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隧道型城市雨洪综合利用系统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利用集水池收集路面雨水的基础上开挖多功能隧道,建立兼顾交通的蓄洪隧道系统,既能疏解交通,又能调蓄雨洪。
技术介绍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就开始探索雨水资源化技术,德国采用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道路雨水通过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或通过渗透补充地下水。日本建设省早在1980年就开始推行雨水贮流渗透计划,有效地补充涵养地下水,复活泉水,恢复河川基流,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我国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较晚,目前常见的城市雨洪综合利用技术有建设凹式绿地、铺设透水方砖、利用蓄水池收集雨水等。这些技术只能解决一般雨洪问题,且效果不显著,特大洪水来临时,以上技术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雨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随着人口及汽车数量的持续增加,城市道路交通负担也越来越重,地下隧道也越来越常见。在建设凹式绿地、铺设透水砖、利用蓄水池收集路面雨水的基础上开挖多功能隧道,建立兼顾交通的蓄洪隧道系统,既能疏解交通,又能调蓄洪水。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修建三层隧道,其中第一层为旱季污水通道,低强度降雨和正常污水排放时不会产生积水、不影响隧道第一层车辆的行驶,车辆在一、二、三层自由行驶,达到疏解交通的目的;第二层为行车道与一般雨水通道,当降雨强度过大造成隧道积水以致即将淹没或已经淹没第一层隧道时,中断第一层交通,车辆在二、三层行驶;第三层为行车道与特大洪水通道,当降雨强度过大隧道第一层、第二层将会被洪水淹没时,中断第一、二层交通,此时隧道为洪水通道,汽车在第三层行驶。另外,在每一层隧道建立广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隧道型城市雨洪综合利用系统,由三层隧道、广告墙、排水明沟、横截沟、排水暗渠、集水池等设施组成。其特征在于:通过集水池收集路面雨水,开挖多功能隧道,建立兼顾交通的蓄洪隧道系统,既能疏解交通,又能调蓄洪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隧道型城市雨洪综合利用系统,由三层隧道、广告墙、排水明沟、横截沟、排水暗渠、集水池等设施组成。其特征在于:通过集水池收集路面雨水,开挖多功能隧道,建立兼顾交通的蓄洪隧道系统,既能疏解交通,又能调蓄洪水。2.根据权利I所述的多功能隧道型城市雨洪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层隧道,可以缓解交通并调蓄降雨产生的洪水:低强度降雨和正常的污水排放时不会产生积水,车辆在一、二、三层自由行驶;当降雨强度过大造成隧道积水以致即将淹没或已经淹没第一层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军,高玮,白洪炉,陈仁,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