨水管接口(3),板体(1)上设有溢流管(4),溢流管(4)的上口高于板体(1)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留管式雨水截流板,其特征是,所述活动板(2)与板体(1)之间的铰接设置有极限位置,活动板(2)在位于极限位置时与板体(1)齐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留管式雨水截流板,其特征是,所述雨水管接口(3)紧贴板体(1)。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预留管式雨水截流板,其特征是,所述雨水管接口(3)位于板体(1)上靠近路沿石一面...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