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机构以及采用该折叠机构的折叠电动自行车。所述的折叠机构在现有紧固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将所述连接臂嵌合在所述容置槽内,使所述连接臂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大大增强了所述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部之间的稳固性,同时也能减小锁紧机构外露的体积,既美观又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折叠自行车或折叠电动自行车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折叠机构以及采用该折叠机构的电动自行车。
技术介绍
目前,折叠自行车或折叠电动自行车因具有轻便、便于放置的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折叠自行车折叠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通过一个卡扣锁死,这种卡扣结构比较简单,长时间使用情况下容易导致折叠位置松动,导致车辆结构不稳固,甚至影响骑行安全。有的折叠机构虽然稳固,但结构相对复杂,不容易解锁,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连接稳固的折叠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用于紧固所述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的锁紧机构,所述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部铰接,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连接臂、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叠部的容置槽;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折叠部铰接,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设有扳手锁紧件,所述扳手锁紧件包括扳手、旋转连接杆、锁头,所述扳手通过所述旋转连接杆控制所述锁头的转动;所述容置槽的形状与所述连接臂的形状相适配,使得所述连接臂可与容置槽相嵌合,所述容置槽内设有与所述锁头相适配的锁孔,通过所述锁头与锁孔的配合以实现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部的紧固。所述第一折叠部的一端与第二折叠部的一端铰接,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部之间相对转动,并可通过设置在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另一端上的锁紧机构实现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部的固定。具体来说,转动所述连接臂,使连接臂与容置槽相嵌,此时,所述锁头插入至锁孔内,通过转动所述扳手以转动锁头,使得所述锁头与锁孔相卡合,以实现所述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部的固定。所述连接臂嵌合在所述容置槽内,这样的设计能够减小锁紧机构外露的体积,同时能够增强所述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部的稳固性。进一步地,所述容置槽内设有用于压紧所述连接臂的压紧机构。作为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抵接杆,所述抵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容置槽铰接,使得抵接杆可转动,所述抵接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抵接部;所述连接臂设有与所述第一抵接部相配合的第二抵接部。当所述连接臂逐渐嵌入所述容置槽中时,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接触,并推动所述抵接杆转动,第一抵接部在转动的过程中逐渐与所述第二抵接部接触并相抵,最终使得所述抵接杆对连接臂施加压力,以起到紧压连接臂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压紧机构还包括使所述抵接杆复位的复位弹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部呈半球形,所述第二抵接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形状相适配,以进一步增强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抵接杆的转动方向与所述连接臂的转动方向相同。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臂设有与所述旋转连接杆形状相匹配的通道,所述旋转连接杆通过所述通道与所述连接臂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连接杆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锁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扳手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截面直径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截面直径大。更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连接杆上设有第一螺纹,所述通道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适配的第二螺纹,通过所述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的配合以限制所述旋转连接杆的转动方向。所述第一螺纹可设置在第一连接杆或第二连接杆上。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折叠机构的车体,所述车体包括自行车的车体或电动自行车的车体。对于电动自行车来说,电动自行车包括前车身和后车身,所述前车身与后车身采用上述的折叠机构进行连接,其中所述前车身与第一折叠部连接固定,所述后车身与第二折叠部连接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现有折叠机构的紧固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将所述连接臂嵌合在所述容置槽内,使所述连接臂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大大增强了所述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部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同时也能减小锁紧机构外露的体积,既美观又实用,所述折叠机构操作简单方便。另外,通过设置所述压紧机构,以压紧连接臂,进一步增强稳固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所述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所述连接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所述旋转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所述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物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折叠部1、第二折叠部2、用于紧固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的锁紧机构,第一折叠部1的一端与第二折叠部2的一端铰接,锁紧机构包括连接臂3、设置在第二折叠部2的容置槽4;连接臂3的一端与第一折叠部1铰接,连接臂3的另一端设有扳手锁紧件5,扳手锁紧件5包括扳手51、旋转连接杆52、锁头53,扳手51通过旋转连接杆52控制锁头53的转动;容置槽4的形状与连接臂3的形状相适配,使得连接臂3可与容置槽4相嵌合,容置槽4内设有与锁头53相适配的锁孔41,通过锁头53与锁孔41的配合以实现第一折叠部1与第二折叠部2的紧固。需要紧固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部时,只需转动连接臂3,使连接臂3与容置槽4相嵌,此时,锁头53插入至锁孔41内,通过转动扳手51以转动锁头53,使得所述锁头53与锁孔41相卡合,以实现第一折叠部1与第二折叠部2的固定。连接臂3嵌合在容置槽4内,这样的设计能够减小锁紧机构外露的体积,同时能够增强所述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部的稳固性。连接臂3设有与旋转连接杆52形状相匹配的通道31,旋转连接杆52通过通道与连接臂3连接。旋转连接杆5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杆521和第二连接杆522,第一连接杆521与锁头53连接,第二连接杆522与扳手51连接,第一连接杆521的截面直径比第二连接杆522的截面直径大。第一连接杆521上设有第一螺纹5211,通道31设有与第一螺纹5211相适配的第二螺纹311,通过第一螺纹5211与第二螺纹311的配合以限制旋转连接杆的转动方向。实施例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容置槽内还设有用于压紧连接臂的压紧机构6。压紧机构6包括抵接杆61和使抵接杆复位的复位弹簧62,抵接杆61的一端与容置槽4中的连接轴63连接,抵接杆61可绕连接轴63转动,抵接杆61的转动方向与连接臂3的转动方向相同。抵接杆6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抵接部611,第一抵接部611呈半球形。连接臂3设有与第一抵接部611相配合的第二抵接部32,其形状与第一抵接部611的形状相适配。当连接臂逐渐嵌入容置槽4中时,连接臂3与所述第一抵接部611接触,并推动抵接杆61转动,第一抵接部在转动的过程中逐渐与第二抵接部32接触并相抵,最终使得抵接杆对连接臂施加压力,以起到紧压连接臂的作用。其他部件及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一种电动自行车,包括前车身和后车身,前车身与后车身采用上述实施例1或2的折叠机构进行连接,其中前车身与第一折叠部连接固定,后车身与第二折叠部连接固定。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用于紧固所述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的锁紧机构,所述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部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连接臂、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叠部的容置槽;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折叠部铰接,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设有扳手锁紧件,所述扳手锁紧件包括扳手、旋转连接杆、锁头,所述扳手通过所述旋转连接杆控制所述锁头的转动;所述容置槽的形状与所述连接臂的形状相适配,使得所述连接臂可与容置槽相嵌合,所述容置槽内设有与所述锁头相适配的锁孔,通过所述锁头与锁孔的配合以实现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部的紧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用于紧固所述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的锁紧机构,所述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部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连接臂、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叠部的容置槽;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折叠部铰接,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设有扳手锁紧件,所述扳手锁紧件包括扳手、旋转连接杆、锁头,所述扳手通过所述旋转连接杆控制所述锁头的转动;所述容置槽的形状与所述连接臂的形状相适配,使得所述连接臂可与容置槽相嵌合,所述容置槽内设有与所述锁头相适配的锁孔,通过所述锁头与锁孔的配合以实现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部的紧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内设有用于压紧所述连接臂的压紧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抵接杆,所述抵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容置槽铰接,使得抵接杆可转动,所述抵接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抵接部;所述连接臂设有与所述第一抵接部相配合的第二抵接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还包括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应铖,吴珑璁,吴细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易步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