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36989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9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结构,包括道路地面,其下部依次设有透水面层、结合层和钢筋混凝土层,道路地面的一侧设有地下水道,地下水道底部低于钢筋混凝土层的底部所在平面,其顶部高于道路地面所在平面,道路地面与地下水道之间设有外过滤网,所述地下水道还连接到地下水库和/或河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路边隐式地下水道,将路面雨水迅速流入其中,使路面不产生积水,同时将一部分雨水经生物滞留池引入到地下水库,然后进行综合利用,另一部分来不及及时处理的水注入该区域的河网系统,从而实现道路地面无积水,减少交通安全事故,同时对于整个水流动体系起到雨水收集,传输、滞蓄、下渗、调控及利用等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雨水回收利用领域,具体为一种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对雨水资源的利用大多用于农业方面,主要集中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人畜饮水和集雨水灌溉问题上,同时在城市雨水资源化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较为系统的综合利用理论与实例研究。尽管一些雨水利用技术逐渐趋于成熟,但目前尚未形成系统、完整和实用的城市雨水利用工程设计方法,特别是一些技术关键还把握不准,影响了城市雨水利用的推广应用。现在大多数雨水利用集中在生态小区建设,国家重要标志性场所,生态公园等一些小区域内,不能将整个地区的雨水很好地统筹在一起,尤其对路面雨水的利用与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每年路面雨水引起的问题成现在中国城市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结构,收集路面雨水,防止路面产生积水,同时将收集的路面雨水进行了综合利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结构,包括道路地面,其下部依次设有透水面层、结合层和钢筋混凝土层,道路地面的一侧设有地下水道,地下水道底部低于钢筋混凝土层的底部所在平面,其顶部高于道路地面所在平面,道路地面与地下水道之间设有外过滤网,所述地下水道还连接到地下水库和/或河道。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混凝土层内贯穿有渗水管道,渗水管道的底部连接渗水集流管道,渗水集流管道的末端连接到地下水道内。下渗的雨水通过渗水管道及渗水集流管道进入地下水道中。当降雨过于强烈时,无法及时下渗的雨水形成地面径流,直接经外过滤网过滤后进入到地下水道中。进一步地,所述地下水道内部垂直设有多个内过滤网,水在地下水道内流动时,能够经过内过滤网进行进一步过滤,防止渣质聚集堵塞地下水道。地下水道的顶部还设有盖板,可以定时打开盖板对地下水道的沉积物进行清理。地下水道的水再通过管道进入到地下水库及河道中。进一步地,所述地下水库上设有生物滞留池。生物滞留池一方面具有一定的保水作用,另一发面可以对水进行过滤及净化。进一步地,所述地下水库与生物滞留池之间设有过滤层。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覆盖物层、土壤层、粗砂层,砾石层和网格沸石层。其中覆盖物层为即为腐殖物层,厚度约0.2m;土壤层厚0.5-1.0m,粗砂层厚0.2m,砾石层厚0.4m,网格沸石层厚0.3-0.5m。前四层对雨水起到过滤的作用,网格沸石层对雨水含有的重金属有去除作用,减少雨水重金属的含量。进一步地,所述地下水库还设有地下水补充管道和地上用水管道。地下水库中的通过水地下水补充管道送到地下水层中,来补充地下水源,缓解地面沉降。进一步地,所述地上用水管道连接深度净化系统,其具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沉淀池、曝气池、凝絮池,消毒杀菌池和清水池。地下水库中的水通过地上用水管道引到地上,一部分可以进行直接利用,如用于农业灌溉等,另一部分送至深度净化系统,雨水经过沉淀池将大颗粒物质沉淀入底,然后进入曝气池,雨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发酵及氧化还原反应,再进入凝絮池使雨水杂质凝聚下沉去除,无杂质雨水经消毒杀菌池将雨水中的微生物充分杀灭,得到的纯净雨水输进清水池中以供城市生活用水,工业冷却水等;另一部分雨水可用于城市景观,洗车,冲刷道路等方面。另外,还可在地下水库设置当地下水库水位感应器,当其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地下水库不能及时接纳后续的雨水,此时开通阀门使雨水进入河道内,可通过在地下水道与河道之间设置闸阀,并将其通过线路连接水位感应器,使得闸阀能够自启。所述河道的两侧设有边坡缓冲带。河道边坡缓冲带可以是防冲刷的高强钢筋混凝土层,也可以是植物护坡带,对河道边坡起到防冲刷,滑坡的作用,河道起到了接纳雨水的第二蓄水池的作用。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地下水道可以迅速将道路地面雨水收集起来,将雨水迅速排走,不使地面产生大量积水,造成交通事故;2)生物滞留池通过填料的过滤与吸附作用,以及植物根系的吸收作用来净化雨水,其能将雨水暂时储存而后慢慢渗入周围土壤,因此可以削减地表雨水的洪峰流量。3)地下水库将经过生物滞留池处理的雨水集中在一起,进行会后利用,如农业、工业用水,也可作为补充地下水。4)雨水量过大时,可以通过管道将无法及时集中的雨水排放到河道中去,让城市河网系统作为雨水的第二滞留地。5)深度净化系统将地下水库中雨水进一步深度处理,可以直接用于城市生活用水等,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用水问题;同时解决了暴雨季节城市发生内涝的问题。本技术可以进行统筹规划,对雨水合理利用,既具有生态环境效益,又具有社会经济效益。从生态环境方面来看,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能够补给城市地下水、缓解地面沉降、防治雨洪灾害,还能减轻城市排水和处理系统的负荷、减轻防汛压力、减少雨水径流污染,利用城市河湖和各种人工与自然水体、沼泽、湿地,调节气候、遏制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从经济社会方面来看, 可以有效增加城市水资源供给,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但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述的范围。一种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结构,包括道路地面1,其下部依次设有透水面层2、结合层3和钢筋混凝土层4,道路地面1的一侧设有地下水道5,地下水道5底部低于钢筋混凝土层4的底部所在平面,其顶部高于道路地面1所在平面,道路地面1与地下水道5之间设有外过滤网6,所述地下水道5还连接到地下水库7和/或河道8。所述钢筋混凝土层4内贯穿有渗水管道9,渗水管道的底部连接渗水集流管道10,渗水集流管道10的末端连接到地下水道5内。所述地下水道5内部垂直设有多个内过滤网11。所述地下水库7上设有生物滞留池12。所述地下水库7与生物滞留池12之间设有过滤层13;所述过滤层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覆盖物层、土壤层、粗砂层,砾石层和网格沸石层。所述地下水库7还设有地下水补充管道14和地上用水管道15。所述地上用水管道15连接深度净化系统16,其具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沉淀池、曝气池、凝絮池,消毒杀菌池和清水池。所述河道8的两侧设有边坡缓冲带17。下雨道路路面的雨水一部分经下渗进入渗水管道及渗水集流管道进入地下水道中;无法及时下渗的雨水形成地面径流,直接经外过滤网过滤后进入到地下水道中。地下水道中的水优先进入生物滞留池,经其过滤及净化处理后渗入过滤层中进一步处理,再进入到地下水库中进行收集,地下水库的水一部分补充地下水,另一部分引出到地上,可直接使用(如农业灌溉等),也可进行深度净化处理后作为生活用水。该结构能够实现道路地面无积水,减少交通安全事故,同时对于整个水流动体系起到雨水收集,传输、滞蓄、下渗、调控,利用等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道路地面(1),其下部依次设有透水面层(2)、结合层(3)和钢筋混凝土层(4),道路地面(1)的一侧设有地下水道(5),地下水道(5)底部低于钢筋混凝土层(4)的底部所在平面,其顶部高于道路地面(1)所在平面,道路地面(1)与地下水道(5)之间设有外过滤网(6),所述地下水道(5)还连接到地下水库(7)和/或河道(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道路地面(1),其下部依次设有透水面层(2)、结合层(3)和钢筋混凝土层(4),道路地面(1)的一侧设有地下水道(5),地下水道(5)底部低于钢筋混凝土层(4)的底部所在平面,其顶部高于道路地面(1)所在平面,道路地面(1)与地下水道(5)之间设有外过滤网(6),所述地下水道(5)还连接到地下水库(7)和/或河道(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层(4)内贯穿有渗水管道(9),渗水管道的底部连接渗水集流管道(10),渗水集流管道(10)的末端连接到地下水道(5)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水道(5)内部垂直设有多个内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隆锋余松周末邹义博邢伟陈渴鑫杨艾可人李花李银花郭芷妍李佳奕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