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和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705342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2:46
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和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型雨水沟包括上部沟体、下部沟体和挡板,其中:在所述上部沟体的一侧侧壁上纵向地设置有孔洞,所述上部沟体的两侧侧壁的上部的内侧纵向有凸出的平台结构,在所述平台结构上搁置有U型薄壁结构,所述U型薄壁结构的底部设置有透水孔;所述下部沟体为U型厚壁结构;所述U型薄壁结构与所述下部沟体的U型厚壁结构之间有第一织物连接;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纵向两端的端部;所述上部沟体与所述下部沟体为一体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型雨水沟结构合理、设计巧妙,使用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可以充分利用雨水、优化排水效果、提高绿地率、改善景观效果、优化道路铺装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和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型雨水沟包括上部沟体、下部沟体和挡板,其中:在所述上部沟体的一侧侧壁上纵向地设置有孔洞,所述上部沟体的两侧侧壁的上部的内侧纵向有凸出的平台结构,在所述平台结构上搁置有U型薄壁结构,所述U型薄壁结构的底部设置有透水孔;所述下部沟体为U型厚壁结构;所述U型薄壁结构与所述下部沟体的U型厚壁结构之间有第一织物连接;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纵向两端的端部;所述上部沟体与所述下部沟体为一体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型雨水沟结构合理、设计巧妙,使用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可以充分利用雨水、优化排水效果、提高绿地率、改善景观效果、优化道路铺装结构。【专利说明】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和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排水及雨水综合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和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致使硬化铺装面积也随之大幅度增加,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普遍都采用硬质铺装做法,这些硬质铺装材料大部分都是不透水的,为了排除下雨时形成的地面雨水径流,需要配套建设雨水排放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通常的雨水排放系统包括路侧的雨水口、路中间的雨水井、埋地的排水管道、连接雨水口和雨水井的排水支管等。这些雨水排放系统大多数是点式排水系统,即每间隔一定距离的位置,安装一处雨水口,其周围的雨水沿地面流入雨水口,再通过连接雨水口和雨水井的排水支管最终流入埋地的排水管道系统中去。为了保证流水速度和排水效果,需要以雨水口处表面为最低点,路面表面形成朝向雨水口的坡度,此坡度如果过小,流水速度不大、排水效果不好,如果过大,又会影响道路通行的舒适性。因此在排水效果和路面铺装效果之间存在矛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和使用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从而可以将点式排水系统改进优化为线性排水系统,进而显著提升排水效果并改善路面铺装效果,同时可以有效地利用雨水,节约了绿化用水和冲洗路面用水。 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包括上部沟体、下部沟体和挡板,其中: 在所述上部沟体的一侧侧壁上纵向地设置有孔洞,所述上部沟体的两侧侧壁的上部的内侧纵向有凸出的平台结构,在所述平台结构上搁置有U型薄壁结构,所述U型薄壁结构的底部设置有透水孔; 所述下部沟体为U型厚壁结构; 所述上部沟体的所述U型薄壁结构与所述下部沟体的U型厚壁结构之间有第一织物连接; 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纵向两端的端部; 所述上部沟体与所述下部沟体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孔洞的尺寸从所述上部沟体侧壁的外侧向所述上部沟体侧壁的内侧逐渐地扩大。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沟体的侧壁和所述下部沟体的U型厚壁结构的材质为均匀透水的无砂细石混凝土。 进一步地,所述U型薄壁结构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织物;当所述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的材质不同时,所述第一织物的吸水性强于所述第二织物的吸水性,且所述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相连接;当所述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的材质相同时,所述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织物和所述第二织物为包括锦纶、涤纶、丙纶、乙纶的化纤材质的长丝仿粘非织造土工布。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沟体的所述U型薄壁结构内部填充种植材料,所述种植材料为河砂和腐殖土、陶粒、膨胀蛭石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为活动型挡板,所述挡板的材质为热塑性塑料;所述上部沟体的U型薄壁结构的材质为热塑性塑料。 一种使用上述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包括所述复合型雨水沟、雨水井、排水支管和排水管道;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纵向连接起来,相连的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一侧占据原来普通路缘石的位置,在对应于所述雨水井的位置的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另一侧侧壁与所述雨水井之间安装排水支管,每段所述排水管道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排水井。 一种使用上述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包括所述复合型雨水沟、排水支管和雨水储存设施;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纵向连接起来,相连的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一侧占据原来普通路缘石的位置,隔离一定区域,在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另一侧的地下埋设所述雨水存储设施,在对应于所述雨水存储设施的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侧壁与所述雨水存储设施之间安装排水支管。 一种使用上述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包括所述复合型雨水沟、排水支管和雨水深层渗透产品;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纵向连接起来,相连的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一侧占据原来普通路缘石的位置,隔离一定区域,在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另一侧的地下埋设所述雨水深层渗透产品,在对应于所述雨水深层渗透产品的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侧壁与所述雨水深层渗透产品之间安装排水支管。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型雨水沟结构合理、设计巧妙:上部沟体的U型薄壁结构可做种植区域使用,种植花草等作物以提高观赏和绿地,并且土壤和植物根系具有多重净化作用,可改善渗透入土壤的水质;下部沟体区域存储较多数量的雨水,促使其缓慢而均匀地渗透到土壤里,提高了雨水渗透利用率,并且利用织物浸润上部沟体种植区域中的种植作物;雨水沟内部雨水过多时,可以引入雨水储存系统或雨水排放系统:采用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具有充分利用雨水、优化原来的排水效果、提高绿地率、改善景观效果、提升近地区域的湿度和舒适度和优化道路铺装结构等优点,并节约了绿化用水和冲洗路面用水。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道路及雨水排放系统的横剖面示意图。 图2是道路及雨水排放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型雨水沟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横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复合型雨水沟1,如图3所示,包括上部沟体2、下部沟体3和挡板 4。在上部沟体2的一侧侧壁上纵向地设置有一排孔洞5,孔洞5在上部沟体2的侧壁上的高度实质上相同并且孔洞5优选采用等间距设置的方式。孔洞5穿透上部沟体2的侧壁且为圆形,孔洞5的直径从上部沟体2侧壁的外侧向上部沟体2侧壁的内侧逐渐地扩大,呈喇叭型扩展,孔洞5也可以为方形或其它形状,总体上是孔洞5的尺寸从上部沟体2侧壁的外侧向上部沟体2侧壁的内侧逐渐地扩大。复合型雨水沟I设置有孔洞5的侧壁朝向道路的车行道14,孔洞5的孔底高于地面,防止垃圾杂物等进入孔洞5而造成堵塞。当地面水位较低时,水可渗透入复合型雨水沟I内,水量增大,水位升高后,水可通过孔洞5进入复合型雨水沟I内。 上部沟体2的两侧侧壁的上部的内侧纵向有凸出的平台结构6,在平台结构6上搁置有U型薄壁结构7。U型薄壁结构7的材质可以为聚丙稀、聚乙烯、聚氯乙烯等热塑性塑料,也可以采用不锈钢等其它承重抗压的材料。U型薄壁结构7采用一体注塑成型。U型薄壁结构7的底部均匀地设置有透水孔(未示出),U型薄壁结构7的两侧侧壁也可以均匀地设置有透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沟体、下部沟体和挡板,其中:在所述上部沟体的一侧侧壁上纵向地设置有孔洞,所述上部沟体的两侧侧壁的上部的内侧纵向有凸出的平台结构,在所述平台结构上搁置有U型薄壁结构,所述U型薄壁结构的底部设置有透水孔;所述下部沟体为U型厚壁结构;所述上部沟体的所述U型薄壁结构与所述下部沟体的U型厚壁结构之间有第一织物连接;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纵向两端的端部;所述上部沟体与所述下部沟体为一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大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泰宁科创雨水利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