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装置和供油单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91615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9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轴承装置和供油单元。轴承装置具备:轴承部,具有外圈、内圈、安装于该外圈与内圈之间的多个滚珠、以及保持多个滚珠的保持器;和供油单元,设置于该轴承部的轴向上的旁边,用于向需要供油的供油区域供给润滑油。供油单元具有储存润滑油的罐和使润滑油朝向供油区域飞溅的泵。泵具有朝向供油区域开口的喷出口,从喷出口将润滑油以具有规定的初速度的0.5~1000皮升的油滴形式喷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过参照而将于2015年7月14日提出的申请号为2015-140468的日本专利申请的包括说明书、说明书附图以及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轴承部和向该轴承部进行供油的供油单元的轴承装置、以及设置于旋转装置的供油单元。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各种机床中,为了提高加工效率和生产率而要求主轴的高速化。在主轴高速旋转时,在支承该主轴的滚动轴承中,特别是润滑性会成为问题。作为确保滚动轴承的润滑性的手段,已知有例如油空气润滑、油雾润滑、以及油喷射润滑等油润滑。但是,在采用这些润滑方式的情况下,存在油的消耗变得非常多而运行成本变高这一问题。于是,有人提出了在滚动轴承所具有的内圈与外圈之间组装有具备罐和泵的供油单元的轴承装置(参照日本特开2004-108388号公报)。在该轴承装置中,在滚动轴承所具有的外圈的轴向延长部的内侧安装有供油单元。滚动轴承(轴承部)与供油单元成为了一体。供油单元具备罐和泵。罐储存润滑油。泵将该罐内的润滑油向内圈与外圈之间的环状空间排出。该泵具有从泵主体突出的针状的喷嘴。从该喷嘴顶端排出数微升~数十纳升左右的油滴。将该油滴向内圈的轨道面、外圈的轨道面等需要供给润滑油的区域供给。在组装有上述那样的供油单元的轴承装置中,在泵驱动时,如图7(A)所示,从喷嘴顶端90的开口90a渗出润滑油(91)。当渗出的润滑油(91)增加后,如图7(B)所示,该润滑油(91)成为数微升~数十纳升左右的油滴91并保持于喷嘴顶端90。在日本特开2004-108388号公报所记载的供油单元中,喷嘴顶端90处于接近作为滚动体的滚珠92的状态。保持于该喷嘴顶端90的油滴91乘上随着轴承的旋转而在内圈与外圈之间的环状空间中产生的空气流而供给至轴承内部。但是,在该情况下,离开了喷嘴顶端90的油滴91未必会到达需要供给润滑油的轨道面。例如,有时会附着于保持滚动体的保持器的外侧面而不对滚动轴承的润滑起作用。于是,预先估量这样的润滑油的损失而通过泵排出比所需量多的润滑油(油滴)即可。然而,在该情况下,有可能会因不对润滑起作用的多余的润滑油而增大滚动轴承的旋转阻力(搅拌阻力)。在采用日本特开2004-108388号公报所记载的轴承装置的情况下,需要将供油单元配置于容积小的空间,所以难以增大罐的容量。因此,若设定成要从泵排出大量的润滑油,则罐的润滑油的消耗也会增多,需要频繁地向罐补充润滑油。若反复进行这样的润滑油的补充的维护,则每次都会使机床停止运转,所以生产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向需要供油的供油区域高效率地供给润滑油,防止润滑油的过量供给。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轴承装置的结构上的特征在于,具备:轴承部,具有固定圈、与该固定圈同轴的旋转圈、安装于所述固定圈与所述旋转圈之间的多个滚动体、以及保持所述多个滚动体的保持器;和供油单元,设置于所述轴承部的轴向上的旁边,用于向该轴承部中需要供油的供油区域供给润滑油,所述供油单元具有储存润滑油的罐和使所述润滑油朝向所述供油区域飞溅的泵,所述泵具有朝向所述供油区域开口的喷出口,从该喷出口将所述润滑油以具有规定的初速度的0.5~1000皮升的油滴形式喷出。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前述的和其他的特征和优点将会通过参照附图说明的以下的实施例而变得明了,在这些附图中,相同的标号用来代表相同的要素。图1是表示轴承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A-A的向视剖视图。图3是泵和内圈轨道槽的说明图。图4是说明适用轴承装置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油滴的初速度和倾斜角度α的偏差的图表。图6是表示油滴的初速度的最小值与轴承部的轴向尺寸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7是说明以往的泵的供油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轴承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轴承装置10的一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轴承装置10将机床所具有的主轴装置的主轴(轴7)支承为能够旋转,收纳于主轴装置的轴承壳体8内。在图1中,用双点划线示出轴7和轴承壳体8。该轴承装置10具备轴承部20和供油单元40。轴承部20具有内圈21、外圈22、多个滚珠(滚动体)23以及保持这些滚珠23的保持器24。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圈22被设为不能够相对于轴承壳体8旋转,外圈22为固定圈。内圈21与轴7一起旋转,所以内圈21为旋转圈。内圈21是外嵌于轴7的圆筒状的部件,具有轴向一侧(在图1中为右侧)的内圈主体部31和轴向另一侧(在图1中为左侧)的内圈延长部32。在内圈主体部31的外周形成有轨道槽(以下,称作内圈轨道槽25。)。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圈主体部31与内圈延长部32是分体的。内圈延长部32作为短圆筒形状的间隔件而发挥功能。虽然未图示,但内圈主体部31与内圈延长部32也可以是一体(一体不可分)的。外圈22是固定于轴承壳体8的内周面的圆筒状的部件。外圈22具有轴向一侧(在图1中为右侧)的外圈主体部35和轴向另一侧(在图1中为左侧)的外圈延长部36。在外圈主体部35的内周形成有轨道槽(以下,称作外圈轨道槽26。)。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圈主体部35与外圈延长部36是分体的。外圈延长部36作为短圆筒形状的间隔件而发挥功能。虽然未图示,外圈主体部35与外圈延长部36也可以是一体(一体不可分)的。滚珠23安装于内圈21(内圈主体部31)与外圈22(外圈主体部35)之间,在内圈轨道槽25和外圈轨道槽26上滚动。保持器24由环状的部件构成,沿着周向形成有多个袋27。在各袋27中收纳有一个滚珠23。由此,保持器24能够将多个滚珠23以沿着周向排列的方式保持。在内圈主体部31与外圈主体部35之间形成有第一环状空间11。在内圈延长部32与外圈延长部36之间形成有第二环状空间12。第一环状空间11与第二环状空间12相连续。在第一环状空间11设置有滚珠23和保持器24。在第二环状空间12设置有供油单元4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内圈21与轴7一起相对于外圈22旋转。于是,供油单元40以紧贴地嵌合于外圈延长部36的内周面的方式安装。与此相对,在内圈延长部32的外周面与供油单元40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微小间隙,供油单元40不会阻碍内圈32的旋转。图2是沿着图1的A-A的向视剖视图。供油单元40整体具有圆环形状。供油单元40具备托架41、罐42以及泵43,还具备电路部44和电源部45。托架41例如是树脂制的环状部件。托架41具有短圆筒状的内壁46、短圆筒状的外壁47、以及设置于这些内壁46与外壁47之间的多个隔壁48a、48b、48c、48d。如图2所示,通过这些壁而沿着周向形成有多个空间K1、K2、K3。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一空间K1构成罐42,在第二空间K2中收纳泵43,在第3空间K3中收纳电路部44和电源部45。由此,包括托架41、罐42、泵43、电路部44以及电源部45的供油单元40构成为一体。该供油单元40安装于外圈延长部36而与轴承部20成为一体。如图1所示,设置于第二环状空间12的供油单元40设置于第一环状空间11的轴向上的旁边。在图2中,罐42是储存润滑油3的部件,具有储存润滑油3的储存部49。为了使储存部49的润滑油3向泵43流出,罐42经由流路与泵43相连。也可以在罐42内设置有保持润滑油3的保持体(例如毛毡、海绵)。由上可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0/201610551948.html" title="轴承装置和供油单元原文来自X技术">轴承装置和供油单元</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装置,具备:轴承部,具有固定圈、与该固定圈同轴的旋转圈、安装于所述固定圈与所述旋转圈之间的多个滚动体、以及保持所述多个滚动体的保持器;和供油单元,设置于所述轴承部的轴向上的旁边,用于向该轴承部中需要供油的供油区域供给润滑油,其中,所述供油单元具有储存润滑油的罐和使所述润滑油朝向所述供油区域飞溅的泵,所述泵具有朝向所述供油区域开口的喷出口,从该喷出口将所述润滑油以具有预定的初速度的0.5~1000皮升的油滴形式喷出。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7.14 JP 2015-1404681.一种轴承装置,具备:轴承部,具有固定圈、与该固定圈同轴的旋转圈、安装于所述固定圈与所述旋转圈之间的多个滚动体、以及保持所述多个滚动体的保持器;和供油单元,设置于所述轴承部的轴向上的旁边,用于向该轴承部中需要供油的供油区域供给润滑油,其中,所述供油单元具有储存润滑油的罐和使所述润滑油朝向所述供油区域飞溅的泵,所述泵具有朝向所述供油区域开口的喷出口,从该喷出口将所述润滑油以具有预定的初速度的0.5~1000皮升的油滴形式喷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博伊科·斯托伊梅诺夫谷本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